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起步,用兩年時間,二十多人的團隊,總銷售碼洋突破4000萬,年出書品種260余種,這是中國電力出版社建筑圖書事業部交出的一份答卷。許多出版人在談行業不景氣,許多出版企業把大量資金投向別的行業,在這樣的行業環境中,建筑圖書事業部憑什么成功呢?
體制保障 細節決定成敗
建筑事業部采用模擬法人的管理體制來進行管理與規劃。這種堅持大發行大出版的“模擬法人”的經營管理模式,明確了二級單位“模擬法人企業”的地位,承擔“模擬法人企業”的責任,使出版社權力得到充分下放。事業部在擁有選題決定權的同時也擁有人事權和一定的財政權,責權利結合,工作人員工作熱情大漲。
但是僅僅有工作熱情是不夠的,圖書的選題才是出版社賴以生存的一個重要因素,事業部的成功無疑與選題的專而精有著密切的聯系。事業部聘請知名專家、學者對圖書選題進行篩選,提高選題質量;與筑龍網、環球職業教育在線、中華考試網等建筑領域影響力較大的網站合作,形成良好的書網互動,挖掘符合讀者口味的選題,并通過網站進行定向銷售。
“精細發行”是事業部對發行工作提出的要求。市場發行人員在調研每一個合作銷售網點的銷售量、銷售結構和讀者情況的基礎上,根據搜集的信息進行動態調整,按需發貨。
文化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靈魂,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已經成為每個企業重要目標之一。事業部企業文化的建設現階段主要體現在執行力的培養,每兩周進行一次內部培訓,并且搭配集體健身活動,“花不了多少錢,大家精神與身體都很放松。” 事業部主任彭禮孝說得很直率。
不知足者 構想付諸實施
面對取得的成績,彭禮孝在事業部內部反復提“不知足”,既然不知足,如何提升業績?
申請副牌社。據了解,事業部以“中國電力出版社”的牌子出版建筑類圖書,在市場上尤其是海外市場遭遇了一些誤解和市場的不認可。在法蘭克福書展上,有的海外重量級作者認為電力出版社肯定是出版有關電力方面的書,而在建筑領域不會有所作為。這當然是人們認識的一個誤區,為了避免這種誤區,更順暢地開展約稿、策劃、營銷等方面工作,出版社在積極地申請副牌。“副牌的名字都已經想好,準備叫‘營造書社’”,彭禮孝信心十足。
創辦一份建筑學教育雜志。目前事業部已經取得美國建筑院校聯合體《建筑學教育》期刊的版權。 如果刊號申請順利的話,這將是一本由中國電力出版社主辦,中國三大設計院(中國建筑設計院、北京市建筑設計院、上海現代設計集團)、四大建筑院校(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協辦的建筑學教育高端刊物。目前國內還沒有同類的雜志,這本期刊的創辦不僅可以填補一個市場空白點,服務國內建筑學教育,而且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借鑒時尚集團的思路,利用期刊擁有固定讀者、作者的優勢,了解受眾需求,增加圖書選題來源,達到書刊長期有效的互動。
探索“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傳統的“走出去”戰略是在國外尋找出版商合作,但是國外的出版商對中國的出版企業抱有歧視或不信任的態度,并且這種與出版商合作的方式不利于國內的出版企業了解國外市場的需求,因此事業部有自己的“走出去”想法。直接與國外的經銷商合作是事業部邁出去的第一步。國外經銷商直接掌握著讀者市場,反饋回來的信息是切實的市場信息,這樣編輯出來的圖書會更加有的放矢。事業部第一批直接在海外發行上市的英文版圖書正在編輯之中。
目前,國內房地產業持續升溫,拉動了建筑類圖書的需求。想在市場上分一杯羹的競爭者會越來越多,“建筑圖書事業部會堅持自己的發展方向,力爭在今年年底進入建筑類圖書的前三甲,在建筑類圖書市場占有領先的地位。”彭禮孝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