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麗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給全世界帶來了機遇,而對于發展中國家則更多地帶來了挑戰。中國的企業如何改制,如何做大做強?“管理”問題是重中之重。中國的企業管理者需要中國人的管理思維。這首先需要真正針對中國企業“量體定做”的可操作性的管理理念。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權變與平衡——管理是如何運行的》一書正是從這個角度提出一些獨特的理念,對中國人走出西方的管理理論叢林,建立本土化的管理思維,很有幫助。
該書從管理的兩個基本特征平衡與權變出發,分析了保持平衡的世界和把握權變的先機對企業系統的重要性,以及在企業系統內平衡的分類、權變的內容等,特別是平衡與權變的演繹作為企業運行的原則,使企業在平衡與權變的動態循環中發展增長,并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平衡觀念對中國式管理的影響。
平衡感意味著企業的方向感,而權變意味著企業發展動力之源,這兩者對企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者把平衡與權變作為企業管理的兩個基本特征,既是創新的角度,又是基礎的思考,對一個文化中滲透著中庸之道的民族,如何推陳出新,作出現代化過程中有文化承傳的管理思考,作者對平衡與權變作出了重新定義,對平衡與權變的關系論證是創造性的,又是精妙入微的。
平衡與權變如何在企業運行中演繹增長之道,這是該書的主要框架,其中平衡與權變的演繹軌跡圖,演示了企業從一個平衡到新的平衡的變化過程,以及內外環境的互動過程,這使企業在如何具體求變,以及在變化中保持穩定有了一個具體的理論指導。
書中關于企業系統的認識,特別是界域的具體認識和變化是全新的,應該說在《第5項修煉》“密不可分、無邊界的整體”的基礎上,對系統邊界界域的認識和變化提出了更進一步具體的論述。
全書的文字生動而深刻,特別是對平衡和權變的重新認識和重新定義,如“完整不封閉,綜合而不中間”、“靈活與彈性”,許多微妙準確的描述,將有益于管理者和學習管理者領略平衡、直覺、管理藝術、領導風格等難于把握的概念。
不再販賣流行的管理概念,不是簡單重復西方的管理論點,不是堆砌各種管理上,也不是講述日常的社會的傳統權謀之道,將現代企業的環境和現實與中國的傳統精神相結合,其中平衡與權變的演繹又絕對符合現代客觀的理論邏輯: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傳統的,又不拒絕現代理念,且是完全東方式的語言,這是該書的閱讀價值所在。
(《權變與平衡:管理是如何運行的》,廖塬著,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1,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