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璐
1903年12月17日,美國的萊特兄弟成功試飛了世界上第一架有人駕駛飛機,標志著人類飛行時代的到來。飛機和飛行試驗引起了各國軍事當局的注意,歐洲各強國的軍事部門頻繁地搜羅各種各樣的飛機供陸軍部隊使用,想把飛機用于戰爭。
1911年9月29日,意大利與土耳其兩國為爭奪北非殖民地爆發了意士戰爭。意大利想奪取土耳其在北非的殖民地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當時,意大利軍隊已擁有20余架軍用飛機,飛行員32名,編成第一飛機連,隸屬于意大利陸軍。
9月25日,意大利陸軍動員了9架飛機、11名飛行員組成航空隊參戰。這些參戰飛機中有單翼機,也有雙翼機,裝箱后于10月15日海運到的黎波里海灣。
10月23日6時19分,意大利航空隊隊長皮亞扎上尉駕駛1架布萊里奧Ⅺ型單翼機,飛往的黎波里與阿齊齊亞之間的土耳其陣地上空,進行了長達1小時的空中偵察。這是有史以來,飛機首次執行軍事偵察任務,揭開了戰爭史上飛機參戰的序幕。
11月1日,加沃蒂少尉駕駛1架“鴿”式單翼機前往土耳其陣地上空進行軍事偵察。與前兩次不同的是,加沃蒂攜帶了4枚手榴彈。當飛機飛至艾因扎拉地區上空時,他向土軍陣地扔下了4枚手榴彈。手榴彈在土耳其陣地上爆炸,使土耳其士兵大吃一驚。這是世界空戰史上第一次對地面目標的轟炸,由此開始了飛機轟炸地面目標的歷史。
鑒于飛機偵察靠的是飛行員的眼睛,偵察結果由飛行員回憶口述,但這樣往往與實際情況有較大誤差。為較準確地反映被偵察的目標,1911年2月23日,皮亞扎上尉利用固定在飛機座椅上的蔡司硬片照相機進行了空中照相偵察的嘗試。當時,這種照相機在一次飛行中只能曝光一次,拍攝一張照片,但這畢竟是空中照相偵察的開端,并由此誕生了專門從事空中偵察的偵察機。
1912年5月,意軍又向戰區增調了一個航空參戰隊。5月2日,第二航空隊隊長馬連戈上尉首次進行了30分鐘的夜間偵察。其后在6月11日黎明前,馬連戈對土耳其營地投擲了數枚炸彈,進行了首次夜間轟炸。當時,意大利航空隊使用的夜航設備非常簡單,只是在飛行員的飛行帽上固定一支強光手電筒,通過手電照射目標,指示轟炸目標的方位。正是憑借著這些簡單的設備,馬連戈成功地進行了多次夜間偵察和夜間轟炸,成為將飛機用于夜間軍事行動的首創者。
雖然意大利航空隊在意土戰爭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當時的飛機結構簡單,性能又不穩定,致使意大利航空隊遭受了不少損失。1912年8月25日,曼贊尼少尉駕機進行空中巡邏,由于飛機出故障而墜海身亡,成為空戰史上最早的傷亡記錄。是年9月,由于意外故障,飛行員依連塔又被迫降落在土軍陣地,被土耳其士兵俘獲,又開創了飛行員首次被俘的記錄。意土戰爭中,飛機是首次參戰,它雖然沒有后來那樣的飛機對飛機的激烈空戰,但它開創了飛機偵察、轟炸、宣傳、照相、夜航等一系列活動的先例,成功地顯示出了飛機的威力,預示了現代戰爭的戰略、戰術的發展前景,有力地促進了軍事航空的廣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