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倫是湖北秭歸縣一個小有名氣的企業家。2003年,李正倫發現外地超市里賣的一些貴州、云南等山里的特產土菜很讓消費者喜歡。秭歸山高、地廣,土菜資源十分豐富,于是李正倫有了開發家鄉特產土菜、生產風味食品的想法。也就在這個時候,秭歸縣梅家河鄉政府也在四處為村民生產的農產品尋找出路。秭歸縣梅家河鄉最高海拔1800多米,當地農民世代種植玉米、土豆、紅薯等傳統作物。因為山高人稀,交通不便,村民一直沒有使用化肥,都是用農家肥種莊稼。加上海拔高,病蟲害少,村民也很少使用農藥。但是這樣生產出來的東西卻賣不出去。老百姓家里常常堆著大堆小堆的南瓜、土豆、紅薯之類的東西。老百姓都是自己吃一部分,然后做些腌菜,再就是用來喂豬,剩下的就只好讓它爛掉。所以當李正倫表示想做土特產品加工時,當地政府十分支持。
2003年8月,李正倫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在梅家河鄉海拔1400米的山坡上建起了半成品加工廠。他與農民簽訂收購合同,以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農民種植和養殖的農產品。合同特別規定,種植時不能使用農藥化肥,農民養豬不能喂購買的飼料,也不允許使用添加劑。一旦巡視員發現農戶違規,加工廠3年之內將不再與該農戶簽訂合作協議。為了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李正倫對村民種植的農產品以及最后生產出來的食品都實行了實名制。
2004年,李正倫又成立了屈姑食品有限公司,上了一套先進的食品生產線。傳統風味食品應該怎樣做呢?當地的傳統食品都是老百姓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也正因為如此,才保持了它的原汁原味。現在,大眾食品走上了百姓的餐桌,只有少數老年人還保留著一些傳統食品的做法。因此,李正倫打起了老太太們的主意。
2004年6月,李正倫的食品公司面向全縣招工,招工對象是60歲左右的老太太,并許諾月薪為600~1000元。這在秭歸這樣的貧困山區是一個很大的誘惑。很快,李正倫順利地聘請到了40位有傳統菜制作手藝的老年人為公司的技術顧問。這些老太太每人最少能做一道特別拿手的好菜,如臘肉、泡菜、風味豆豉、土豆醬、腌菜等土菜。通過這次招工,李正倫借鑒傳統食品的制作秘方和手藝,并拋棄掉傳統中一些不規范的制作方法,開發出了30多個特色食品。有了老太太們提供的秘方,配以高海拔深山里生產的農產品原材料,保證了傳統食品的原汁原味,再加上比較先進的制作工藝,結果李正倫生產的這些食品一上市就受到消費者的好評,特別是到三峽來的外地游客,對這些深山里的土菜和傳統食品更是情有獨鐘。
目前,李正倫又在投資建造一個占地近10公頃的食品加工廠。它將成為三峽庫區最大的一家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年生產量可達1萬噸,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湖北 王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