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蔚華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總編輯
什么是教育出版?如果從出版物來界定,教育出版主要是以出版教材教輔為主要出版物的出版市場,這里的教材教輔既包括中小學教材教參,也包括高校教材以及成人教育、自考教育以及社會培訓教材及其配套的參考書等等。如果從出版社來界定的話,我國以教育為出版特色的出版社主要有三類:一是教育出版社,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以及各省(市、區)教育社等,這類出版社共有33家;二是高校出版社,比如北京大學出版社、外研社等,這類出版社共有98家;三是其他雖不屬于教育社但卻承擔了大量的中小學教材教輔出版任務的出版社,如陜西人民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重慶出版社、北京出版社等地方出版社,此類出版社共7家。因此,出版教育圖書的出版社合計138家左右。盡管其他類別的出版社也出教材教輔,上面三類出版社也有專業出版物和大眾出版物,但其業務主體是教育出版,為了研究的便利,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出版主要指上述138家出版單位的情況。
關于教材招投標,從已經實施招標的省份看,教材的區域壟斷有強化的趨勢。發行招標本來是件很好的事,但對上游出版社影響很大:一是它并未打破區域壟斷,中標單位控制了下游;二是因為有多家供給者,所以,發行者既要以渠道、服務等優勢取勝,同時也要以降低供貨折扣取勝,所壓縮的利潤空間都要轉嫁到出版者頭上,使出版單位雪上加霜;從長遠看,出版社受制于渠道的因素加強,出版社完全處于被動,失去了話語權。
桑建平
培生教育出版集團中國區總經理
國外教育出版發展情況和環境與國內有很大的不同,但面對的發展困境是基本相同的,困境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政府政策變化。這點在美國也存在,美國的教材由個人購買轉為政府購買,并循環使用,僅此一點,對行業的沖擊就非常大。
二是新技術的挑戰。新技術正在對教育產生革命性變化,由此影響到教育載體的變化。紙質出版物正在經受著電子出版物和網絡的沖擊和挑戰。
三是同質化競爭。教材的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同一學科,其知識、原理、公式都是一樣的,這就為同質化競爭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同質化競爭的惡果,造成成本增加,利潤下降,市場混亂。
培生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團,我們的發展經驗對中國同行也許有一定借鑒作用。
一是堅持高品質、高質量。我們推出的教材,都是請最好的專家來做,在保證質量方面不惜成本。我們曾經投資3億美元開發了一套教材,高品質使這套教材市場份額不斷上升。
二是從關注產品本身到關注顧客需求和價值。關注顧客的價值,根據顧客的需求開發產品,不斷調整產品,才能更好贏得市場。
三是從紙質產品到多種產品模式轉變,為產品提供增值服務。如我們為教材設計了嵌入式測評測試模式,老師可據此掌握每個學生的知識盲點,從而提供個性化教學指導。
四是教育和培訓對象由學生擴展到政府、行業。為此我們設計了“政府解決方案”,并為海軍等設計和實施在職教育。
于輝
全國教育出版社發行協調委員會會長
教育出版社的發展是一個大題目,一篇大文章,目前的市場態勢的確需要我們認真反思、總結和規劃。教育社作為出版戰線的主力軍,為出版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有著豐富的出版資源、專業化的出版隊伍和較強的經濟實力,在各地有著舉足重輕的地位,近年經歷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所帶來的“陣痛”,已具備了一定的應變能力。
我認為,在目前形勢下,教育社一是要認真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明確而可行;二是要制定好相應的配套措施,在機制上加以保證;三是要拓寬視野,調整好選題結構,在大教育上做好文章;四是要強化經營意識,注重品牌的培育和保護;五是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本地和區域資源開發市場;六是要注重隊伍建設,善于發現和使用人才;七是要強化服務意識,規范運作,把市場做活做細;八是要加強合作和信息溝通,發揮區位優勢和進行資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