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很多年前,兩國文學出版貿易十分活躍,一些著名作家和一些經典作品深受中俄讀者喜愛,但在隨后的歲月里,兩國的文學圖書貿易基本上處于一種停滯狀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狀況呢?為此,我們采訪了國內外書業人士。
中俄版權貿易不協調 不僅是東西方文化差異
中俄是世界上兩個大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兩國有著廣泛的文化交流活動,中國出版了很多俄羅斯文學作品。但是,近年來,我們兩國的圖書貿易卻很少,這與兩個大國的國際地位極不相稱。
如今,在俄羅斯圖書市場上,能見到的中國版權圖書很有限,而且銷售狀況也不理想。在中國,俄羅斯圖書也是如此,除了一些過去出版的俄羅斯經典文學作品之外,新近出版的俄羅斯作品則很少。
我們兩國正在協商制定出版規劃,努力改變這種版權貿易不協調的現狀。一些人認為,造成這種狀況是因為東西方文化差異所形成的隔閡,事實并非如此,同樣是東方文化,日本和韓國的當代文學作品,在俄羅斯就出版了很多。
中俄雙方溝通的渠道不多
目前,我認為中俄圖書引進與輸出總量不大的原因是:1.國內對俄羅斯理解不全面,認為其社會經濟的狀況不是很好,而國內媒體對俄羅斯社會治安的負面報道也比較多。2.雙方溝通的渠道不是很多。3.很多國內出版社愿意去歐美國家購買版權,認為俄羅斯版權沒有什么可以引進的。
中國從俄引進版權書的主要類別有兩類:1.叫好不叫座的政治類出版物。比如新華出版社出版的《蘇聯東歐問題譯叢》,就有很大的政治意義,對我國高層領導和學術界有一些啟示,這也對我國了解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很有幫助,此類書的影響也不錯,但是這類書的一個問題是社會效益好,經濟效益不是很理想。2.一類是文學類圖書,由俄作家維·佩列文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百事”一代》在俄影響很大,中國的媒體對此報道的也比較多,但是出版社的銷量并不大。
普遍看,國內讀者感興趣的還是俄羅斯的人物傳記類書。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赫魯曉夫回憶錄》(選譯本)和《戈爾巴喬夫回憶錄》。從整體來講,人物傳記類銷售還是不錯的。像其他一些種類比如兒童文學類引進的就不是很多,能達到10000冊以上的也是少之又少。
中國對俄羅斯輸出的圖書,主要是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小說和詩歌,做得好的有《20世紀中國小說詩歌選》,發行了2000冊。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專門舉辦了首發式,影響還是不錯的。
俄羅斯對中國感興趣的圖書,還是一些傳統文化、哲學思想、養生保健和傳統經典名著類,對中國當代文學也比較有興趣,今年俄羅斯出版了中國著名懸疑小說作家蔡駿的長篇小說《病毒》,印數5000冊,9月還要出版他的另一部作品《詛咒》。
改變中俄版權貿易窘境需要一個過程
回顧中俄兩國文學圖書貿易歷史,整體來說,引進與輸出都不是很大。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間,由于中國文學在外國文學領域出現了“斷層”,也就是說除了俄羅斯文學以外,基本上沒有其他國家的文學作品進入中國。
進入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文學作品開始進入中國。也是在這個時期,俄羅斯社會發生重大變革,文學界處于轉型期,舊的文學走向衰落,新興的俄羅斯文學只是一個雛形,難以形成體系,所以俄羅斯文學沒有得到世界各國出版界的關注,其中也包括中國。
俄羅斯出版的中國文學作品很少,圖書市場上常見的中國版權圖書多是一些經典作品,如孔子的作品。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大環境所致,俄羅斯對發展中的中國關注度不夠。此外,當代文學作品翻譯成俄文的難度很大,從事這方面出版的俄羅斯出版人士更是少之又少。
以往有關方面對中國文學走出國門關注不夠,雖然從2005年起開始有計劃向世界推廣中國圖書,但在短期內很難改變目前這種現狀。不過,今年俄羅斯作為主賓國參加BIBF,有很多俄方出版人士前來參加會議,多少對兩國出版貿易會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鏈接
部分文藝出版社與俄羅斯的版權貿易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引進俄羅斯圖書版權1種,《好的斯大林》。
上海譯文出版社,近7年,共引進俄羅斯圖書24種,每年引進約3種。
譯林出版社,2005年引進俄羅斯圖書8種,輸出沒有;引進的俄羅斯圖書有《左琴科幽默諷刺作品集》、《狂人的審判》、《卓婭和舒拉的故事》、《俄羅斯美女》、《卡桑德拉印泥》、《青年近衛軍》、《透過竹幕:克格勃在中國》,《巴黎驚魂》等。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至2005年,引進俄羅斯圖書20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