21世紀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表現為人才的競爭和教育的競爭。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創新和教育現代化的前提。江澤民在北師大百年校慶上指出:“進行教育創新,必須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現代化水平。要通過積極利用現代信息和傳播技術,大力推動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苯逃俊度珖逃聵I第十個五年計劃》中明確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001年6月14日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并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要“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
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含義與特征
教育信息化的含義:教育信息化即是指在教育和教學的各個方面,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以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為重點,以培養適應社會要求的創新型人才為目的,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學目標和模式,達到新的教育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其最終結果都是將教學達到一種更新穎的教育形態———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實現教育現代化。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廣泛應用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其表現為(1)教材多媒體化(集聲、文、圖、像于一體);(2)資源全球化(網上圖書館、網上課堂、網上實驗室等龐大的資源信息庫,以及期刊、論文、圖書、軟件等);(3)教學個性化(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4)學習自主化(學生的學習活動充分自主,教師的地位與角色逐漸淡化);(5)活動合作化(教師與學生的學習互動性增強);(6)管理自動化(學生學習管理自動控制);(7)環境虛擬化(在網絡遠距離雙向傳輸的教學系統)。
教育信息化對教師信息素質的要求
信息素質的含義: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Zurkows-ki首先提出了信息素質的概念。2002年在我國舉行的全國高校信息素質教育學術研討會上,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圖書館館長HanneloreB.Rader在題為《全球信息素質教員:圖書館管理員在21世紀的作用》的專題報告中指出:“信息素質是指判斷何時需要信息,并有效地定位、獲取、評價和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總和。信息素質包括圖書館素養、媒體素養、計算機素養、因特網素養、研究素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毙畔⑺刭|是信息時代信息需求者應具備的素質。我國電化教育專家南國農先生指出:“現代教育是三化教育,即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現代教育是三高教育,即高效率、高效益、高質量;現代教育是終身教育。”現代教育的這些特征必然要求教育要運用現代化的信息工具,將現代高科技知識、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育的教學內容,這一切都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
教師信息素質的要求:何克抗教授指出:教師的信息素養“應當是與‘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實際能力。其中: ① 信息獲取,包括信息發現、信息采集與信息優選; ② 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類、信息綜合、信息查錯與信息評價; ③ 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與檢索、信息的組織與表達、信息的存儲與變換以及信息的控制與傳輸等; ④ 信息利用,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來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例如能不斷地自我更新知識、能用新信息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案、能適應網絡時代的新生活等)。
強化教師信息素養的策略與途徑
策略:“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比绻蠋煹乃讲蝗鐚W生,何以為師?遺憾的是,現在許多高校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遠低于學生。這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與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在對17411份調查問卷分析后得出的結論之一。調查顯示,網絡技術在大學生學習中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高達73%的大學生經常利用網絡搜索引擎而不是到圖書館查找學習資料;12%的學生表示經常同時利用網絡和圖書館查找資料;只有11%的學生更多地去圖書館查找資料。有的學生在BBS上與同學進行學術討論,還有的學生利用網絡直接向國內外學術權威求教,甚至直接向諾貝爾獎獲得者求教。相比之下,高校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水平遜色不少。調查顯示,目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使用PPT的比例最高,其次為單機課件和電子郵件;真正在教學中使用網絡技術進行在線教學和使用BBS討論的極少。還有的教師拒絕使用課件進行教學,例如一位中文系的老師提出根本無法用信息技術表達詩歌的意境。而大多數老師極少使用網絡教學的根本原因是不能熟練使用網絡教學設備。陳至立部長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們將按照統一規劃的原則,分三個層面推進教育信息化。第一個層面是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教育技術在學校的普及和運用;第二個層面是網絡的普及和應用,學會利用網上資源;第三個層面是開辦現代遠程教育,建設并提供大量的網絡資源,不斷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終身教育需求?!币虼?,提倡教師主動學習與教學相關的信息技術,以制度和機制促進教師掌握和提高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是強化教師信息素養的有效策略。
途徑:學校要搞好軟件、硬件建設,營造有利于教師信息素養提高的環境。現在大部分學校都有校園網,建設與共享基于校園網的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庫是提高教師信息素質所面臨的問題。多媒體網絡教學是建立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平臺上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網絡教學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跨越,傳統教學面對面的教學方式得以突破,使課堂與實驗教學環境通過網絡延伸到校園網的任何端口;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實現網上備課,網上教學,網上答疑,學生則在課程BBS教學論壇上提問和調用教師的教案,用于復習與預習。網絡環境是解決信息傳播的載體,而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共享則是我們今天面臨的問題。適用于校園網的多媒體資源庫一般是由多媒體素材庫、課件庫、案例庫、習題庫和VOD視頻點播等系統組成。學校應配置相應的現代化教學設施,購進必要的軟件和教學資料,建成自己的教學資源庫
加強師資培訓,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Intel公司CEO貝瑞特博士指出“如果教師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運用技術,所有與教育有關的技術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計算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師才是真正的魔術師。”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教師充當著推動者和先鋒的角色,教師的信息素質被認為是構成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元素。在教師信息素質的培訓過程中,圖書館應該是主力軍。加強教師的信息素質,首當其沖是加強教師的圖書館素養,圖書館是文獻資源的集散地,是校園的信息中心和學習中心,是信息素養的培養基地、實習基地,也是人們終身學習的重要場所。圖書館具有資源、人員、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可以在提高教師的圖書館資源應用能力、網絡資源應用能力、多媒體教學課件編制能力等方面,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傊?,充分利用圖書館是開展教師信息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
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程。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我國第一個面向高等學校教師的網站———中國高校教師網(www.ccf.edu.cn)在北京師范大學開通,我國高等學校教師信息技能培養進入了一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