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啟明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強度增大,很多人出現了“亞健康”狀態,總覺得疲倦不堪,對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解決“亞健康”問題,簡便而行之有效的應對良策,就是講究合理膳食,走出飲食誤區。
日常生活中,每天的膳食必須保證糖、蛋白質、脂類、礦物質、維生素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
第一,合理攝取脂肪類食物:脂肪類食物不可多食,也不可不食。因為脂類是大腦活動所必需的,缺乏脂類會影響大腦的正常思維;但若食用過多,則會使人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而且長期累積就形成脂肪。
第二,補充必要的維生素:維生素在人體內的作用很大,不可缺乏。從事文字工作或經常操作電腦者容易視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維生素A對預防視力減弱有一定效果,可通過多吃魚肉、豬肝、鰻魚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來補充。在校學生和經常在辦公室的人,日曬機會少,容易缺乏維生素D,要多吃海魚、雞肝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當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時,所消耗的維生素C將顯著增加,而維生素C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應盡可能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若是平時患有神經衰弱者,可長期選用蓮子、龍眼肉、百合、大棗、糯米等煮粥食用。
第三,適量補鈣,維持體內鈣平衡:飲食中可以有意識地多進食牛奶、酸奶、乳制品以及魚干、小蝦等,這些食品含有豐富的鈣質,可以有效推遲和防治頸椎痛、腰腿痛等各類職業病的發生。
第四,食用堿性食物增強抗疲勞作用:高強度的體力活動后,人體內的代謝產物乳酸、丙酮就會蓄積過多,造成人體體液呈偏酸性,使人有疲勞感。為了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可有意多吃以西瓜、桃、杏、荔枝、哈密瓜、櫻桃、草莓等水果為主的堿性食物。
第五,有選擇的食用一些保健食品:適量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以滿足人體需要。一些傳統中醫食療用品如蜂蜜、花粉、阿膠、螞蟻等,都具有抗疲勞效果,可適當選用。
第六,重視及時的心理調節和適度的體育鍛煉:心理健康是所有事業有成者的標志,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難免會有痛苦和煩惱,要想應付各種挑戰,最重要的就是通過心理調節及時維持心理平衡。同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注意鍛煉身體,適當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在合理調整膳食結構的同時,要注意不要暴飲暴食或偏食,克服不良的膳食傾向。食物營養和熱量過剩,容易造成體重超重,身體肥胖,產生心理疲勞,增加代謝負擔;為了減肥而盲目節食,容易導致食物中某些營養素和熱量不足,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這兩者都是誘發“亞健康”的因素。
責編:趙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