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峰
兩年一度的“英特爾杯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已經拉開序幕。筆者作為一名帶隊老師雖然感覺重任在肩,卻又為有機會能夠接下這一極具挑戰性的任務而激動不已,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帶領參賽隊員獲得一個好成績,能夠在這樣一個更高層次的比賽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
也許有人要問,為什么要說這是更高層次的比賽呢?這就要從設立“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的初衷說起。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比賽是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產業部人事司倡導下開始舉辦的,一開始只設立了面向基礎知識的命題競賽——由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出資贊助的“索尼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但是到了2002年,為了能夠進一步豐富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形式和內容,同時讓一些學有余力、自學鉆研能力強的學生能夠盡顯才華,又設立了由另一家著名的跨國公司——英特爾有限公司出資贊助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該比賽一改“索尼杯”專家組命題競賽的形式,提出了“不設命題,自主發揮,不封閉比賽場地,延長比賽周期”的新理念。此外,由于嵌入式系統所采用的硬件平臺是由組委會統一提供的,加強了比賽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使得更多的優秀學子能夠擁有在平等條件下展示自己的自學鉆研和動手實踐能力的機會。開放性的題目設置使得我們不再拘泥于一些基礎的內容和方向,設計開發也從8位、16位的單片機跨越到了以32位處理器為核心的嵌入式系統設計上,應用知識也突破了電子設計競賽的單一電子學科的范圍,擴展到包括計算機科學、自動化控制、數字通信在內的諸多領域。更加強大的處理器功能和更加開放的競賽形式使得我們可以自由發揮創意,但同時,由參賽隊伍自主命題所帶來的更大的自由度意味著我們沒有很多的東西可供參考或直接借鑒,更高的競賽水準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之前的比賽過程,筆者深刻感受到參加這樣的競賽有著很積極的意義和很強的針對性。
對于參加比賽的隊員來說,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為他們提供了足夠的時間、設備和必要的指導,既鍛煉和提高了隊員的自身能力,也有效地補充了他們的理論知識。在課堂上,老師出于對大多數同學需求的考慮,主要強調四個“基本”: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這對一些學有余力并且在某一方面有興趣深入鉆研的同學來講就遠遠不夠了,而本次嵌入式系統競賽正好為這部分同學提供了一個深入學習、探索的機會。同時,本次嵌入式系統競賽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也大有裨益,可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獲取資料的能力、理解前人思路的能力、系統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分析排除故障能力和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在競賽中缺一不可。他們的團隊精神也得以增強,三個人在比賽過程中必須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在順境時要相互提醒保持冷靜,逆境時要相互鼓勵共度難關。此外,整個比賽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又提高了他們對于各種情況的應變能力。另外,通過參加比賽,得到鍛煉的學生更能被社會和學校認同,在求職過程中,包括索尼公司在內的很多大型IT公司都會優先錄用有參賽經驗,并且獲得過好成績的同學來充實自己的隊伍;在高校保研(取得保送研究生資格)過程中,很多高校也把是否在電子設計大賽中獲得過好成績,作為能否保研最重要的考察標準。
對于學校來說,參加本次比賽是對本校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一次嘗試。嵌入式系統競賽內容豐富,既包括系統的設計和實際制作,又包括報告的撰寫,強調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并重,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這與高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目的有相同之處,可以為教改提供諸多有益的經驗。同時,競賽也推動了實驗課由“驗證型”向驗證、設計、綜合“結合型”方向轉變,也推動了一些電子系統設計課程的建設,推動了基礎、綜合、創新研究等新的實驗課程體系建設,尤其是嵌入式實驗室建設與課程的建設。此外,在競賽活動中,不少學校開設了學生創新基地,以便與競賽活動緊密結合,為開辟第二課堂提供了良好契機。
在比賽過程中,教師應該在開發方向以及一些方案的實現方面給出指導意見,但要注意充分發揮隊員的自主能動性,啟發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及潛力。擁有相關知識學科的競賽經驗有助于學生更快地進入比賽狀態,開發設計也會更加得心應手。筆者也會根據這些情況并且結合以往的經驗來對不同的學生進行開工和指導,以便讓隊員可以盡快地形成合力。學生在比賽之初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難免產生畏難情緒,這就需要我們耐心地進行指導。同時,應注意的是正確的引導方式能鼓勵學生養成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以及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心,不能讓學生產生依賴于指導教師的心理。畢竟學習知識,鍛煉能力,培養人才,促進教學改革才是我們參加比賽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