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緒
企業價值觀的培育及其轉化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任務。攀鋼集團通過多年的實踐,總結提煉出企業價值觀轉化的三步曲: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和外化于行。
2002年,攀鋼在開展企業文化年活動時,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企業文化”最本質、最具有規律性的東西是什么?怎樣從攀鋼實際出發,摸索總結出一個帶有方法論意義的操作模式,供大家實踐運用?
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攀鋼組織相關職能處室人員開展了大規模的企業文化建設調研,對攀鋼所屬的鋼鐵、電氣、自動化、建筑、機械加工、煤化工等行業的所有單位的數百人進行訪談,涵蓋了公司負責人、部門領導、事業主管、車間主任、黨支部書記、班組長等攀鋼各階層人士。調研中,大家比較集中反映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讓攀鋼價值理念“進車間、到班組、入人腦”。通過調研和思考,達成了要“內化于心”的共識,就是要讓全體攀鋼人認同接受攀鋼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要落實到管理中去,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緊密結合起來;達成了企業價值理念必須要“固化于制”的共識,用制度來規范、保障和鞏固企業價值理念;達成了要使企業價值理念真正起作用,必須“外化于行”的共識,讓價值理念轉化為企業和職工的具體行動,將文化力轉化為生產力,以推動攀鋼永續發展。
內化于心,形成群體心理定勢
內化于心,就是將企業價值理念轉化為職工的共同認識,變共同認識為心理認同,形成群體心理定勢,進而形成企業共有價值觀的過程。
攀鋼價值理念的內化于心,在操作層面上我們狠抓了理念故事化、理念人格化和理念自覺化。
理念故事化就是充分挖掘反映攀鋼價值理念精神實質的人與事,用故事、繪畫、書法、音樂等手段來反映這些人與事,讓價值理念通俗易懂、喜聞樂見、可親可信。
1995年,攀鋼與中國冶金政研會共同編印了作為冶金行業愛國主義教材的《國魂托起的鋼城》一書,系統闡述了攀枝花開發的艱苦歷程和攀鋼精神的孕育過程,突出了愛國主義在攀鋼的體現,在攀鋼內部和冶金行業產生了重要影響。
1997年和2005年,在攀鋼二期和三期工程結束之際,攀鋼出版了反映攀鋼二期和三期工程輝煌成就的專著《裂谷豐碑》和《夢想在裂谷中騰飛》,以記事、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等形式熱情謳歌了攀鋼人踐行攀鋼價值理念的人與事。
2003年,攀鋼在七大價值理念確立之際,開展了征集攀鋼人故事和攀鋼人格言活動,出版發行了《攀鋼人故事》一書;2003年、2004年、2005年,攀鋼還連續3年編撰出版了以“攀鋼文化故事”為主題的《攀鋼文化臺歷》,干部職工人手一冊,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強化了廣大干部職工對攀鋼價值理念的認知與認同。
理念人格化就是運用典型教育群眾,引導輿論,推動工作。
攀鋼把“我的心在攀鋼,攀鋼在我心中”作為評價“理念人格化”代表的基本標準。建設初期,攀鋼產生過鄭思友、湯乃武等一批“不想爹不想媽,不出鐵不回家”的創業英雄。在改革開放時期,又產生了“煉鋼大王”汪先平、“技改闖將”孫善武、“礦山雄鷹”沈世榮等一批時代楷模。從1996年開始,攀鋼開始“攀鋼英杰”評選,每3年一次,每次評選6-10人。攀鋼英杰是攀鋼各條戰線先進人物的杰出代表,是攀鋼精神的縮影,攀鋼價值理念的形象化。攀鋼英杰不僅要對攀鋼生產經營和建設有突出貢獻,而且思想覺悟要高,要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要對攀鋼無限忠誠。攀鋼英杰產生后,攀鋼即開展“講英杰,學英杰”活動,通常舉辦“攀鋼英杰事跡報告會“、“攀鋼英杰事跡懇談會”、“攀鋼英杰對話會”等,以“英杰講,講英杰”等形式,掀起學習宣傳攀鋼英杰的高潮。同時,《攀鋼宣傳》、《工作與研究》、《攀鋼文藝》等刊物以各種方式深入宣傳英杰的先進事跡,以提高攀鋼精神人格化代表的影響力。
在攀鋼共生英雄的帶動下,攀鋼形成了“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車間有標兵,小組有骨干;行行有尖子,事事有模范;比學有榜樣,趕超有對象;先進有人夸,后進有人幫”的良好局面。
理念自覺化就是通過認知產生情感、情感產生意向,將企業價值理念轉變為企業全體員工的個人價值追求。
攀鋼通過《攀鋼日報》、攀鋼電視臺、《攀鋼宣傳》、《攀鋼動態》、《攀鋼文化臺歷》、黑板報、音像制品、簡訊等輿論陣地和黨委中心組學習、支委會、政工例會、行政例會、班前5分鐘等場合進行攀鋼價值理念的灌輸和教育;通過開展“展示青春風采”、“攀鋼在我心中”主題講演、“攀鋼人故事”和“攀鋼人格言”征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崗位實踐、《英雄攀鋼》廠歌大賽、“誠信為本,忠誠攀鋼”主題教育等活動,增強職工對攀鋼精神、攀鋼價值理念的認同,使攀鋼價值理念“進車間、到班組、入人腦”。
固化于制,促進企業管理升級
固化于制,就是建立和完善企業價值理念轉化的機制和體制,將企業價值理念和已取得的文化建設成果用規章、制度固定下來,執行下去,使員工既有價值觀的導向,又有制度的約束規范,并運用于企業實踐的過程。
在操作層面上,攀鋼重點抓了文化管理化、制度文化化和建設項目化三個環節。
文化管理化企業文化的基本屬性是管理屬性。要按照企業管理的基本要求建設企業文化,就要建立健全領導體制、運行機制和相關制度。攀鋼成立了由黨政一把手為組長,有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攀鋼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共同負責、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和統一策劃,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分步實施的工作思路;成立了統籌策劃、組織、實施攀鋼文化建設的企業文化部;制定了攀鋼文化建設中長期規劃和每年的具體化措施,堅持年初部署、年中檢查和年底總結;制定《攀鋼文化建設管理標準》,將文化建設納入了企業日常工作范疇,實現了企業文化建設的有序化、特色化和長效化。
制度文化化就是用“以人為本,人企合一,嚴字當頭,一絲不茍”的攀鋼管理理念和“誠信,讓顧客滿意,讓職工滿意,讓社會滿意”的攀鋼經營理念指導攀鋼新制訂的企業制度,并審視攀鋼已有的企業制度,修改其與企業價值觀不相符合的內容和條款,努力實現企業管理創新。
2003年至今,攀鋼組織開展了13次管理制度評審,共發現不符合項152項、問題項228項、建議改進項93項。攀鋼在修訂這些制度時,遵循了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濟、外在強制與內在約束并重的原則,特別重視職工的主體性,尊重職工、信任職工,充分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建設項目化攀鋼企業價值理念“落地”,主要體現為攀鋼的子文化建設。
攀鋼質量文化建設,深入開展了“質量信得過班組”創建活動、“質量文化月”系列標志性活動、攀鋼質量理念的宣傳教育活動和攀鋼質量文化論壇活動,編發了《攀鋼典型質量案例匯編》,使“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等理念深入人心,切實增強了職工的服務理念和精品意識。
攀鋼安全文化建設,提煉出了具有攀鋼個性和時代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有安全才有效益”、“安全為自己,安全在自己”,開展了系列安全文化主題教育活動,推進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進行了安全標識清理和規范,加強了安全文化的宣傳教育和檢查工作。
攀鋼營銷文化建設以產品營銷為載體,以打造攀鋼品牌為中心,以用戶滿意工程為重點。通過建立攀鋼營銷文化建設運行機制、開展系列營銷文化教育活動,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將品牌意識教育貫穿于產品設計、生產、營銷、服務的全過程;根據產品特點和市場情況,進行攀鋼產品品牌的市場定位;練好內功,抓好攀鋼的產品質量和包裝質量,將產品變成精品,將精品變成藝術品;全方位提供售后服務,提高服務競爭力;做好攀鋼產品品牌的宣傳與展示,提高攀鋼產品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
攀鋼廉潔文化建設主要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市場經濟基本道德規范教育,樹立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基本價值觀。制訂攀鋼依法從業、誠信經營職業標準,開展“領導樹廉”、“學習促廉”、“媒體督廉”、“文藝頌廉”、“家庭助廉”、“制度保廉”等活動。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三德”教育入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廉潔文化創建活動,培育員工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外化于行,實現形神高度統一
外化于行,就是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上,將企業價值理念具體為企業和職工的行動,通過企業和職工的行動展示良好企業形象,并物化于企業產品的過程。
在操作層面上,攀鋼重點抓了行為、形象和產品三個外化環節。
具化于行為企業文化必須服從服務于企業發展戰略,并且為企業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推進提供堅強的保障和有力的支撐。近幾年來,攀鋼大力實施“有限、相關、多元、持續”的發展戰略,先后兼并、重組和控股了成都無縫鋼管公司、成都鋼鐵廠、攀錦鈦業、攀錦釩業、渝鈦白、長鋼等企業,均獲得了成功,其根本原因就是在重組過程中特別注重企業文化的融合,注重將以攀鋼精神為核心的強勢攀鋼文化輸入到重組企業中去。通過統一價值觀和行為規范,輸入攀鋼管理制度和模式;報臺延伸至重組企業;組織攀鋼文化宣講團;干部交流,輻射攀鋼文化等文化融合措施,產生了明顯的“1+1>2”的聚合效應。
攀鋼圍繞“建設現代化鋼鐵釩鈦基地”的發展目標,著力構建成本文化。長期以來,我們堅持在攀鋼日報、攀鋼電視臺顯著版面、黃金時段刊播系列評論員文章,制作刊播主題訪談節目,舉辦系列報告會、演講會,召開各種層次的座談、研討、經驗交流會,形成“人人關注成本、人人議論成本、人人為降成本爭作貢獻”的濃厚輿論氛圍;在全公司基層車間、班組中廣泛深入開展以“增收節支嚴管理、對標挖潛找差距、降本增效保目標”為主題的全員降成本大討論和勞動競賽,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實、保目標,為降成本工作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從1994年開始,攀鋼狠抓“愛崗敬業、爭創一流”崗位實踐活動,其目的就是加強“艱苦奮斗,永攀高峰”的攀鋼精神教育,深化“遵章守紀,行為端莊,實干進取,忠誠攀鋼”的塑造攀鋼人形象活動,通過理論教育、崗位練兵及各種勞動競賽,使全員職業道德意識顯著增強、職業技能顯著提高、質量損失顯著下降,努力爭創一流的職工隊伍、一流的工作質量、一流的產品質量、一流的服務質量。今天,攀鋼仍以“愛創”崗位實踐活動為載體,實現攀鋼價值理念的實踐化。一是以班組為重點,著力構建班組文化,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成本意識、道德規范、行為規范。二是強化“誠信為本,忠誠攀鋼”主題教育,引導員工樹立“人無信不立,企無信不存,社會無信不安”的誠信觀念,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三是著力抓好員工技能培訓,培養核心員工,全面提高員工素質,增強責任感和敬業精神。
美化于形象攀鋼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節約型攀鋼”、“綠色攀鋼”、“清潔攀鋼”的要求,加快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環保投入和環境保護力度,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以對國家和社會公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建設攀鋼。攀鋼強化了生產現場、作業環境和辦公場所的整治,營造了整潔、環保、和諧的生產和工作環境。攀鋼嚴格執行ISO9000、ISO14000、SA8000等系列國際標準,把承擔社會責任和企業贏利統一起來,不斷地創造社會綜合價值。
進行了攀鋼視覺識別體系建設,制定《攀鋼形象識別管理辦法》,并設計制作《攀鋼VI手冊》。
有計劃、分步驟進行對外形象宣傳、推介和展示。精選國內大中城市黃金口岸進行攀鋼戶外廣告展示,積極參加國內重大活動的企業形象展示,在國內有較大影響的主流媒體進行攀鋼品牌的宣傳和推介等。
物化于產品產品既是企業競爭實力的體現,也是企業形象的展示。攀鋼以營銷文化建設為載體打造攀鋼的產品品牌。一是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將品牌意識教育貫穿產品設計、生產、營銷、服務的全過程;二是根據產品特點和市場情況,進行攀鋼產品品牌的市場定位;三是練好內功,抓好攀鋼的產品質量和包裝質量,將產品變成精品,將精品變成藝術品;四是全方位提供售后服務,提高服務競爭力;五是做好攀鋼產品品牌的宣傳與展示,提高攀鋼產品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文化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下,攀鋼三期工程建設穩步推進,資產重組和資本運營效果呈現,安全環保工作行業領先,內部改革進一步深化,企業管理再上臺階,科技創新成效顯著,職工的文明素質明顯提高,企業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攀鋼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企業文化部部長)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