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華發
堅持不懈地加強自身建設與時俱進,這是中國共產黨85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的基本經驗,也是走過85年的中國共產黨為什么還能保持如此活力的重要原因。
從“替民做主”到“讓民做主”
一段時間以來,“沿街統一商鋪”、“農民統一上樓”、“出租車統一車型”等既違背群眾意愿、又違背市場規律的行政指令,使群眾對一些基層黨委政府產生信任危機。與此有關的群眾缺少知情權、話語權和參與權的問題,也引起了強烈的社會關注。
南京大學風險與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力認為,一些黨委政府決策方式的自覺轉型滯后于社會的自然轉型。在計劃經濟時代,群眾生產活動比較單一,習慣于黨委政府“替民做主”,但隨著社會轉型,各群體的利益訴求日益多元化,僅靠各級黨委政府“替民做主”難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山東省委副書記、濟南市委書記姜大明評論說,“替民做主”仍帶有官老爺色彩,往往并非群眾想要的,“讓民作主”才能真正體現群眾的主人翁地位。“群眾在我們心里有多重,我們在群眾的心里才有多重,因此必須通過體制創新,建立科學民主的決策辦事制度,暢通民意管道,保障群眾話有處說、難有處解、事有處辦?!彼f。
2005年,全國人大首次舉行個人所得稅立法聽證會,顯示在重大決策上傾聽民聲、體察民意的聽證制度正成為必經環節。在一些地方,解決群眾信訪難題等也引入聽證制度,彰顯一個多元化的民意訴求渠道正在建構中。
在推動“讓民做主”的過程中,執政黨選拔領導干部的做法也逐步走向更加公開透明。
從今年開始到明年上半年,中國共產黨省市縣鄉四級黨委換屆工作相繼進行。長期關注地方黨委換屆工作的江蘇省委黨校政治學教授王世誼說,在這次換屆工作中,中共更加明確要求引入民主、競爭機制,特別在候選人推薦和考察環節作了很多新的制度安排。
中共江蘇省委發布文件要求,全省所有鄉鎮在換屆工作中實行黨委書記候選人“公推”制度,擴大黨員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江蘇省891個鄉鎮黨委換屆都實行了這個做法。
從“與民爭利”到“讓民得利”
從“替民做主”到“讓民做主”的轉型,其背后實際上也是一個從“與民爭利”到“讓民得利”的轉變。
在江蘇,一段時間里,群眾信訪量中60%以上是拆遷、征地引發的矛盾。近年來江蘇提出城市拆遷和征地要走行政推動與市場補償雙軌制,提高了補償標準,南京等城市還實行困難拆遷戶政府兜底住房的措施,結果拆遷和征地信訪量分別下降40%和70%。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評論說,回顧過去,我們在一些政策和做法上出現了“與民爭利”問題,引起一些群眾不滿,教訓深刻。近幾年來,中央提出以城帶鄉、以工補農、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和舉措,要求地方努力建設服務型、法治型政府,切實把工作重點從直接抓招商引資、生產經營等轉到示范引導、提供政策服務上來,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他說:“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這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做出的政治承諾。今后應把握一個原則:搞改革必須以不損害群眾利益為‘底線,改革成本代價應由全社會共同承擔。”
“一個黨過去先進,不代表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代表永遠先進。蘇聯共產黨的興衰史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典型。蘇聯共產黨是一個老黨、大黨,在93年的歷史中,執政74年,當它擁有20萬名黨員時,帶領人民奪取了政權;當它擁有200萬名黨員時,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當它擁有2000萬名黨員時,卻因為不能保持先進性,最終喪失了政權。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我們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從而構建起新型黨群干群關系。”李忠杰說。
幸福感成為黨群和諧的最重要指標
南京市民朱浩夫婦倆在企業工作,每月2000多元收入,孩子讀初中,家中還有位60多歲的老人。朱浩說,生活過得去,但心里不踏實,存在三怕:怕買不起房、怕看不起病、怕孩子上不起學。
對此,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表示,地方黨委政府必須多用群眾的幸福感檢討工作得失?!埃牵模猩先チ耍绻鷳B破壞了,群眾不會滿意;城市建設上去了,但如果住房太貴,群眾不會幸福;經濟指標上去了,但如果社會管理上不去,群眾沒有安全感;政府財稅增加了,但如果富民落后了,群眾不會認同?!?/p>
人們注意到,最近幾年,中央政策直指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保障、社會公平等深層問題,在農村合作醫療、減免義務教育收費、解決中低收入戶住房問題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和行動。
針對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國務院明確提出2010年普及社區衛生服務,做到小病不出社區。2006年國家承諾提高對參加合作醫療農民的財政補助標準,擴大試點縣范圍,到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問題,中央提出從2006年起兩年內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并繼續對貧困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寄宿補助費,同時推行“一費制”,遏制教育亂收費。
針對群眾意見較多的住房問題,從去年始國務院先后兩次出臺城市房地產的新政策,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過快的勢頭,著力解決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難問題。
最近,中央又召開政治局會議,研究分配制度改革問題。在此之前,國務院出臺《關于解決農民工若干問題的意見》,從維護合法權益等7個方面為農民工提供“政策保護傘”。
“群眾滿意不滿意、幸福不幸福,是反映黨群之間和諧度的最重要尺子。”姜大明說。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