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慶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已從學術界延伸至尋常百姓家,人類的交流方式也正在從紙張鉛字的范圍步入以網絡為中心的信息時代,這就給出版業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概念:網絡出版。
一、網絡出版的特點
網絡出版以其“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的信息載體彌補了傳統出版物發行手段單向、效率低等弊端。具體來講,網絡出版具有如下特點:
1.出版主體的合法化。目前,凡是具有合法出版權的機構,均可從事網絡出版業務。
2.網絡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出版在產品形態上表現為網絡出版物,即產品的數字化。
3.流通方式的網絡化。網絡出版物在流通形態上表現為通過互聯網以下載形式完成流通過程。
4.交易方式的電子化。網絡出版,從產品形態、流通方式到支付方式等交易過程均實現了百分百的電子商務。
以互聯網為依托進行圖書的編輯、出版、銷售的網絡出版模式已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與傳統出版相比,網絡出版的優越性表現為:
1.資源利用。網絡出版不需要紙張、油墨,是純電子、環保、綠色的生產方式。
2.物流方面。網絡出版不需要運輸、庫存,不需要物流費用,而且庫存永遠充足。
3.加工制作。網絡出版數字內容的更正、修訂、改版易如反掌。對于短版和幾乎絕版的圖書顯得更加實用、可行。
從商業前景來看,由于網絡出版手段的日益先進,出版成本大大降低,吸引了大量讀者。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完善,網絡出版的成本還會下降。從技術發展角度來看,高技術手段的涌現使人們與網絡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不遠的將來,網絡必將脫離傳統意義上的有線網絡體系,依靠近地軌道衛星系統實現互動式網絡信息傳遞,從而使網絡出版成為真正意義上的5W出版。
二、網絡出版是傳統出版的有益補充
目前,網絡對傳統的出版觀念帶來巨大的沖擊。但是,網絡出版并不是傳統出版的殺手,而是傳統出版的有益補充。網絡出版的迅猛發展,促成了傳統出版業觀念的進一步轉變,實現了網絡出版和傳統出版的共同發展。
其一,傳統出版通過與網絡出版的攜手合作,可實現兩種媒體之間的良性互動,這就要求出版社密切關注網絡讀者需求的動向。
其二,網絡平臺為作者與讀者的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溝通渠道。網絡具有即時性、互動性和全天候三大優勢,利用這些優勢,出版社及期刊編輯部可以做以前做不到的事。
其三,網絡平臺為編輯與讀者的交流提供了雙向溝通渠道,成為編輯獲取選題資源的平臺和工具。對編輯部而言,可以通過這一渠道及時獲取大量有用的信息。
三、二者聯手是發展趨勢
雖然網絡出版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出版,但網絡的飛速發展使我們不能對其漠然視之,而應及時進行戰略調整,將二者有機結合。網絡出版和傳統出版聯手是出版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要實現二者的共同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傳統出版業應及時轉變觀念,辨證地看待網絡出版,正確認識網絡出版存在的問題,理清思路,明確發展方向,及時調整步伐,積極發展網絡出版。
2.發揮出版社的資源優勢,強化精品意識。內容是競爭的核心和根本,技術是手段,傳統出版借助于網絡和其他數字化手段,是為了讓內容更豐富,因此我們在處理二者關系時不能本末倒置。
3.傳統出版應向個性化出版方向發展。以讀者為核心,提供個性化的內容服務是網絡出版的新概念。出版社應準確定位自己的領域,在專業領域做大、做強;準確定位目標讀者及發行渠道,建立個性化終端客戶渠道網絡;同時還應根據自身的內容定位等因素,個性化設計出版社內部組織結構與權利分配結構,激活組織、人員的活力與創造性。
4.傳統出版業應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正確處理好紙質版與網絡版的比例關系,同時發揮二者的互動作用。隨著網絡空間的拓展,網站提供的內容必須是讀者關心和需要的。因此,網絡出版要與傳統出版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立體出版,并要做到互相宣傳,互相促進。
5.出版社應積極規劃網站建設,投資網絡出版,培育未來市場。出版社要有自己的網站來銷售網絡出版物,才能掌握市場銷售的主動性,才能最大地實現自己的利益,從而有目的地拓寬市場。
6.要培育一批熟悉網絡出版的專業人才。在網絡出版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傳統出版業人才結構不合理,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欠缺的情況日益突出,傳統出版結構應緊跟數字技術發展的步伐不斷更新觀念,大力培養和吸收適應網絡出版的新型復合型人才。
而今,隨著網絡出版的發展,在線閱讀的普及,傳統出版市場將不斷收縮。傳統出版機構只有積極進取,實現網絡出版與傳統出版的有機結合,才能實現二者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