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經濟的沖擊,大多數文學期刊陷入質量下降、讀者群減少、聲譽日弱、經濟拮據的重重困境之中。文學期刊如何走出困境,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話題。
面對困境,文學期刊作出了三種應對模式。
第一種應對模式是堅守文學陣地。文學是關注社會、關注歷史、關注人的心靈和情感的,無論社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文學的內在精神和實質是不會變化的。正是基于這樣一種信念,以《收獲》為代表的一些老牌大刊,基本上都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或稍作變化的姿態,注重把握文學作品文學流變及作品內質,堅持著純文學的道路。
第二種應對模式是行走在文學邊緣。面臨著窘迫的境地,許多傳統文學期刊被迫改版,一些評論家總結道:文學淡出,文化凸顯,行走在文學的邊緣。這一類刊物以《天涯》、《作家》等為代表,其變化主要是由文學向泛文學轉變?!蹲骷摇番F在成了文學期刊中的名刊,在一定意義上說,它的“改刊”是成功的,原因是它與文化企業的成功合作,全面革新了雜志的整體形象,雜志銷量穩定上升,而且在內容上增加了較過去豐富的綜合文化作品,同時又依然保持了高水準、先鋒性的文學品質。
第三種應對模式是尋找新的文學增長點。如《青年文學》已改為A、B版。A版一如既往發表社會青年作者作品,B版則專發校園作者的作品,明確定位80年代后校園學生,專門展示學生成長中真實的自然形態,彌補了只發表社會作者作品的不足。在增加少年版的做法上,還有《中華文學選刊》。
文學期刊要走出困境,建議在以下幾方面有所作為。
1.進行資源整合,集團化發展。這種資源整合應該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來實現。很多老的文學期刊已經有相當的實力,較好的社會形象和號召力,如果進一步做大就可以形成集團化發展。也可以組建跨行業、跨媒體的超級媒介集團,優化資源配量,實施資本運作,以提升文學期刊的競爭力。
2.樹立市場意識。市場是檢驗期刊優劣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文學期刊要充分考慮市場因素。沒有市場需要的策劃或作品一般不宜采用。要明確市場定位,滿足讀者需求。
3.組織一支優秀的作者隊伍。要把優秀的作者看成文學期刊的“衣食父母”,重視作者資源開發。要和作者交朋友,定期聯系,聯絡感情,聯絡作品,逐步建立起全國范圍內的“作者數據庫”,這是與其他刊物競爭的人才資本。
4.抓住特色,形成品牌。期刊社的特色和品牌,就是其形象和聲譽,也是其無形資產。比如提起綜合性文摘類期刊,就會想到《讀者》、《青年文摘》;提起家庭情感類期刊,就會想到《家庭》、《知音》。在進行欄目設置和文章選題策劃時,要從本期刊優勢出發,確定主攻方向,推出主打欄目和精品內容,逐步形成自己的期刊特色和品牌。文學期刊還可以實施品牌延伸戰略,構建品牌文化產業體系。
5.具備整體的經營模式。在眾多的經營模式中,很多期刊把廣告、發行權代理出去,只保留編輯權,這樣很難創立自己的品牌。文學期刊應實行市場調研、選題策劃、編輯制作、推廣發行、廣告宣傳整體的運作模式,形成一條完整的價值鏈,從各個環節上保證雜志的整體成功,形成一個整體的經營模式。
6.擁有一支優秀的團隊。文學期刊的發展離不開擁有共同理想、專業素質的優秀團隊。文學期刊要創造好的工作環境,以事業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為從業者提供干事業的舞臺。
為了充分發揮從業者的才干,文學期刊應引入競爭機制、激勵機制、獎懲機制,劣者下,能者上。取消終身制,擇優聘用,實行多勞多得。
還要對團隊成員進行培訓和繼續教育,使他們不僅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職業素質,而且還要具有較強的策劃意識、市場意識、經營意識、品牌意識、特色意識、精品意識、創新意識,使他們成為順應市場經濟的復合型人才,這是文學期刊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