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弱不禁風,雙肩卻能挑起泰山的重量;她,多愁善感,胸中卻能撐起擎天巨擘;她,屢遭坎坷,腳下卻能走出陽光大道。她,曾多次身處絕境,卻能夠多次絕處逢生。她,有過失敗,離婚,下崗,求職遭冷遇,廠房被燒光,命運將她一次次拋入谷底;她,奮力抗爭,做針線活、蹬三輪車,在18天里就讓燒光的工廠浴火重生,人生的洗禮打造了她的堅強。
苦難:她跨上冰冷的江橋欄桿
松花江滾滾東去,美麗的江城銀妝素裹,但江邊的景致卻排解不了劉麗華的哀愁。
1988年12月30日這天,劉麗華牽著6歲大的兒子在江城大橋上徘徊了一個下午,她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到了絕境。
劉麗華已經感受不到凜凜寒風的刺骨,歷歷往事像鐵錘一樣敲擊著她已經破碎的心。1983年6月,兒子生下剛剛十幾天,丈夫便無情地離她而去。她帶著孩子回到娘家,與娘家6口人擠在14平方米的陋室內。母親長期臥病在床,父親腿腳還有殘疾,作為一個離婚女人,劉麗華的生活難上加難。
為拉扯孩子,她兼職縫制服裝,一干就是數年。深夜,背上的孩子熟睡了,劉麗華便開始趕活。縫制一條褲子能賺0.8元錢,她累得睡著了,撲哧——縫紉機針扎進中指指甲,針尖一斷就是三四節,這樣累睡了、疼醒了的日子,一天天地重復著,為了拔除經常折在指頭里的針尖,她專門弄個尖嘴鉗子。至今,劉麗華右手中指仍無法伸直。
縫制服裝的微薄收入養活兒子很難,劉麗華又出現在家附近的磚窯。脫坯、清窯,這本不是一個弱女子該干的營生,可劉麗華硬是咬牙堅持著。酷夏磚窯內的氣溫高得。下人一不小心把手搭在剛出爐的磚坯上,手心立刻連皮帶肉粘下來。
屋漏偏遭連夜雨,兒子突發肺結核,缺錢無藥。企業又通知停產,劉麗華咸了一名下崗職工,連續的打擊像冰雹一樣砸向她們母子,她感到絕望,感到再也不能承受生活的重壓。
17時許,她不再徘徊,抱起懵懂的孩子,抬腳跨過冰冷的橋欄,要縱身躍向滾滾的江水。這,已經是她第5次產生輕生念頭。
劉麗華領著兒子在江橋上徘徊的時候,一個老者對她的反常舉動注意了很久,就在她要縱身一躍的時候,老者快步向前,攔腰把她們母子拽了回來。
“孩子,咋這么想不開?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你還抱著孩子……”老者語帶關切。劉麗華的眼淚刷地流了下來,望著慈祥的老者,她百感交集。經過老者的一番勸解,劉麗華的心開始平復。可生活怎么繼續呢?她一籌莫展地領著兒子跪坐橋頭,此時江岸邊各工廠的職工陸續下班,二元、三元……工人們輕輕把錢放在她們母子面前。
“這些好心人幫了我268元錢,那一幕,我這輩子都忘不了……”劉麗華眼中的淚花晶瑩閃爍。
創業:50元走上創業路
好心人的幫助溫暖了劉麗華冰冷的心,她決定從頭再來,用自己的勞動回應命運的挑戰。回家的路上,她給兒子買了一瓶治療肺結核的藥和——袋奶粉,并決定用好心人幫助的錢創業。
劉麗華曾在塑料廠工作,她決定用掌握的技術加工塑料包裝。她花50元錢買了一張學生課桌當機身,用皮筋兒代替彈簧,在垃圾堆里揀到一個廢電熨斗,拽出里面的云母片當電熱條,一臺土熱合機被她”制作”成功了。沒想到合閘試機時,“砰”地一聲,熱合機燒壞了,劉麗華趴在桌上哭了。鄰居老師的兒子是個電工,聽完劉麗華哭訴,告訴她,這臺熱合機缺少調壓器,承受不了這樣的電壓。劉麗華又在垃圾堆里翻了10多分鐘,找到了一個被扔掉的調壓器,她的熱合機終于能用了。
可劉麗華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在哪里生產呢?這時,一位親戚幫了忙:“我這有個平房閑著你先住著,房租啥時有了再說。”劉麗華才有了落腳之地。
這間平房離吉林市毛線廠很近,劉麗華知道該廠需要大量塑料包裝袋。于是,她騎著破自行車到毛線廠要活,可供銷科的人沒人理她,“不用、不用,你這姑娘怎么這么煩呢?我們國有大廠不可能用你個人的東西……”一連?0多天,劉麗華聽到的回答只有這些。
直到一天下午,劉麗華再次來到毛線廠。供銷科只有魏科長一人在,他看到劉麗華,起身就要走:“你個大姑娘家,總往這跑啥?你到底怎么回事?”
劉麗華簡單傾訴了自己的遭遇和想法,魏科長聽完,一聲沒吭,轉身從柜子里甩出一沓塑料包裝袋:“1角7一個,能做嗎?行,你就先做4000個。”
劉麗華心里清楚,魏科長對自己抱有懷疑,她拿起袋子說:“我肯定能做,明天看樣品。”
4000個包裝袋,原料費就要530元錢,可劉麗華身上沒錢了。她向同學借了50元錢,硬著頭皮來到吉林市塑料廠進貨。”我身上就50元錢,我用人格擔保,其余貨款我肯定還。”劉麗華懇求管貨的付師傅。“人格?人格能擔保,還要人民幣千啥?再說,我根本不認識你。”付師傅一頓搶白,把劉麗華弄得臉像塊紅布似的。
一下午過去了,貨還是沒上來,眼瞅著來之不易的訂單就要泡湯。劉麗華心一橫,付師傅走到哪,她就跟到哪。付師傅騎車正要回家,劉麗華急了,上去一把拽住付師傅的衣服:“今天你這貨必須得賣我,家里還有孩子等著吃飯呢。”
付師傅不怒反笑,當他知道情況后,二話不說,叫人追回開票員,把貨提給了劉麗華。劉麗華反而不好意思了,硬把僅有的50元錢塞紿付師傅,他說啥也不收:“給孩子買點啥吧,有錢了你再還。”
劉麗華連夜趕制2000個包裝袋,當她一夜未眠,把產品擺在魏科長面前時,整個供銷科的人都驚呆了。他們不相信這樣的包裝袋出自一個小作坊,更不相信她能接受1角7分的低價,魏科長當即表示先訂10萬個,?0天內做完。
第二天中年,魏科長和科里老董找到劉麗華的家。“媽媽,我餓。”兒子一聲聲叫著,可家里沒有吃的,劉麗華正暗自掉淚。魏科長劈頭就問:“1角7,你能行嗎?”
劉麗華平和地說:“其實,你們平時的進貨價是2角6,1角7我根本就賺不到錢,刨去電費、料錢,我只能是給你們加班加點,干搭人工。”
魏科長和老董相視一笑,“那你為什么還接?”“沒辦法,不接我連這個活都沒有。不過,我知道你們會來找我的。”劉麗華微微一笑。“姑娘,你贏了I”魏科長哈哈大笑,他主動把價錢提到2角4分錢,并讓劉麗華先領4000元科錢。
做完10萬個包裝袋,文,J麗華蹬著三輪車送到毛線廠,打成大包的包裝袋必須送到4樓。劉麗華把孩子放在樓下,自己扛起大包艱難上樓,這一幕正好讓廠長看到。廠長跑到辦公室大喊:“那個姑娘是哪個科的?你們這些人閑坐著,讓一個女人扛那么重的包廣大家慌忙;中到樓下,幫她運完了所有貨物。之后,毛線廠又把40萬個包裝袋的活給了劉麗華,這兩次活,劉麗華拿到了有生以來賺到的最多一筆錢——1萬元。
?989年農歷大年三十上午,有5萬個包裝袋要送到吉林市第二食品廠,劉麗華艱難地蹬車趕去。到時已?4時多,工人大多已經下班。劉麗華只好自己扛貨,樓外的鐵梯冰冷濕滑,她幾乎跪著一步一挪地搬完了所有貨物,汗水浸透劉麗華的棉襖,冷風一吹凍得就像鐵甲一樣。
鄰居們都忙著做年夜飯了,劉麗華才急忙趕回家里,推開家門,臉盆都已凍成了冰坨,7歲的兒子撲上來說:“媽媽,我做好年夜飯了。”她揭鍋一看,一鍋夾生飯。
劉麗華抱著兒子,眼淚斷線般落了下來。
發展:愈挫愈勇,百萬身家失去又復來
8年過去了,1996年6月,劉麗華的生產規模擴大了許多。這時,誰也不知道,這個每天蹬著三輪車送貨的女人,已積累上百萬資產。
劉麗華決定建新廠,她把廠址選在吉林市昆明街的一個胡同內。自己動手,用撿來的建筑廢料因陋就簡地搭建起了廠房,她決定從塑料包裝向彩印發展。
彩印機運回來了,可工人誰都不會使用,劉麗華也是一知半解,“刀都上反了,更別提印刷。不到三個月,30多萬元流動資金就消耗殆盡了,這次教訓讓我記憶深刻。”
2002年,劉麗華的華豐塑料廠已發展成產品種類繁多的民營企業。她聽說,中央電視臺《激情創業》欄目組來吉林選拔選手,獲勝者能得10萬元大獎。劉麗華決定參加挑戰。
經過激烈比拼,劉麗華在300名選手中脫穎而出,與其他兩位選手一同入圍決賽。
2002年10月?5日,上臺前,有人暗示劉麗華,作為下崗職工創業代表前來競賽,一定要穿得寒酸一些,爭取同情分。“我當時心里挺反感的,下崗職工怎么了?下崗職工就要生活比別人差嗎?我覺得這是一種偏見。”
相反,倔強的劉麗華當天身穿紅毛衣、白褲子,分外精神,充滿活力,觀眾、評委都眼前一亮。她充滿真情的傾訴,感動得觀眾幾次落淚,最后劉麗華以一首小詩結束了3分鐘的演講:自強有淚不輕彈,自信微笑闖難關,苦過哭過綻笑臉,婦女定能擎起天。最終,劉麗華以375分獲得第一名。
中央電視臺的經歷,讓她的事業走上新的高峰,但劉麗華萬萬沒想到,僅2個多月,一場無情的大火再次把她推入谷底。
2003年1月8日,因配電設備老化、短路,火星爆出,引燃堆滿易燃貨物的彩印車間。這場大火,100多萬資產就這樣付之一炬。兒子劉書言正在佳木斯念大學,回來時,他根本不知道發生了這么大的變故。
劉書言擔心媽媽從此消沉,但他卻看到媽媽正在號召工人重新建廠。“當時,工廠面臨兩個情況:一是重新建廠,另一個更為急迫,貨物沒了,如何保證客戶準時提貨?畢竟年關是客戶最大的商機。”
有工人建議,暫時封鎖消息,劉麗華一口拒絕。她把所有客戶都找到現場:“現在你們都看到了,貨全燒毀了。如果大家相信我,我保證準時供貨,另外我還要重新建廠……”看到這種場景,客戶們深深感動了,有的客戶主動把積欠貨款交到劉麗華手里。
為搶回時間,劉麗華派工人到其他廠家租用機器,高價趕工。一連17個日夜,終于把春節前的訂單全部按期完成。其間,工人們又主動加班,在廢墟上重新建廠,他們用塑料薄膜扣在廠房上當做棚頂,有的工人站著就睡著了,夢里還在喊著“救火啊”、“快點干”,看到工人累得不成樣子,劉麗華感動得落下了眼淚。
為搶在春節前重新建廠,完成節后訂單,還需再購進彩印機。山東招遠塑料印刷機械廠侯經理特地飛到吉林查看,看到工人奮戰的一幕,他說:“劉麗華,就;中著你們壓不垮的勁兒,我相信你們,我用最短時間把設備配齊。你什么時候有錢,什么時候紿。”
除夕夜,劉麗華一家是在工廠過的,由于忙著恢復工廠,凍餃子化得一塌糊涂,2003年年夜飯,劉麗華一家是喝著“餃子粥”過的年。當晚,細心的兒子給劉麗華寫了一首小詩:人人過年你闖關,家家歡樂你不眠。姐弟母子在奮戰,爭分奪秒搶時間。
成就:要讓產品走向世界
2003年9月,劉麗華事業的又一個春天到來了。美國圣馬丁市市長和兄弟集團總裁當·龍先生來到長春市,準備在東北尋找一家“塑料包裝生產基地”。這是絕佳的機遇,劉麗華找了一名臨時翻譯,立即趕赴長春。
當·龍先生一個接一個地會見客戶,但又一次次失望,談判從9時一直到凌晨1時,眼看著一家家企業被下了逐客令。最后,當·龍先生從談判桌旁站了起來,表示談判已結束。
劉麗華一聽急壞了,她幾乎站了一天一夜,腿都浮腫了,怎么能一句不談就結束呢?就在當·龍先生將要關門時,劉麗華顧不上禮儀,立刻沖進去,大聲請求當·龍先生繼續談判!當·龍先生感到很吃驚,藍眼睛里閃出一絲驚訝。
劉麗華誠懇地說:“先生,這次機會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我是帶著所有員工的希望前來找您的,為了和您談談,我已站了一天一夜。我知道這樣做很唐突,但我真的希望您看看我們的樣品,再下結論。”
誠懇,打動了這個美國人,當·龍先生沖劉麗華點點頭,又走回了房間。他看完劉麗華帶來的真空袋等產品,又聽了報價。他情不自禁翹起大拇指說:“劉小姐,你果然是抱著一片誠心來的,這太讓人感動了。我今天就去看你們的工廠,沒問題的話,這個協議我們簽了,相信我們會是很好的合作伙伴,還會是很好的朋友。”
劉麗華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來了,這一次,劉麗華簽下7 200萬美元的產品協議,并從當·龍先生手里接過了兄弟集團授予的“吉林市塑料包裝生產基地”的牌子。隨同來訪的美國圣馬丁市市長也喜歡上了劉麗華,“劉麗華,你是好樣的,我們就喜歡與真誠的人做朋友!”他鄭重宣布,授予劉麗華圣馬丁市榮譽市民稱號。
到目前,華豐塑料廠已有固定資產300多萬元,職工50多人,其中90%是下崗工人。2005年,上繳利稅20多萬元,劉麗華也成為了吉林省內有名的創業明星。說到過去,劉麗華自己也唏噓不已,她不知自己是怎樣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的。只記得在一次會議上,她在臺上說著自己創業的十幾年,說哭了;上千人在臺下聽她的艱難求生,也聽哭了。
都說做女人難,但沒見誰難到劉麗華這樣的;都說創業難,也沒見哪家難到劉麗華這個程度。經歷了太多苦難的劉麗華依然有著一張開朗的笑臉,那么燦爛。劉麗華說自強的女人就是一首歌,她不把苦難藏在心里,哭過了就是笑臉。這么多年,她一個單身女人就是憑著這種樂觀與抗爭精神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