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淑錦
一直以來,不管是電視還是書刊上,清史籠罩,讓人不覺心生疲倦,前幾天偶爾看到一本很特別的書名《大明王朝的七張臉》,隨便翻了一下,發現竟然是這樣的與眾不同。
本書作者張宏杰是一個年輕的兼職作家,并不是歷史學科班出身,而且也不是以寫作為自己的職業,但也許正由于這樣一個原因,讓他能從另外一個角度用另一種眼光去看待歷史、評價歷史,而不是掉進傳統的評點歷史的局限之中。
本書通篇用客觀、辯證和批判的眼光去評述大明朝的七位關鍵人物。例如,評價“朱元璋是一個坐在龍椅上的農民,他用農民式的精明、周密和愚昧打造了一個自認為固若金湯的監獄式帝國?!鼮閲乐氐氖侵钡浇裉?,中國人的頭腦似乎還沒有從他締造的精神監獄中完全解脫出來。”這一評價較之前對于朱元璋的評價有所突破,以前一直說朱元璋是一位出身貧寒的帝王,對他的種種劣根性并沒有作過深層次的挖掘。再比如海瑞,在大眾的眼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清官,然而作者在書中卻說:“海瑞是一個患有強迫——強制型人格障礙的人?!倍鴮τ卩嵆晒Φ牟煌督?,作者竟然在書中說:“不論在當時還是在后世看來,都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弊屓瞬唤龇鲅坨R,為之一顫。更有甚者,史書中那個大奸大惡的魏忠賢在作者筆下成了一個受命運捉弄的傻子。
對于此種種看似不能真實反映歷史的言論,很多人提出過質疑,張宏杰在他的博客上這樣解釋:“不管好人壞人,他首先是人。你得站在一個人的角度,以悲憫的視角,來解析他的悲劇。中國的傳統是把一個人神化和丑化,就是不能作為一個活生生的生活中的人去看。中國的歷史記錄,包括歷史教科書,離歷史真像是很遠的,很多時候是恰恰相反。但是,你能從原始記錄中找到蛛絲馬跡,只要你不帶偏見地審視這些原始的真實,就能找到真相?!?/p>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張宏杰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