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吉海 通訊員 黃維佳
1979年中國第一根光纖問世;1982年中國第一次完成二次群市話光纖通信工程;1985年中國第一次開發出波長激光器和光探測器以及34Mb/sPDH光終端機和光中繼機;1999年中國第一次生產出最高傳輸速率的國家一級通信干線;2000年中國百年電信史的第一次,由武漢郵科院余少華博士代表中國向國際電聯提出的IPoverSDH提案,被正式批準作為國際電聯標準;2005年,在這里又制造出世界上最寬的信息高速公路“40G速率SDH光傳輸系統”、“世界上唯一一套應用在實際工程(上海至杭州)上的80×40GDWDM密集波分復用傳輸系統”……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團)院長兼黨委書記童國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些“中國第一”的創舉、年銷售額40多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
春暖花開時節,記者專程飛赴江城武漢,來到座落在東湖岸邊優美如畫的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學習采訪。
當談起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企業文化建設話題時,院長兼黨委書記童國華、副院長李木林、黨委副書記向軍、企業管理部主任丁峰等不時地相互插話向記者介紹。在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企業文化建設也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歲月。就企業文化建設自身概括來講,在不同階段分別采取不同形式、不同方法,內容豐富全面立體地開展。首先,在全院建立了一個覆蓋整個集團的宣傳網絡,通過暢通的網絡去管理,經過不斷的提煉、升華、借鑒、創新、豐富和完善,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日益鮮明。其次,將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實際工作相結合,主要采取結合企業特點在企業領導與員工間架起一座溝通、交流的橋梁。通過完善員工的不同崗位、不同性質的員工基本行為規范,樹立一批“學習規范、遵守規范”的先進典型。通過先進典型模范的獻身說法等形式,深化先進模范人物、先進模范團隊在員工中的帶頭作用,促進集團內部積極向上氛圍的形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是武漢郵科院鑄造核心競爭力戰略舉措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對于一個企業的成長來說,可能不是最直接的表現因素,但卻是最持久的決定因素。通過文化的引導、規范、約束來激勵員工,進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提高企業的效率,提升市場競爭力。改革實踐證明,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武漢郵科院做強、做大、做優,牢牢掌握競爭的主動權,不僅要靠政治力、經濟力,還要靠文化力——通過文化的力量,把廣大員工的智慧和力量統一、匯集、凝聚起來,使之得到充分發揮;通過文化的力量,促使廣大員工為企業的發展壯大積極地拼搏奉獻。
院長兼黨委書記童國華說,我們院自身有比較深的文化積淀,多年形成的文化有它優秀的一面,是企業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發展動力。隨著企業的發展,如何把這種優秀的文化底蘊與當前建設現代科技集團的目標有機結合起來,逐漸建立起新的先進企業文化,這是我們在新的文化建設中,應該擁有的一種奉獻精神。對于我們的新員工,就是要用這種新的文化去影響他們;對于老員工,就是要用這種文化去粘合他們。
童國華說:“一個企業的文化,其核心部分是企業的根本理念,它是一種精神,一種價值取向。我們院過去是以科研為主,在30多年的建院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主要精神體現為‘敬業、誠信、創新、和諧的八字精神。正是全體員工遵循這一企業精神,促進了企業的成長、發展、改革和強大;正是這一文化的激勵,方使我們打造成這樣一個年銷售額40多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我院從科研單位轉變成了企業集團,而企業集團要發展壯大,需要注入新的企業文化理念,提升我們的企業文化品位,按照精神、物質、制度和行為四個文化層面去重新打造具有烽火集團獨特個性的新的企業文化。這個工作就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參與和不斷地創業、創新?!?/p>
武漢郵科院在多年改革發展的實踐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逐漸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企業文化。在持續為國家通信事業奮斗的歷程中,培育出了“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最佳通信方式,讓科技造福人類”的服務精神、“使客戶滿意、求員工發展、對股東負責、促社會和諧”的協調精神以及“敬業、誠信、創新、和諧”的企業精神等優良的企業文化。這種潛在的耳濡目染,使每個武郵人對企業產生了深深的認同感和眷戀之情,無怨無悔地為郵科院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與汗水,將企業理念內化為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那么,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獨特的企業文化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在光通信技術這樣的高科技領域,技術的競爭顯得極為激烈、格外殘酷,往往是落后一步,就會落后別人一個時代。而武漢郵科院的科研人員面對困難,卻以其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品格,以其永不退縮的昂揚斗志、敢為天下先的勇往直前精神,創造了中國光通信事業一項又一項的“第一”,用心血和汗水譜寫了中國光通信發展史上最輝煌的一頁。而在這些績效中,又不知傾注了多少科研人員的夢想與希望、熱血與汗水,為了中國光通信事業的騰飛,他們奉獻了許多,也犧牲了許多。趙梓森、李銘久、謝玉堂、陳斌秋、余少華、徐杰……這些中國光通信技術的佼佼者,曾經為了這一事業經歷了多少艱辛,熬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啊!猶如天上的星星——誰也數不清。長沙辦事處的員工程義,因父親不幸身患白血病而陷入極大的悲痛之中。公司聞訊后給予他各方面的關懷和幫助。院各級領導曾多次前往醫院看望這位病重的老人,為他解決了許多后顧之憂。領導的關懷與鼓勵,同事的幫助與支持,使程義更加堅強起來。父親病逝后,程義僅請了3天假安排了父親喪事后,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像這樣生動的事例全院上下不勝枚舉。員工們就是靠這種自強不息、百折不撓、拼博開拓、爭先創優的信念,就是靠這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激情,撇小家而顧大家的……從科研人員的自強不息、永創一流到各公司員工的以院為家、激情投入,從郵科院人的相互支持、團結奮進到各級領導層的銳意進取、關心員工,這些優秀的品質已成為武漢郵科院的巨大精神財富,進而熔煉成為武漢郵科院深厚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正如一個人在擁有高尚的人格、頑強的意志、良好的精神風貌的前提下才可能獲得成功一樣,武漢郵科院在多年發展中沉淀、積累、提煉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已成為一種強大的內在動力,推動著武漢郵科院不斷前進。
武漢郵科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向軍說,自2006年3月開始,又正式啟動了企業文化專項工作,與時俱進地更新企業文化理念,系統地從實踐中總結和提煉提升企業競爭力所需的優秀文化理念,并且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使優秀的文化理念不斷地轉化為員工的自覺行動,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今年2月,在診斷企業文化現狀、汲取各單位企業文化建設經驗、分析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基礎上,集中各單位和廣大員工的智慧,內外結合,總結提煉出新時期武漢郵科院(烽火科技集團)企業文化核心理念及相應的行為準則,編寫下發了《烽火科技集團2006年企業文化工作要點》、《烽火科技集團文化內核》、《烽火科技集團“十一五”企業文化建設指導意見》等,并在集團上下全面宣傳貫徹。在繼承基礎上創新的烽火科技集團企業文化建設正在全集團上下全面務實地推進,高品質、現代化的企業文化將為烽火科技集團跨越式發展營造最優環境,鑄就烽火科技集團新的輝煌。
百年沉淀,文化為魂。回顧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30多年的發展歷程,它以一種踏實的姿態一步步走了過來,其間有太多的榮耀、太多的驕傲。歷史的發展帶給武漢郵科院深厚的內蘊和獨特的精神,發展的歷史又給予郵科院更多的自信和更高的激情。這種內蘊和精神滋養著郵科院的成長,這些自信和激情推動著郵科院進一步壯大。如今的武漢郵科院正如一艘蓄勢待發的巨輪,以開拓進取的新的領導班子為舵,以深厚的先進企業文化為帆,以創新的企業精神為內燃動力,開足馬力,向著更高的目標奮進!騰飛!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