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非但不缺營養,反而因過量進補而導致營養過剩,致使各生理系統功能失去平衡。
現代人的健康觀念越來越強。打開電視就能看到品種繁多的補品廣告,進補亦成為了一種時尚。不少女性認為,多吃補藥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其實是毫無科學根據的。進補必須按照人體“缺啥補啥”的原則,絕對不能“拾到籃里都是菜”,胡亂進補不但對人體無益,反而可能帶來危害。
其實,現代人非但不缺營養,反而因過量進補而導致營養過剩,致使各生理系統功能失去平衡。專家認為,都市人根本不缺營養,缺的是對營養物質有需要就吸收和有過剩就代謝排除的機能,即人體各生理系統功能的平衡。
中醫進補強調的是“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陰平陽秘,精神乃至。”也就是說,只有在體虛和陰陽不調和時才需要進補,否則對人體只有害處。而虛癥又分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不分諸證,亂用補藥,只能是“牛頭不對馬嘴”。
以下是常用的中藥材補藥的禁忌和適應人群
1.補氣的中藥補藥
如黃芪、人參等,通常適用于身體有氣虛癥狀者。但有胃脹、內火偏旺的人群服了黃芪、人參等藥物,可能會出現胃脹悶、臉上長痘痘。紅參偏溫,濫服紅參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出血。如需用補氣中藥,要有氣虛癥狀,如倦怠乏力、易感冒、氣短、動則汗多及少氣懶言,如有面色萎黃、舌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虛細無力等。服用適量的生黃芪對易感冒的氣虛者效果較好。
2.滋陰的中藥補藥
如熟地黃、龜板、西洋參、沙參、麥冬、石斛、天花粉等。若沒有陰虛癥狀,但有脾胃運化功能不佳濕阻舌苔厚膩者,如亂服上述補藥,患者可出現舌苔變厚、胃口不佳、胃脹、惡心、身體困重等濕阻的癥狀,這對人體不利。天花粉孕婦禁忌使用。用滋陰藥則需有陰虛癥狀,表現為口干唇燥咽燥、手足心熱、顴紅唇赤及潮熱盜汗、脈細數等。
3. 養血的中藥補藥
如阿膠等。使用阿膠治療貧血,需在患者沒有陰虛火旺和舌苔不膩不厚的情況下,否則會出現胃口不佳、胃脹、惡心、流鼻血等癥狀。
4.氣陰兩補的中藥補藥
如太子參等。太子參又稱孩兒參,性較平和,副作用較少,使用較安全。根據各自的體質情況適當地進補,有益身體健康。如果您在進補前能夠經過專業中醫師的指導,對健康就更有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