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民主與科學》雜志出刊百期紀念座談會在京舉行。中共中央統戰部、九三學社中央領導,各民主黨派宣傳部、報刊社的負責同志,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新聞界的有關人士出席了座談會。座談會認真總結了《民主與科學》出版百期以來的成就和經驗,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暢談民主與科學的精神實質和新的時代內涵,探討繼續弘揚民主和科學精神的歷史使命,為《民主與科學》雜志今后的發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在講話中高度評價了《民主與科學》所取得的成就。他說,《民主與科學》自創刊迄今出滿百期,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與辦刊方向,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文風,始終堅持思想性和科學性的結合,緊扣時代脈搏,以準確的定位和貼近讀者的姿態,用事實而不是空洞的說教,正確詮釋了民主與科學的時代內涵。17年來堅持做到了:堅持民主與科學的宗旨主題不偏離;作者水平高,讀者層次高,保持了高文化品位;文章言之有物,觀點鮮明,文風好,八股少,空話套話少;體現了九三學社的特點,做到了“和而不同”。
韓啟德主席對《民主與科學》雜志的發展提出七點希望:1.作為參政黨的雜志,一定要繼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性、敏銳性,為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服務,同時要保持特色,挖掘民主與科學在新時期的新內涵,堅持弘揚民主與科學的主題;2.希望刊物在凝聚人心、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3.要與九三學社各級組織的參政議政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好九三學社的參政議政資源;4.要與廣大九三學社成員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5.更加突出“科”字的定位,把宣傳科學放到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上;6.要真正走進廣大讀者心中,一切為了讀者,進一步增強文章的親和性和可讀性;7.要加強辦刊的管理,努力提高發行質量。他希望《民主與科學》不斷開拓前進,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孫偉林主編介紹了《民主與科學》雜志從1989年創刊到今年出版至100期走過的歷程。他說,《民主與科學》雜志創刊以來,一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致力于傳播科學精神、先進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努力以生動的形式和內容,從一個側面體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風貌,體現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職能,體現知識界、科學界的理性思考;作為一份以“民主與科學”命名的刊物,我們深深懂得自己所應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惟有兢兢業業,惟有時時鞭策,不降低格調,不隨波逐流,努力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盡到一份責任。也正是“民主與科學”這個具有深邃內涵的響亮名稱,使刊物得到了眾多著名科學家、學者的關注和支持,得到了眾多讀者的關愛并寄予厚望。《民主與科學》雜志前面的道路還很長,“德先生”、“賽先生”在中國的任務更是任重而道遠。《民主與科學》將隨時代前行,不懈努力。
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顧問金開誠在發言中充分肯定了《民主與科學》創刊以來在改革和發展歷程中所取得的進步,殷切希望《民主與科學》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更上一個臺階。
中共中央統戰部研究室主任莊聰生代表中央統戰部一局、宣傳辦在座談會上發言。他說,17年來,九三學社中央主辦的《民主與科學》雜志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積極宣傳統一戰線理論方針政策,弘揚社會主義民主精神,傳播科學知識,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社會效益,贏得了九三學社成員和統一戰線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他希望《民主與科學》雜志,把握時代脈搏,把弘揚民主、崇尚科學作為刊物的主線,增強刊物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可讀性,為統一戰線建設提供更有力的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王渝生在會上說,自1915年新文化運動提出民主與科學的口號,已經過去90年了,但民主和科學的任務在中國遠未完成。王渝生在講話中熱情洋溢地背誦了俄羅斯文豪高爾基在90年前有關科學和民主的論述。他說,科學需要民主,民主熱愛科學,希望《民主與科學》以崇尚科學為己任,講真話,講實話,在具有使命感、責任感的同時,還應增強憂患意識,注重理論結合實踐,把刊物辦得更加出色。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錢學敏深情地稱贊《民主與科學》雜志是她的“良師益友”,高度贊揚了雜志大氣磅礴、生龍活虎、高情邁俗的特點。她說,《民主與科學》雜志努力反映時代精神,高揚主旋律但不死板,堅持發揚學術民主,為實現社會的民主與和諧、科學的創新與發展探索前行;注重作者和讀者,知識和思想的碰撞、啟發,它刊載的眾多科學家的故事不光具有史料價值,還能夠激發人們探究真理、熱愛祖國的熱情。
民進北京市委秘書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蔣國華發言說,《民主與科學》雜志應當為我國科學發展創造輿論環境,告訴中國知識界中國的科學地位在世界科技地理圖上的位置究竟在哪里,深入分析阻礙中國科學發展和創新的原因,促進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王志新說,《民主與科學》雜志應關注知識界、科學界的現實問題;中國現當代幾次留學潮都值得認真總結、分析;雜志應積極把握選題,貼進生活,貼近實際。
《民主與科學》原主編馬赫說,《民主與科學》雜志自創刊就堅持將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在辦刊中既把握主旋律,又體現自身特點,希望雜志能夠更好地在堅持“和”的同時體現“不同”的特色,辦出自己的風格。
中國圖書商報總編孫月沐說,《民主與科學》雜志是中國出版生態中的一個好品種,做到了理性與激情相結合、傳承與創新相結合、史實與現實相結合。辦好社科期刊,在政治上要有一個大的把握,理解知識分子的定位,然后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民主與科學》雜志繼承了近代中國追求民主與科學的優良傳統,背靠眾多專家、學者,可以在創新上多做點文章,深入策劃一些能夠討論的專題,力求在學術界、科學界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胡亞東說,在過去的一個歷史時期,民主與科學的各種建設耽誤了很多年,“德先生”、“賽先生”要加快步伐,雜志應該更加靠近民主與科學的概念,要講有用的真話、講有用的實話,腳踏實地地促進民主與科學的進步。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李醒民說,《民主與科學》思想活躍、文風活潑,并且繼承和把握了20世紀中國兩次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的精神實質,為促進中國思想現代化、科學現代化、文化現代化做了有益的工作。在中國當今科學精神的實證、理性仍然不能生根的環境下,積極宣傳民主和科學的普世性,《民主與科學》雜志可謂任重道遠。
中國科學院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樊洪業發言說,《民主與科學》作為一份面向知識界的刊物,應該以理性、實證的精神反思歷史,總結經驗,面向未來,探討一些知識分子政策問題,使我們國家避免再出現這樣的錯誤;要把《民主與科學》辦成有思想學術深度的言論陣地,為轉變社會觀念,推進社會改革,發揮更大的作用。
座談會由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邵鴻主持,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陳喜慶、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陳抗甫、九三學社中央名譽副主席趙偉之、中共中央統戰部一局局長常榮軍等出席了座談會。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