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野: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生產力
國家知識產權局協調管理司馬維野在接受《光明日報》采訪時說:知識產權制度的本質特征是鼓勵創新,它通過依法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來激發人們的發明創造熱情。在知識產權制度下,知識產權具有顯著的生產力特征,也是先進文化。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生產力,就是保護先進文化,就是鼓勵創新,就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就是維護國家利益。
盡管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來說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問題。一是知識產權意識的淡漠給知識產權保護造成了嚴重的觀念障礙;二是知識產權執法保護的體系分散,多頭管理;三是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力度還遠不能對犯罪分子起到足夠的震懾作用;四是現行法律中關于知識產權犯罪的條款已經不能滿足打擊犯罪的需要;五是知識產權執法手段嚴重不足;六是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使得一些知識產權權利人失去了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信心。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制環境保障。
曲仲:產品建設的管理要特別強調建立兩個機制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副總經理曲仲在接受《中國圖書商報》采訪時說:產品建設的管理要特別強調建立兩個機制:一是建立暢銷書的培育機制,能不能把一個具有暢銷書基礎的書稿制作成一本暢銷圖書,既取決于策劃編輯的素質和能力,也取決于內部機制是否完善。如果策劃編輯權力過小,編發人員由于利益相悖而不能相互配合,暢銷圖書的運作就會出現很多障礙。二是常銷書的營銷機制如果不能予以足夠的重視,經常性出現市場斷貨或營銷不力,也會影響一個集團產品戰略的長久發展。
曹世華: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呼喚著作權集體管理現代化
曹世華在《中國出版》中撰文說:針對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存在的不足,借鑒發達國家著作權集體管理數字化的經驗,我國在實現著作權集體管理數字化方面要做的工作有很多。一是要盡快構建著作權權利信息的集中管理系統,當務之急是建立統一的著作權權利信息查詢平臺。該平臺可以通過互聯網提供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所轄會員擁有的著作權權利信息查詢服務。二是重視著作權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完整的著作權管理信息系統應該實現授權、許可、監管、收集和分配版稅等主要功能,它是集體管理組織信息化最重要的標準。三是注意相關數字技術的運用。
汪林中:地方科技社面臨邊緣化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汪林中在接受《中國圖書商報》采訪時說:地方科技社邊緣化反映了一種現狀,是最近幾年實行非均衡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不僅地方科技社存在,其他地方出版社也存在,任何一個發展較慢的出版社都面臨著邊緣化的問題。地方科技社面臨的現狀比較嚴重,科技出版的每一個學科和領域都有一個或幾個具有壟斷地位的中央級專業科技出版社,其背景、資源、人才、市場的優勢如同大山一般矗立在我們的面前,競爭的結果不言自明。這種趨勢在政策的推動和競爭的前提下會不斷加速,資源會不斷集中,大集團戰略就是中國出版業演繹的結果。正如發達國家發展的歷程所表明,大集團加劇了市場競爭,而中小出版社仍然是出版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與弱的變化是相對的。
蓋博:網絡為玄幻小說的興起創造了媒體環境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蓋博在《出版科學》撰文說:玄幻小說由紙質滲透到網絡,再從網絡實現與紙質的結合,這一過程反映了新媒體環境下玄幻小說出版模式的變遷。玄幻小說在網絡上流行的初期,網絡的作用停留在宣傳手段的功能上,總體上依附于傳統,在本質上體現的仍舊是精英主義。此后網絡發表的玄幻作品,從根本上打破了精英模式,降低了作品發表的門檻,進而促成了大量作品的出現,這使創作由權威走向草根。玄幻小說網絡化帶來了兩個直接后果:其一,這為玄幻小說提供了新鮮的創作血液。其二,由于網絡具有即時性和互動性,作品在讀者中的反饋能夠直接以點擊率等形式表現,優秀小說因此能夠快速在大量的作品中脫穎而出。玄幻小說的出版于是邁向了第三個階段,即向紙質和多媒體回歸,打造玄幻小說經典品牌,這種模式體現出新媒體背景下玄幻小說的新型出版模式。
何承偉:新的商業出版模式需創建
上海文藝出版總社副社長何承偉在圖書選題創新論壇上說:按板塊模式進行圖書生產,可以改變以往零星雜亂的選題結構,強調在市場意識的統領下運作體系的整體性和科學性。在圖書出版的起步階段,就以最終形成品牌為目標來進行嚴密的工程體系設計。在正確的出版導向指引下,在一個特定的出版領域里有所選擇,有所揚棄,有所創新,從而形成一個編輯思想獨特的、內在品種結構合理的、對市場有沖擊力的、個性化色彩鮮明的編輯出版方式和經營方式。出版社圖書出版的某一板塊,不一定立即就成為市場認可的品牌,只有當讀者的某種需求與出版社的某一類圖書關聯度越來越高,才有可能發展成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