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婷 黃 祺
一項關于癌癥的研究得到了一個“顛覆性”的結論:一種名為犬傳染性生殖道腫瘤的癌癥,在狗與狗之間是可以通過分泌物、血液和性接觸而相互傳染的。那么,我們是否該擔心癌癥也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呢?
對于喜愛狗的人來說,這是一幅充滿溫情的場景:一只公狗向它的“女朋友”湊過去,為了表達愛意,“男朋友”用舌頭舔舔“女朋友”的眼睛、嘴巴,兩只狗親熱地廝磨。但是,如果這只母狗是犬傳染性生殖道腫瘤﹝CTVT﹞“患者”,那這一幕恐怕就變成了危險的游戲。
科學家的研究已經證實,狗和狗互相舔咬時,如果一只狗舔到了病狗的分泌物或者血液,健康狗就可能因此在口腔內形成腫瘤,當然,更多的情況是,兩只狗因為性接觸而使犬傳染性生殖道腫瘤得以傳遞。
癌癥可以在狗與狗之間傳染,是倫敦大學的克勞迪奧·馬基亞(Claudio Murgia)、阿里波多·法撒提(Ariberto Fassati)、羅賓·韋斯(Robin A. Weiss)和芝加哥大學的喬納森·普瑞查德(Jonathan K. Pritchard)和金蘇永(Su Yeon Kim)共同研究發現的一項新結果。先前的研究認為,癌癥只能通過移植活體癌細胞傳染。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今年8月11日出版的著名專業期刊《細胞》上。
犬傳染性生殖道腫瘤的外形類似于人類的性病——因此“菜花”被當成這種疾病的代名詞。研究者估計,這種寄生式的癌癥出現在大約200年前狼或者狗的身上,延續至今。這就使得這一種疾病成為最古老的癌癥,這種腫瘤細胞也許是世界上繁殖時間最長的一種哺乳動物細胞。
論文的第一撰寫者,研究小組成員克勞迪奧·馬基亞介紹了他們的實驗。研究工具是法醫學DNA檢測方式——就像用DNA檢測指紋一樣,用DNA比對來分析癌癥的親緣關系。他們首先從病狗的腫瘤活組織中切片,并從其正常血液中提取出DNA,然后用基因擴增儀(PCR)放大腫瘤組織的可變區域。
分析結果發現,作為載體的犬血液和腫瘤細胞之間的基因是不同的、沒有關聯,而來自不同狗的腫瘤細胞,其基因是相關的。在此之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狗身上的這種癌癥是由它們本身的癌細胞引起,這一判斷已經存在了將近30年,但現在的研究表明,事實并非如此。也就是說,所有得這種癌癥的狗的癌細胞都來源于同一個親本細胞,它們的癌癥是互相傳染獲得的。
研究者們觀察到,犬傳染性生殖道腫瘤的癥狀是變化的,這和生物體的免疫力有關:如果狗對于腫瘤幾個月的成長和之后的自發消退無法抑制免疫,那么,當腫瘤很大時會引起閉尿,或者在性交、分娩時出現問題。如果狗能夠對此抑制免疫,腫瘤就不會消退,并能在一些器官中轉移。
這項研究得出的另一個結論同樣具有“顛覆性”。研究結果顯示,犬傳染性生殖道腫瘤的基因是穩定的,這和人們普遍的看法相反。一般認為,基因不穩定的癌細胞,必定向著更加不穩定和惡性發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癌癥“惡化”。但研究者觀察到,曾經不穩定的犬傳染性生殖道腫瘤現在穩定了,因此如果我們確認分子組織抑制了這種腫瘤中的遺傳不穩定性,我們就能利用這個系統找到維持人類癌癥細胞穩定性的方法,尋求到治療癌癥的途徑。
狗與狗之間可能相互傳染癌癥,那我們是否需要擔心癌癥在人與人之間傳染呢?克勞迪奧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沒有必要太擔心癌癥在人之間傳染,我們唯一要做的是保證移植的器官組織沒有癌細胞。因為目前發現的情況是,人類的癌癥只有通過移植才會出現癌細胞的轉移,癌細胞隨著器官一起被植入人體內,如果移植器官沒有攜帶癌細胞,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根據目前情況來說,癌癥可以傳染,還僅僅是一個特例。”克勞迪奧說,他們只觀察了特定的腫瘤,而且目前也只觀察了狗、有袋目動物和倉鼠中的傳染情況。
無論如何,克勞迪奧·馬基亞等研究者的新發現給生物學、醫學等都帶來巨大的沖擊。癌癥通過癌細胞轉移可以傳染擴散的設想已經吸引了眾多科學家的興趣。最近,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一種有袋類的瀕危動物之間,流傳著一種通過咬傷傳染的癌癥,這種被稱為“Facial Tumour”的癌癥更加激起了科學家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