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祺

中國需要多少張“名片”,才能改變世界對中國只會傾銷?只會做假冒偽劣品的固有印象?中國需要多少張令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動的“名片”,才能改變世人的觀感,重新認識新的中國?
一位臺灣記者問我,在大陸這幾年的工作心得是什么,我想了一下,回答說,這幾年呆在大陸,最大的心得是從工作體會到生活,從生活理解到人生?
當初到大陸,單純是為了工作?帶著公司的期許,開拓一個巨大的市場,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大陸市場,巨大無比,同時又原始無比?到這里的人,有著西部牛仔原野拓荒的冒險精神,同時有著成吉思汗馳騁疆場打天下的王者之氣?對于一個領薪水工作的職業經理人,還有什么樣的工作,比當初開拓大陸市場的工作,還要來得有挑戰,來得有樂趣嗎?
來到大陸定居在蘇州,這里自古就被認為是一座最適合人類生活的城市?開始幾年,忙于工作,大部分時間奔波各地,開拓疆土,無法深切感受蘇州的魅力,日子長久了,公司業務走上軌道,自己也有了閑暇,跟著蘇州人學會了春天品嘗明前碧螺春,欣賞大片大片金黃色的油菜?油菜花開,塘鯉魚肥,塘鯉燉蛋,是這一季至美的佳肴;夏天品嘗東山的楊梅,西山的枇杷,無錫的水蜜桃,觀賞拙政園的荷花;秋天是最讓人期待的季節,陽澄湖的大閘蟹,九雌十雄,能吃上整整一個季;冬天的蘇州,寒意逼人,園林中雖是花木蕭瑟,清冷寂寥,那黑瓦覆蓋白雪,卻處處透露著盎然古意,讓人流連不已?
生活在臺灣的人,一年到頭,天氣不是熱,就是很熱?從來不知道一年四季如此分明,如此令人期待?人們生活在大自然的24個節氣中,翻開流傳千年的黃歷,該做什么就是什么?人們跟大自然如此地親近,亦步亦趨,仿佛可以清晰聽到四季輪替的嘆息聲?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應該因此忘記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忽略了大自然生生不息之道,身為大自然的一分子,應該享受生命應有的喜悅?天堂太遠,蘇州很近?
2001年的冬天,當公司宣布推出新品牌BenQ之后,我的人生進入一個新的旅程?五十年前盛田昭夫為了要將索尼打造成一個令日本人驕傲的品牌,舉家遷往美國紐約,二十年之內搭飛機橫渡太平洋,往返日本美國二百多次的努力,不再是索尼傳記里令人佩服的一段故事,而是中國人應該做,可以做的一件事?打造一個令中國人驕傲的品牌,是人生旅程的一個新起點,一段長征的開始,不管要花多少時間,明基人都會堅持走下去?
韓國前文化部長曾說:19世紀依靠軍事征服世界,20世紀用經濟掌控全球,21世紀則是文化征服世界的時代?韓國人會說,也會做?在韓國品牌成為韓國人的驕傲之后,韓國文化也成為一個潮流,影響著整個中國,整個亞洲?和風之后是韓流,韓流之后會是漢潮嗎?中國對世界的影響,繼軍事和經濟之后,文化將產生怎樣的作用?中國經濟參與全球競爭,除了依靠中國制造之外,接下來會是中國創造嗎?
這些原本只是茶余飯后打牙祭的話題,在公司推出BenQ新品牌之后,忽然變成人生最重要的課題?品牌是一個國家的名片,德國因為有寶馬?奔馳與西門子,德國人是驕傲的;美國人因為有波音?蘋果與麥當勞,美國人是富裕的;日本人因為有索尼?豐田與任天堂,日本人是有創意的;韓國人因為有了三星與現代,韓國人是積極進取的?中國呢?中國人享譽世界的“名片”又是什么?中國需要多少張拿得出手的優質“名片”,才能改變世界對中國只會傾銷?只會做假冒偽劣品的固有印象,知道全世界高科技的電腦產品絕大多數是中國制造,中國創造,只不過是貼上外國人的品牌而已?中國需要多少張令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動的“名片”,才能改變世人的觀感,重新認識新的中國?
人生多了一個重要的課題,使得工作與生活,充滿期待,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