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曼 陳月梅
編輯是出版社的核心,制定適合本社的一套編輯薪酬方案,是出版社績效考核的重要部分。
制定薪酬方案的步驟
1.展開調查,了解市場價位。
充分調查本地區、本行業,尤其是主要競爭對手中編輯人員工資狀況。對得到的信息加以整理分析,從而掌握出版市場編輯人員工資水平的高、中、低值。
2.制定薪酬管理戰略政策
(1)本社的戰略與政策。出版社的報酬總額是出版社所有員工的工資、津貼、福利和獎金等內容的總和,其中編輯的報酬在出版社的總報酬中占著很大的比重。出版社在確定編輯的報酬總額時,首先要考慮出版社的實際承受能力,其次要考慮本地區職工的基本生活費用和人力資源市場行情。
(2)編輯特定職務或崗位的薪酬水平。不同崗位編輯的薪酬是根據不同崗不同酬的原則確定的,如文字編輯和策劃編輯是不同的,而且獎酬的差距必須合情合理。
(3)每個編輯的具體薪酬水平。同一職務的編輯的薪酬不一定相等,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劃分為若干等級。
3.工作績效評價方法的選擇
現在普遍采用的績效評價方法,主要是工作行為評價法和利克特累計評價法。前者通過考察編輯在編輯加工出版過程中的行為來達到評價目的,包括考評編輯人員的優、缺點和潛在能力,提出書面報告評價, 而后者是由考評者設計一個列出一系列描寫編輯業務過程和業務結果的表格,然后將編輯的工作行為與表中進行對照,看其中哪些與編輯工作行為最為接近,從而選出考評者認為最能描寫編輯工作行為的答案,并為各答案設計不同的權重和分數,最后,將每一項的得分累加起來,得到編輯的總評分,并按照對應分數給出相應的評價。
4.選擇適合的獎酬制度
(1) 能力工資制。根據編輯本人所具有的綜合能力確定編輯的工資等級和標準工資,適合于工作技能要求比較高的,中小型出版社的美編和版式設計編輯特別適合。
(2) 工作工資制。編輯的標準工資是由其對該崗位的文化、技術、智能等方面的要求來決定的,干什么工作領什么工資,“對崗位不對人”,這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制度。
(3) 結構工資制。本制度是能力工資制和工作工資制相結合,充分發揮工資的激勵作用,將構成工資標準的諸因素分別規定工資額,然后結合形成標準工資。
(4)獎金分享制。出版社以分享利潤形式給編輯獎金,在當前出版行業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尤為重要。由于出版業的特殊性,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采取國有方式。而主動讓編輯參與剩余利潤的分享會使編輯明確意識到,報酬不僅取決于他們在出版社內部做出的貢獻,而且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出版社在市場中取得的利潤,從而提高編輯的自覺性,為出版社的發展多創利潤。
5.及時調整基準工資水平
薪酬方案一旦確定,并不是說不再變化,而是隨著出版社的發展水平和經營狀況,必須逐年有所增加,使編輯感受到出版社的發展,從而在工作上更有積極性。
薪酬方案的組成部分
1.基本工資
基本工資按編輯的工作經驗、技術職稱、學歷等定。可結合每年編輯接受的教育成果來進行調整,對于優秀或進步比較快的可以適當增加工資,當編輯達到績效考評目標時,給予肯定、鼓勵和加薪許諾;對于低能力、低績效的采取辭退、再培訓或減少工資等懲罰。
2.計件工資
規定每位編輯所必須要完成的基本計件工作量,也就是文字編輯要完成的編輯加工的字數,計件工資以編輯加工的書稿字數為標準,確定字數薪酬標準,將編輯加工過程分為不同的分值比例,并根據書稿的難易程度設立統一的難易系數,各指標相乘就為計件工資;策劃編輯規定必須組織一定稿件數量,同時以一固定標準來衡量每一書稿,再針對書稿的質量標準確定一定的系數,各指標相乘就為計件工資;對于超過基本工作量部分可以適當提高計算標準,以提高編輯的積極性。
3.浮動工資
浮動工資也叫風險補償,如編輯加工的書稿文字和內容的差錯;同時還存在對市場估計不當,編輯出版的書沒有市場等,為激勵員工的工作責任心,盡量減少或不出差錯,避免盲目編輯出版書稿,故設置風險補償,待員工發生工作差錯時再扣回。
4.崗位津貼
按分級管理的策略,按不同的崗位級別設置不同的崗位津貼。津貼一經確定,對工作不對人,如:編輯部主任崗位津貼高于一般編輯,職位通過競爭選拔,能上能下。
5.獎酬金
獎金可分設編輯個人獎金和各編輯小組集體獎金。編輯個人獎酬金可以以編輯為出版社創造的價值和相對重要性為基礎,并按一個合適的比例提成,一般出版行業為5%~15%;編輯小組集體獎金則參照國外“利潤分享計劃”,讓全部人員分享大家對出版社效益增長所作出的貢獻。當編輯小組為出版社取得良好效益時,可以采取惠及整個編輯小組的全員普遍調薪,在利潤的5%范圍內給予編輯小組一定比例的獎酬金。
6.福利待遇
編輯福利和其他員工福利一樣,雖沒有工資、獎金那樣明顯而直接的激勵,但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對出版社和員工都是有利的。
總之,如何合理恰當地設定出版業編輯人員的績效考核機制,是對出版社行業管理人員的挑戰。本人認為沒有最好的編輯績效管理制度,只有最適合的編輯績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