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風運動、文化重構過后,在2002年底,顧雛軍在推出“龍霸行動”之際,不僅大規模地招收99級大學本科畢業生,同時還開始了一項在中國企業內都算大膽的計劃,自任校長,開設“黃埔軍校”,向全國大規模招收MBA,董事長MBA營銷培訓班——這一新生事物在科龍誕生了。
對這兩條線來說,99級本科生們在軍訓過后,大多很快就充實到了各營銷分公司,溶入了科龍的營銷系統之中;而MBA卻完全不同,無論是當初人力資源部招聘時大肆宣揚的“定位為科龍未來的中高層管理人士”,還是老顧高調的宣揚以及不加掩飾的“用MBA來取代你們這些黑頭”的大炮言論,都給MBA本身在科龍的發展制造了無形的障礙。
在科龍的營銷池子里放入一群鯰魚
MBA的出現是和科龍的“人才高素質運動”相聯系在一起的。在顧雛軍看來,高素質不僅指的是高學歷,還包括了高能力和高品質。那么,為什么要從營銷入手呢?這也和銷售的性質以及重要性有關。國內的銷售市場,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機制,企業和個人的誠信還不到位,在銷售分公司這樣的利益部門,一旦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形成一個個黑洞。不能太靈活,太活了就會出亂;又不能太死板,太死了銷售會受影響!所以,制度建設固然重要,人的素質也不能忽視。
而負責國內營銷的副總裁嚴友松認為,科龍之所以把眼光對準MBA,就是認為他們素質相對較高,經過短時間的培訓就能成才。對此,他又解釋道,“首先他愿意讀MBA,就說明了有良好的態度和學習能力。科龍可以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實踐平臺,讓MBA們從理論過渡到實踐。另外,營銷正在回歸理性,以前家電業的營銷人員素質普遍比較低,無法適應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環境,讓MBA進來,也有助于調整科龍的人力資源結構。”
在顧雛軍看來,當時的形勢還是很緊迫的。雖然徹底根除了2001年厄運的陰影,但2003年能不能延續2002年的好運,使業績更上一層樓,就看2003年推出的“龍霸行動”能否成功。而“龍霸行動”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全靠科龍的市場營銷體系的高效運轉。歸根結底,就在于使科龍的全體營銷人員,依照自己的意圖有效地運轉起來。2002年春節,顧雛軍還發起了一個“科龍人春節不回家”的活動,帶頭深入各省市,看望一線導購,并向經銷商們拜年。但是,充斥家電行業采購、渠道、銷售的灰色腐敗,這些被稱為營銷之“癌”的東西,都在阻擋著科龍前進的步伐!而且,為數不少的銷售分公司老總雖然年紀不大,有的還不到30歲,但不少人都已購置了高檔轎車甚至別墅。在這種長期穩定而富足的生活下,已經使得科龍的整個營銷團隊缺乏戰斗力,在競爭對手的打壓下呈逐步下滑趨勢。著眼于長遠,在科龍的營銷池子里放入一群鯰魚,攪活整池水,可謂顧雛軍的一石二鳥之計。于是,2002年底,科龍成立了“董事長MBA營銷培訓班”。
科龍大張旗鼓招收MBA的舉措,在當時MBA正處于低潮的時期,無疑非常的顯眼。一時間,許多媒體都關注到了:從2003年元月開始,前往科龍總部所在地——順德容桂鎮的MBA絡繹不絕。就在外界、包括MBA本身對科龍此舉的意圖還在妄自猜測的時候,似乎是有意回應媒體的關于科龍在作秀的質疑,三個月后,顧雛軍又指示科龍人力資源部,把計劃招收MBA的數額做了大幅度修改,從原來計劃的100人,驟然提升至300人、400人。并聲稱,科龍此舉,旨在用八九個月的時間,幫助公司打造出一支營銷精英團隊。一下子,這又吊足了媒體的胃口,有人甚至聲稱,顧雛軍此舉,給就業行情低迷的MBA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此同時,科龍試圖借力MBA“清洗”中層管理隊伍的傳言也不脛而走。
不可諱言,顧雛軍的400MBA計劃這一大手筆,如其所愿地利用了MBA這一新生事物,給老科龍注入了陣陣春風。但是,這一舉措是不是就能扭轉科龍的不利因素、找到科龍的二次騰飛之路呢?
以下,擷取一則顧雛軍給MBA講話的精神,可以窺到其內心的科龍戰略、做實業的意圖,以及對MBA這一尚未站穩腳跟的群體盡快進入角色、多出成績的迫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