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鳳林
聊,其實是中國文學最原始、最基本的表達形式。《山海經》為其鼻祖,《聊齋志異》是其集大成者。豆棚瓜架而如絲,擺起龍門陣,自有情趣。《聊吧》雜志的出現,為“聊壇”增色不少。
大千世界,聊材甚眾,當從何者入手?《聊吧》以健心、快樂為旗幟,真是搔著了國人的癢處。地球感冒、海峽不寧;職場競爭,情感波瀾,我們的神經越繃越緊,血壓越升越高,面肌越抽越僵。多么盼望春風拂面,多么期待好雨潤物。聊一聊,讓我們互通款曲;聊一聊,讓我們心田潤澤。到《聊吧》樂吧!“啤酒桶”灌溉你板結的日子,“功夫茶”擦亮你灰暗的雙眸,“聊天室”,為你心靈按摩,“咖啡角”體驗另類滋味,“浴洗間”凈化法俗,“閑樂兒”令人捧腹。
讀《聊吧》,思聊事,余味無窮。從形態上說,有獨聊、對聊、群聊之分;從效果上看,有漫聊、淺聊、深聊之別。以2006年第9期《聊吧》為例,編者真能做到窮形盡相,曲盡其妙。
我們且做一點點評:《新聞段子》,撒豆成金,匯聚天下笑料;《風流寡婦》,長篇連載,塑造畸型時尚形象;《廚藝大師行止》,爽朗利落;《不是流行的力量有多大》,探幽入微,引人遐思;《壓力,未解決》供他人杯酒,澆胸中塊壘;《裸聊》觸及敏感話題,可謂麗而不搖;《嫁給小崔還是小水》,溫婉晶瑩,大有閨中雅趣;《中國十大害人俗話》,顛覆名言,自出機杼。好文章不勝枚舉。整本雜志,讀來如“大弦小弦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如行山陰道上,目不暇接。
聊,離不開段子;段子,難免涉及老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為《聊吧》獻三策:一聊要廣,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取材越豐富,讀來越有意味。二聊要透,不能停留在手機短信的局面,要觸及靈魂,要引人反思。三聊要秀,語言俏皮,風格靈秀,聊出美感。
在精品示范上做文章趙強
創刊于1980年1月的《作文通訊》,是我國首家中學生作文精品雜志。作文作為母語教學的核心,能全面體現一個人的人文素質、綜合素質,是對語文水平的最佳檢驗。但是當時國內并沒有一家作文雜志,中學生無法通過一個作文雜志平臺來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于是在一次全國性的中學語文教學研討會上,與會的南京師大附中、北大附中、景山學校、東北師大附中等十三所全國知名的重點中學倡議發起一本作文雜志,于是《作文通訊》誕生了。
《作文通訊》先是以油印本的形式在十三所名校交流,隨即被新蕾出版社一眼相中。從此在我國出版界開創了一種由出版機構和重點中學聯手辦刊的模式。此種模式至今仍然對全國的期刊界,特別是教輔期刊有著重要的影響。
《作文通訊》從創辦的那天起,就出手不凡,顯示了它的名品魅力。創刊沒有幾年,其發行量就全面飆升。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末期,曾創下了期發行量近200萬冊的輝煌紀錄。談到這段往事,《作文通訊》的資深編委、福州三中的特級教師王立根激動地說:“在八十年代,當時拍攝的反映中學生的影視劇,男女主人公手上拿的都是《作文通訊》。《作文通訊》的影響是任何中學生期刊所無法比擬的。”
為了保證《作文通訊》刊發作文的質量,雜志發表的每期文章都有編委校、特邀校的編委精心把關,往往是從幾百份、上千份稿件中層層篩選、修改、完善。到了編輯部這關,又結合時令、選題計劃加以完善。作為中學作文的第一品牌,雜志認真傾聽中學讀者的呼聲,這些年來先后舉辦了大小三百多個活動,僅筆者就帶隊走訪了國內幾十座城市的二百多所中學,舉辦了五屆規模浩大的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并策劃組織了幾十次名師作文公益講座活動。
如今,《作文通訊》已創辦了26年,累計發行量1億多冊,編選了各種增刊、精華本幾十種,由單一的一本作文選發展到如今的三個版本,即初中版、高中版、閱讀版。三個版本形成了《作文通訊》辦刊立體化、多層次、多角度、辦作文大刊的新思路、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