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文相通,古時醫者多文采,因而醫者門聯多寓意深刻。現輯錄幾則,與讀者共賞:
一、某鎮“萬春堂”藥店,已有50多年歷史,但這家后人至今仍沿用原大門聯,年年書寫,依然如故:
萬里晴光閑采藥;春風夜月靜燒丹。
聯用鶴頂格,造句自然,虛實結合,點出事業,恰到好處。詩情畫意,令人如沐春風。
二、有父子醫師二人,子欲受聘于外地醫院,其父不允,子無語,乃書一門聯,其父觀后大喜過望,允之。其聯曰:
走熟地,闖生地,意脫寄生;
進山藥,制芍藥,心懷廣(貫)眾。
聯中熟地、生地、寄生、山藥、芍藥、貫眾,都是中草藥。一聯嵌入六味中藥名,且無斧鑿之痕。作者明以志向,曉以道理,平淡中顯奇妙,俗語中道不凡,真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三、一村衛生室大門聯,別具一格:
雖無惠翁逢仙術;只效岐黃濟世心。
惠翁,名劉邦永,明從化縣人。少孤貧,樵于山中,遇異人授以岐黃之術及上池刀圭之法,久之盡得其秘,以醫行世,一時號稱國手,著《惠濟方》四卷。借古以喻今,是此聯深藏不露之玄機,其志可明,其心可表也!聯句雖套用名聯,但瑕不掩瑜,讀來令人稱頌。
四、某醫師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其門聯曰:
四寸處方從容施藥;三指切脈厚樸行醫。
橫批:一片丹心。
此聯嵌中藥:蓯蓉、厚樸二味。通過處、施、切、行四字,惟妙惟肖的為醫風貌躍然紙上。從容、厚樸又體現了醫術醫德的可貴之處。短短一聯不亞于一篇褒揚的文章,且構思自然,對仗工整。
五、一老中醫對醫學追求不解,其門聯曰:
國老牽牛耕熟地;民雄打馬過常山。
聯用鶴頂格,嵌入中藥六味;國老(即甘草)、牽牛子、熟地、明雄黃、打馬草、常山。此聯用詞得體,不失大方,藥名相對,動詞相聯,韻律和諧,對仗工穩,不落俗套,略富文采。
六、有一醫生曾從事他業兼當父親助手行醫二十余載,略知其父親醫術眉目,其父去世后,家業及醫驗亟待繼承與整理。名流高士勸其棄他業而學醫,并勉一聯:
慶生全憑三指脈:壽延不屬五閻王。
此聯構思巧妙,獨具匠心,前后呼應,上下相扣,不乏哲理又氣勢磅礴,意境浪漫又情理高雅。作者出語不凡,非文醫兼通者而不可得,表露了作者對學醫者之厚望。
七、湖北宜昌有一名醫,醫術精湛,著述頗豐,曾自撰一聯云:
左指把脈,療盡人間痛苦,右手握筆。寫出天下文章。
此聯氣勢不凡,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概,表達了作者的胸襟與志向。
諸如“紅棗二枚姜三片;綠豆五錢糖一羹”,“金銀花小,香飄五六七里;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之類門聯,杏林之家,比比皆是,讀來也耐人尋味,回思悠長。
(編輯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