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濤飛浪卷,潮起潮落。在遼闊無垠的南中國海,在美麗富饒的南沙群島,在英雄的東門礁,正是有了南沙衛士的奉獻與忠誠、創新與堅韌,才在這碧波萬傾之中鑄起了祖國銅墻鐵壁般的“海上長城”。
煙波浩渺的南中國海,美如一只晶瑩剔透的翡翠盤,在那82萬平方公里的玉盤里,閃耀著一顆璀璨而又耀眼的明珠,這就是有著“南海國門第一礁”之稱的南沙東門礁。守衛在這片藍色國土上的是海軍南沙某守備部隊的“南沙守礁模范連”。
一塊島礁,維系著一片遼闊的海洋。南沙官兵的一舉一動,都與國家的政治、軍事、外交緊密相連。
祖國時刻在心中
春天的南中國海,海面平整得如綢緞一般,只有行船兩邊掠起的一群群飛魚打破海天一色的寧靜。經過3天兩夜的漫長航行,我們終于見到了一座被汪洋大海包圍、外形酷似戰艦的“人造陸地”。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高揚,一座黑色大理石碑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南沙群島東門礁”14個大字赫然入目。
東門礁位于南沙九章群礁東北部,因礁盤中瀉湖的東端有一出口而得名。站在礁堡上,浪花就在你的腳邊拍打;環顧四周,除了海還是海。
小礁盤連著大國家。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擁有一寸礁石的主權,你就可以獲得3個新加坡那么大的領海區,4個浙江省那么大 的海上專屬經濟區。一位將軍告訴記者,南沙南扼太平洋與印度洋交通要津,北綴我國的中沙、西沙諸島而傍依祖國大陸,為東亞、南亞連接中東、歐洲的航運咽喉,200多座島、礁、灘、暗沙在南中國海的最南端筑起了一道巨大的屏障,自古以來就有“海上絲綢之路”的美譽。這片面積達82萬平方公里的海域,相當于4個河北省,8個江蘇省那么大,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海洋生物資源。據有關權威部門測算,在我國海區范圍內有石油資源上百億噸,天然氣資源數億立方米,有“第二波斯灣”之稱。南沙還是我國重要的天然漁場,盛產大量優質經濟魚類。除此之外,南沙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航道的咽喉地帶,是東亞、東北亞通往南亞、西亞、非洲和歐洲等地的海上要道,是世界航海的十字路口,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
東門礁地處險要,環境非常惡劣,外軍占據的島礁和我東門礁僅隔不足4海里。東門礁的官兵都在心里銘記著5個字:“南沙無小事?!鄙杂胁簧鳎瑢㈥P系到國家利益;偶然疏忽,就可能引發外交爭端。在這里,即便是一個普通的士兵,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名“外交宮”。
去年5月的一天,正在值班的戰士李康堅突然發現一架不明國籍的小型飛機飛來,就立刻發出戰斗警報,全礁人員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戰位。礁長命令防空火器瞄準目標,并用衛星電話向指揮所報告。當敵機俯沖實施超低空偵察時,迎接它的是一座座正瞄準著它的火炮,見情況不妙,沒敢飛到礁堡上空就急轉彎逃走了。
我們不窺覷他人,但也決不允許藍色國土從我們手中流失半寸。幾年來,東門礁先后發現和處置海情500多艘次、空情110多架次,從未出現錯、漏、壓情,處置各種突發事件30多次,都做到了處置得當、及時無誤。
人在礁在國旗在,誓與礁堡共存亡!在東門礁官兵的心中,沒有什么事能比守礁更重要了。
礁堡份量比山重
去年老兵退伍前夕,老戰士吳康找到指導員繆照明,請求連隊送他一面在東門礁升過的舊國旗保存。他說自己特別留戀南沙,留戀守衛東門礁的日日夜夜。他在國旗上寫下自己上礁以來無數次宣過的誓言:“人在礁在國旗在,誓與島礁共存亡”。然后請同期守礁的12名戰友一一簽上自己的名字,以此作為一生的紀念。
記者在東門礁還聽到兩個感人的故事。第一個講的是,原東門礁副礁長張京毅到東門礁守礁時,愛人已經懷孕七八個月了。為了給孩子起個有意義的名字,就在《南沙衛士報》上寫了一則“征名啟事”:“新生命即將臨生,不知未來的南沙衛土是結伴而行,還是獨來獨往,現欲征與南沙有關的男女通用三名,設一等獎一名,獎品:口頭表揚一百年。”啟事發出后,全礁官兵聯合為這位未出生的孩子起了個兩個意義深長的名字:大名震南,小名東門。張京毅回家探親專門打來電話,說經與孩子媽和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協商后,一致采納南沙官兵的意見。
另一個說的是原指導員桂武松,三十得子,兒子沒滿月,他就上礁了。上礁后,戰友們問他給兒子取了個啥名字,他說叫“衛國”,大伙一聽,說太俗氣了。他說,“這名字前些年用的人多,現在少了,20年后,我還是想讓我那小子來守礁。”但他萬萬沒想到,1個月后,兒子患肺炎夭折了。他更沒有想到的是,妻子因為受了刺激,精神失常。桂武松把痛苦埋在心里,每天照常組織值班、訓練。他知道自己是指導員,不能因自己的痛苦而影響部隊的士氣。部隊換班下礁后,桂武松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守礁時的全部積蓄,帶著妻子到北京、大連等地旅游一趟,來撫慰妻子那顆受傷的心。
南沙風大浪險,氣候炎熱,年平均氣溫在30度以上,相對濕度經常在80%以上,夏秋季多熱帶氣旋,是臺風主要生成區之一,過去被人們稱為“生命的禁區”。采訪中記者看到:在礁上,上半年才拿上來的鐵絲,已軟如面條;新電視機的喇叭網罩,已變成紅色;哨樓上1寸厚的鋼板護欄,不到一年就銹穿了……在素有高溫、高濕、高鹽“三高”之稱的南沙,海風比寒流對人的傷害還大。一到早晨,圍墻上、門窗上,凝結著一層亮晶晶的鹽,連礁上種的花,都得經常用淡水“洗澡”。礁堡上空調、發電機、電視機、海水淡化機等電器都有點“水土不服”——生銹,平均兩年銹壞一臺電視機。然而,在環境異常惡劣的南沙,盡管連不銹鋼都要生銹,但依然沒有什么能夠銹蝕官兵們的心。
在東門礁采訪的每一天,記者都被他們忠心赤膽守衛祖國南沙的不平凡經歷感動不已。其實,東門礁守備連官兵并非天生就是硬漢子,也不是生來就特別能吃苦。是祖國的尊嚴促使他們去捍衛領土的完整,是軍人的職責讓他們義不容辭地奔赴在祖國的萬里海疆。
盡管遠離大陸,但官兵的生活和時代貼得很近。信息化礁堡,知識型水兵,第三代南沙衛土正從東門礁走來。
礁堡孵化“新衛士”
南沙的礁盤,平時是淹在水下的,只有落大潮才露出水面。面對與世隔絕的蒼海孤礁,“抬頭是天,低頭是海,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腳下海浪涌,兩耳滿濤聲?!边@是守礁官兵工作生活環境的真實寫照。
茫茫大海無情地阻隔了與大陸的聯系。在這與世隔絕的天涯一隅里,由于缺乏信息和其他刺激,人與人之間的話越聊越少,大腦也慢慢地隨之退化。守礁初期,孤獨、寂寞的生活環境,使部分官兵時常對著空曠的海面大聲地吼叫。使有的戰士變得不愛說話了,有的則在默默地想心事,還有的人怎么也想不起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失眠、記憶力減退、集中精力困難等生理癥狀成為困擾官兵的難題。
現任南沙守備部隊副部隊長、東門礁第3任連長李壽軍告訴記者,為了解除寂寞,當時曾有人將一條健壯的軍犬帶上礁盤。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個半月后,寂寞帶來的痛苦連這條狗都不能幸免。每天清晨與傍晚,它都要對著北方的大海和天空哀嚎,最后竟狂躁得成為一條瘋狗……
“守礁苦,守礁累,守礁人忍受太多罪,每次3月守下來,十人九個遠社會。南沙部隊官兵這種被人嘲為‘十有九傻’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庇兄?6年守礁經歷的部隊長龔允沖高興地對記者說。
南沙礁堡的建設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油氈竹桿“看瓜棚”,第二階段是鐵皮亭式“高腳屋”,第三階段才是現在的鋼筋混凝土礁堡。第一代的開拓者們,承受了在“生命禁區”里的煎熬,勝利完成了守住礁盤的神圣使命;第二代的后繼者們,使這里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條件極大改善。如今,進入新世紀以來,以信息化為牽引的第三代南沙衛土正從東門礁走來,官兵的素質空前提高,守礁任務已從過去的被動守礁成了今天的主動建礁。
記者采訪了解到,隨著南沙礁堡的更新換代,電視、DVD、音響都已經更換過幾批,電腦在南沙也不再是新鮮玩藝。礁上安裝的衛星電視通視卡,使守礁官兵從此結束了過去等3個月才能看到一次報紙的歷史。
守礁官兵的生活條件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安裝衛星天線后,守礁官兵能收看4個頻道的電視節目;按照南沙條件特制的高效制冷冰箱能讓官兵吃到保鮮、保質的食品;想唱歌有卡拉OK,想看影碟有VCD播放機;新建的淡水儲蓄池,能保證全礁官兵數月飲用潔凈淡水……
從經驗守礁到科學建礁是東門守礁史上的又一新跨越。盡管南沙礁堡的生存條件已今非昔比,但相對封閉的空間沒有改變,與大陸相比,孤、遠、險的地理位置沒有改變。新來乍到的戰士如果對“孤、遠、險”的環境產生恐懼,有家有口的老戰士如果被妻子下崗、父母生病搞得愁腸百結,不新不老的戰士如果被若即若離的戀人攪得不思茶飯,部隊創辦的《東門導刊》、《東門健康報》,自辦的廣播電臺,會時時刻刻地提醒他們注意調節心理,始終保持了旺盛的士氣、昂揚的斗志和頑強的戰斗精神。
腳踏東門礁堡,撲面而來的是一股強勁的學習之風。戍邊勤讀書,軍中有作為。通過學習成才,許多守礁人實現了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專、大專升本科的學習目標,了卻了他們在地方上夢寐以求,但始終實現不了的人生夙愿。10多年來,該連先后有5任礁長被破格提升,8人考取軍事院校,22人通過自學獲得大學文憑,90%的守礁戰士會電腦操作。
南沙衛士素質的空前提高,也給南沙守衛增添了新的氣象。官兵們已經有了良好的環境意識。吃剩下的鐵罐頭、空瓶子,所有不易腐爛的物品,都被他們整整齊齊地包裝好運回大陸,不再隨意扔進大海。資源意識在官兵的心中堅如磐石,不僅他們自己不再采集珊瑚,避免在珊瑚礁上跑動,而且還拒絕誘惑,堅決禁止過往船只在此采礁炸魚。他們說:“我們不僅要守衛南沙,而且要護好南沙;要向祖國人民奉上一個未受污染,生態環境良好的南沙?!?/p>
濤飛浪卷,潮起潮落。在遼闊無垠的南中國海,在美麗富饒的南沙群島,在英雄的東門礁,正是有了南沙衛士的奉獻與忠誠、創新與堅韌,才在這碧波萬傾之中鑄起了祖國銅墻鐵壁般的“海上長城”。
(責任編輯趙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