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盛夏的一個傍晚,上海的天空蒙著厚厚的烏云,傾盆大雨隨時就要從天而降,一輛裝滿了雨傘的大卡車正開足了馬力朝浙江方面駛?cè)ァUㄟ^省界,卡車突然被名警察攔下,開箱查驗。警察向車上的人搖了搖手,貨扣下。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曲折變通,廢料制成傘
這車貨的主人叫徐海南,一個包工頭。這是他第一次雇卡車當(dāng)?shù)範(fàn)敚粗炷菑垏?yán)肅的臉,他又緊張又納悶:自己這車貨是從正規(guī)國營傘廠掏錢買的,怎么連上海都沒出去就被扣了呢?
原來,徐海南運的并不是完整的雨傘,而是整整一車的雨傘零部件,是從傘廠里買來的廢料,而上海有規(guī)定,廢品出城必須有特殊的許可,否則就地處理。徐海南非常著急,這車廢料不僅花光了他所有的積蓄,也是他發(fā)筆大財?shù)南M?
這車廢料到底是什么樣的廢料,會讓徐海南寄予如此大的財富希望?
原來在徐海南回浙江上虞老家探親的一天早上,當(dāng)他路過一個原先很不起眼的小市場時,卻發(fā)現(xiàn)里面黑壓壓擠滿了人。走進一看,竟然有三百多個攤位在賣傘骨、鋼管之類的雨傘零配件。其中一種叫梅花架骨的零件,廢料價格是幾百塊一噸而成品的價格卻能賣到四千多一噸。徐海南驚訝了,自己包工程頂著烈日干一年,到頭來也就掙10000多,但要是倒這傘廢料,兩車下來就能賺一萬。制傘業(yè)利潤高,做好的又不多,誰也不會想到小小的雨傘里竟然有這么厚的利潤,徐海南一拍腦袋:假如自己這時候迅速轉(zhuǎn)行做傘,那一定能迅速脫穎而出。機遇錯過就不再來,怎么都要試上一次。
徐海南馬上打電話給上海的朋友,幾天之內(nèi)就聯(lián)系到一車成色很不錯的梅花骨,徐海南粗粗一算,只要把這車料運回來就有將近五成的利潤,當(dāng)下拍板,自己親自把廢料從上海運回上虞。沒想到眼看著就到浙江省界了,他的貨卻被扣下了。根據(jù)規(guī)定,徐海南不得已將車開到了旁邊的扶貧回收站,一萬多買來的車零件7000塊錢就賣了。
在收廢站,徐海南一邊卸一邊問收廢站的人這個廢品怎么處理,他們說他們還會把它再賣出去。偶然一句再賣出去的話令徐海南的腦袋里閃過一道光,既然無論如何都是賣,那干嗎不賣給我?說著一邊跟老板打聽其中的手續(xù),一邊從朋友那里借錢,三天之后,花了一萬塊錢把自己7000塊錢賣出的一車廢料又買了回來。一出一進成本就增加了6000塊,徐海南雖然心疼卻還是滿懷期望:只要這車梅花骨運到上虞,肯定是搶手貨。可沒想到,等徐海南費盡周折終于把廢料拉到了市場,整整一天居然只有寥寥幾個人看貨,而且出的價低得簡直讓徐海南無法接受。
一天之內(nèi)只有幾個顧客,徐海南的目標(biāo)是三萬而這幾個人商量好最多只肯給兩萬。他們這幾個人都是本地的大買家,所謂強龍難壓地頭蛇,他們把一些消息封鎖起來,認(rèn)為徐海南必須賣,不賣的話,這個東西就只能爛在家里。
眼看著這貨堆在家里賣出不去,徐海南很著急。原以為市場會很火爆,有貨就不愁沒市場,殊不知買賣其實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徐海南初來乍到,人脈淺,被大買主聯(lián)合起來壓價,該怎么辦?
徐海南在市場里轉(zhuǎn)悠了幾天也沒有買主,正在一籌莫展時,突然一個意外的場景飄進了他的眼角:用一個鋼絲鉗,把這個梅花架鐵片用一個卡口夾一下,就成了可以再利用的零件,而做這個工作的竟然都是女工。于是,徐海南決定將梅花骨的傘零件自己加工成成品出售。成與敗、賺與賠有的時候也就是一墻之隔,廢料經(jīng)徐海南一加工,不但賣了出去還賣出了比先前高一倍的價錢。不費吹灰之力,利潤卻翻了一番,徐海南心里一震,決定從此改行做傘。
靈活變通,遮陽傘作成廣告?zhèn)?/p>
徐海南是學(xué)建筑出身,傘這種工藝簡單的產(chǎn)品在他手里很快就做得有模有樣,一年后這個行業(yè)里的其他人還在上虞擺攤,而徐海南的生意已經(jīng)做到了上海。一天,徐海南頭頂烈日走在上海街頭,突然看見露天上擺著一個冰柜,后面坐著一個戴著帽子的賣冰棍老人。徐海南心想:在這么熱的太陽下面賣冰棒多熱啊,假如說有一把很大的傘給他擋住,一來涼快,二來這把傘撐在這邊別人也能看得見。這個念頭一出現(xiàn),徐海南整個人就興奮起來,看看身邊一個個在太陽下暴曬的個體戶,每天風(fēng)吹日曬,這把大傘只要做得出來,就肯定有市場。
遮陽傘一上市,果然如徐海南所料銷售異常火爆。正忙得不可開交,一天一個奇怪的電話打了進來,對方卻并不是要買傘,而是要找他做廣告。原來第一批太陽傘面市的時候,徐海南為了方便客戶聯(lián)系自己就在傘的邊沿打上了自己工廠的電話。聽到顧客說起廣告,徐海南心想原來自己已經(jīng)給自己做了廣告。看看傘邊上那行不起眼的小字,聽著耳邊接連不斷的電話鈴聲,徐海南禁不住喜上眉梢。他真沒料到一把不起眼的傘居然有這樣強的廣告功效。
太陽傘是一種特別好的廣告載體。國家對廣告有嚴(yán)格的管理制度,如果在馬路上隨便立個牌子做廣告是要經(jīng)過政府審批的,而徐海南把廣告印在遮陽傘上,由于傘是私家用品,自然不需要經(jīng)過任何機關(guān)的審核。把傘當(dāng)廣告牌來賣,客戶得先付定金,這樣資金回籠快還沒有積壓品。
第一批廣告?zhèn)阋唤?jīng)推出就成了街頭巷尾的一道風(fēng)景線,冰柜旁邊,農(nóng)貿(mào)市場,消夏廣場,到處都看得到印滿了廣告的遮陽傘。一條500米長街,20臺冰柜就會有20把廣告?zhèn)恪_€有的火鍋店在傘上印上某某火鍋,顧客消費到一定額度后贈一把,廣告效果非常好。國內(nèi)最大的飲料公司和冰柜廠一個個找到他要求合作,徐海南覺得這個先機是搶對了。
只要有利潤就會有人模仿。這傘模仿起來很容易,于是徐海南就琢磨著有什么方法能把競爭對手徹底地甩在身后呢?正苦思冥想沒有出路時,一家臺灣公司突然主動找上門,一坐下來就拿出了一本花花綠綠的圖冊給徐海南看。一張紙,紙上有照片,紅、黃、藍(lán)、綠四個顏色,尺寸36英寸,中棒12×22,稱之為海灘傘,一單就是75萬美金,這跟以前一單幾百把的定貨量簡直不能同日而語。機會青睞有準(zhǔn)備的人。自從倒廢料倒出了名堂,徐海南做遮陽傘起了家,做廣告?zhèn)阌殖闪嗣鴩H市場上正搶手的沙灘傘尋找的就是他這樣敢于步步搶先的人。
接下臺灣客戶75萬美金的單子,整個廠子就忙做一團。徐海南信心十足志在必得,他認(rèn)為,沙灘傘無非是小一號的遮陽傘,技術(shù)早就成熟,交貨后肯定會有大單大單的客商如云而來。他的興奮頭還沒過,突然一個消息從技術(shù)員那傳來:整批傘需要重新開模具。原來樣品中的一個接口需要重新開模,而重新做模具不但成型慢費用還高,以前的接口是用手工做,現(xiàn)在交貨時間這么緊,模具廠突然接到這么大的單子根本來不及。而交貨期控制在三個月之內(nèi),重新開模具就需要一個月時間,兩個月的時間排的很緊,又是這么大量,經(jīng)過兩次改動,自然錯過了交貨時間,75萬的定單就變成了泡影。徐海南本想利用這次合作搶占國際市場的先機,沒想到結(jié)果丟單不說,連以前辛苦積累的信譽也在客戶心里大打了折扣。
睿智變通,跳過外貿(mào)打開國際市場
吃一塹長一智,有了臺灣這單的教訓(xùn),徐海南馬上有了國際市場的經(jīng)營意識。外貿(mào)公司也不斷地給他介紹定單。這時候的徐海南想越過外貿(mào)公司,直接跟外商搭上線。徐海南天生對各種資源的利用價值異常敏感,他想到了從朋友口中聽來的廣交會。
廣交會今年正式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外商賈云集,參展的都是國內(nèi)有規(guī)模的外貿(mào)公司,徐海南這個一句外語都不會講的人想繞過外貿(mào)公司到廣交會上跟人家搶生意,這不是異想天開嗎?敢想敢干的徐海南,不但要去廣交會還要花大價錢買一個展位。他通過深圳的一個朋友,買到了一個攤位。展會第一天,樣品和宣傳資料擺了一堆,吸引了不少外商。原來他們也想甩掉外貿(mào)公司直接跟廠家接洽,徐海南抓住時機,熱情地跟外商談起了價格。
幾天下來,徐海南積攢了很多外商的名片,滿懷期望地回到上虞等消息,可奇怪的是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卻沒有一個電話打來下定單。中交會前前后后折騰了半天,結(jié)果卻換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徐海南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那么多人尋價卻一個定單都沒落下呢?自己報的價不高啊?而且這怎么連個討價還價的過程都沒有呢?他把疑惑講給一個做外貿(mào)的朋友,朋友一聽就大笑起來:“你敗就敗在這報價上了,跟外商報就得報一個恰到好處的一口價。第一個產(chǎn)品是他最關(guān)心的產(chǎn)品,可能是他最在乎的產(chǎn)品,因為這個經(jīng)驗是通過幾年下來在腦海當(dāng)中形成的一個思維定式。在這個報價當(dāng)中,你適當(dāng)給他一個非常優(yōu)惠的價格,吸引他,他一看這個價格比別人的價格,比如說差了1%,甚至差了2%,老外會很欣慰很高興的,他對這個1%很看重。然后呢他下定單不可能下一個規(guī)格的定單給你,肯定會有很多規(guī)格,你要把握住后面幾個規(guī)格的價格,后面搞一點他們不會有想法。”
聽朋友這么一講,徐海南豁然開朗,原以為自己已經(jīng)是個做國際生意的老手了,沒想到真到了老外面前,一個最簡單的報價也有這么多學(xué)問。有了行家的指點,徐海洋心里就有了底,扔了幾萬塊的學(xué)費,卻買到了打開國際市場的訣竅,這一次,他的生意真正走上了快車道。現(xiàn)在徐海洋不但把他的傘賣到了西半球,還把矛頭指向了南半球的大洋洲。
編輯點評:小小的傘,讓徐海南做出了這么大的產(chǎn)業(yè)。回望一下徐海南的創(chuàng)業(yè)路程,不難發(fā)現(xiàn),每一次轉(zhuǎn)瞬即逝的機遇,徐海南都能緊緊抓住,而且迅速做大,賣廢料賣成了制傘巨頭,遮陽傘被他做成了廣告牌,在出現(xiàn)意外的時候能夠變通,一個果斷睿智的商人形象已經(jīng)樹立在我們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