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 木
監督官員是耶非耶?“授權監督”是耶非耶?按說,這都不是什么問題。我們的各級官員,必須接受紀律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這一點,沒有疑義。事實上,我們也是這么去做的。但具體去看,就往往不盡然了。比如前不久發生在吉林市的一樁“授權監督”故事。事情雖然過去一陣子了,但其中寓含的“深意”,仍然耐人尋味,或者這么說,這個案例,很具有舉一反三的價值。
說的是吉林省吉林市退休工程師肖云龍,2003年做了一年的“政務公開監督員”,這個頭銜,這個名份,是市政府正式聘的,因此,我們也可以說他這個監督員是“授權監督員”。但這個監督員卻是“短命”的,也就是一年工夫,就“下崗”了,嚴格說是市政府不再聘他當“政務公開監督員”了。新華社的消息說,原因是他這個“授權監督員”總是敢于“較真”、“挑刺”,被一些人視為“異類”。當然了,不再聘用他為“政務公開監督員”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肯定不是上述的新華社消息給出的原因,而是因他“年齡太大”。
年齡大了讓其休息,當然是充足理由。但肖云龍不領這個情。事實也是。這回年齡大了,僅僅一年前就小嗎?解聘了,是自由身了。這回,他干脆以個人名義,做起了義務監督員的事。對此,肖直言:“我不是政府聘的政務公開監督員,可還是公民,我以公民的名義進行政務監督?!?/p>
肖云龍的“下崗”,確實讓人思考良多。
首要的一個問題是,政府及其官員如何面對監督。不要從理論上去唱高調,而要看事實。事實是,讓人民群眾監督政務,還是一個漫長的歷史任務;即便在目前,也是困難重重。這里的關鍵是政府及其官員是真想讓人監督還是假想讓人監督。若真想讓人監督,就應政務公開,光明磊落,同時要有十足雅量,真的聽得進不同意見,“耳朵聽得進,屁股坐得住,心里裝得下”。人家批評得對的,務必改正。即使有監督批評錯了的,也一定要像毛澤東同志說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除此之外,還要創造條件讓人監督,比如政務公開,能公之于眾的一定公開,不公開人們怎么去監督?現在有些官員、政府,口頭喊得響,讓人監督,事實上卻不是那么一回事,什么都保密,都藏著掖著,人們如何去監督你們?因此我說,若真的請人監督自己,切不要葉公好龍;更不應擺花架子——請人監督也要嚴防搞“政績工程”。
請人監督好不好?當然好。但這一定是要真心的、全方位的,而不應是有條件的。不應輕描淡寫的就聽得進,浮光掠影的就聽得進,撓撓癢兒的就聽得進,而真正一針見血的、傷筋動骨的、剔膚見骨的就聽不進了,就惱羞成怒、暴跳如雷,甚至封殺、置之于“死地”而后快了?,F在媒體經常揭露的案例,有相當一些便是如此,嚴重的,還打擊報復、“封口”呢!我說,對于這些,恐怕就要好好查查有關人的黨性是否堅定,是否有腐敗問題了!
最后還想說一個問題,即,監督要不要“授權”?嚴格說,任何公民都有監督政府政務、政府官員的權力,這是黨章上寫明了的、憲法上寫明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公民監督,是授了權的,是有尚方寶劍的!照此推理,似乎沒有必要再搞什么政府特聘“監督員”之類。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肖云龍現在以公民名義進行政務監督,完全合法合規合理合情。因此,肖云龍不是“異類”,他,恰是人民群眾實施公民監督的先頭兵。
沒有監督的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是至理名言,是被無數事實證明了的顛撲不破的真理。監督不能缺位。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肖云龍時刻“監督”在崗的精神狀態及其做法,值得稱道。說句實而又實的話,肖云龍不愧是履行公民義務的優秀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