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美容界刮起了一陣“自然風”,不少人都在嘗試采用動植物體內的天然物質來潤膚養顏。化妝品生產商們也不甘落伍,紛紛推出所謂“無添加”的產品。但是再怎么說也經過了人工的“雕琢”,還是讓人多少有點顧忌。于是乎,一些愛美且崇尚天然的人便選擇了DIY,自制面膜便是其中的一種。可是,無論多么天然的物質,其中都包含了多種化學成分,使用不當就有可能給皮膚帶來傷害。
自制面膜使用不當的三大危害
使用過勤而引起角質層增厚
研究人員發現,導致皮膚角質層變厚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這些女性使用面膜的次數太多,過度的刺激改變了皮膚的正常代謝過程。
面膜成分不當使皮膚變得粗糙
白醋、檸檬等酸性物質,如果濃度控制不當,會對皮膚起漂白作用。此外,過度清潔也會破壞皮膚自身的脂膜保護層,從而使皮膚變得粗糙敏感。所以,對于含有“強效美白”或“去除死皮”等成分的自制面膜,還是少敷為妙。
過敏或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主要是由面膜的成分不當或皮膚敏感造成的。接觸性皮炎分為兩類,一類是因為直接的刺激引起,比如自制面膜時添加了酸性過強的物質而對皮膚造成強烈刺激;對于一些過敏性體質的人,或者在某一階段(如干燥季節)處于過敏狀態時,用了含特殊成分的面膜后會引起過敏性接觸性皮炎。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類皮炎會有一個致敏階段,即第一次接觸過敏原時一般并不過敏,而是皮膚的免疫系統識別并記憶這個致敏物質,當再次接觸該物質時,皮膚就很快識別并作出反應。
過敏的應對策略
如果發生紅腫、瘙癢、灼痛等過敏現象,首先應該盡快用涼水將面膜清洗干凈,然后根據輕重程度進行處理。如果只是輕微的發紅、瘙癢或灼熱,可用干凈的毛巾浸冷水后濕敷在臉上,每天兩次,每次大約30分鐘;倘若出現明顯的紅腫,應盡快到醫院請醫生處理,切不可隨便買點藥膏如皮炎平等自行外用,更不能用一些成分不明的中藥藥膏外涂,那樣容易引起新的接觸性皮炎。
自制面膜的“四大注意”
1. 根據自己的膚質選擇不同成分的面膜 按照滋潤程度,皮膚可分為油性、干性、混合性、敏感性等多種類型。每種膚質都有自己適合的面膜品種,如香蕉泥適用于干性皮膚;蘋果、黃瓜或番茄面膜具有收斂作用,可以用于油性皮膚;蜂蜜有滋潤和收斂皮膚的作用,對防止皮膚早衰有益;蛋白面膜具有除垢、去皺抗衰老作用,適用于各種類型皮膚的保養。
2. 依據膚質選擇不同基質的面膜。干燥的皮膚應該多選擇保濕、滋潤和營養的面膜,而油性皮膚則以清潔和營養為主要處理原則。由于撕剝面膜需要等到完全干適才能揭下,所以其中若是添加保濕劑,對干性皮膚尤為適宜。泥膏型面膜雖然清潔效果很好,但因顆粒較大,故而敏感性的肌膚應謹慎使用。乳霜型保養面膜的效果更接近晚霜,比較適合敏感性肌膚。涂抹凝膠型面膜的厚薄也有講究,不能是薄薄的一層,要有一定厚度并蓋住毛孔,這樣面膜的成分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3. 自制面膜的成分和類型要根據自己的皮膚狀況以及季節氣候的變化不斷地調整。夏季因為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活躍,可以多用一些清潔和收斂作用的面膜,如黃瓜面膜;冬季皮膚干燥,可多用保濕和營養皮膚曲面膜,比如牛奶、蛋清和香蕉面膜等。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皮膚的功能和狀態也是不一樣的,面膜的選擇也不能一概而論。例如成熟肌膚,就應該選擇具有抗皺、緊實的面膜,比如蜂蜜和蛋清等。
4. 自制面膜雖好,但應用也不能過度。比如保濕的面膜可以適當多做一點,但清潔的尤其是深層清潔的撕剝面膜,絕對不能過多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