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維克

當今時代,人類社會步入了一個科技創新不斷涌現的重要時期,也步入了一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重要時期。發軔于20世紀中葉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帶來的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發明和廣泛應用,推動世界范圍內生產力、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展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也引起全球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進入21世紀,世界新科技革命發展的勢頭更加迅猛,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信息科技將進一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知識傳播應用進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將進一步對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發揮關鍵作用,能源科技將進一步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環境問題開辟途徑,納米科技將進一步帶來深刻的技術變革,空間科技將進一步促進人類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將進一步為人類認知客觀規律、推動技術和經濟發展展現新的前景。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動下,知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當今時代,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在發展上掌握主動。我們只有牢牢把握創新發展這一時代主題,才能未雨綢繆,把握先機,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中關村發展的歷史,是依托區域創新資源、發揮科技教育人才優勢、在市場機制作用下,不斷開拓奮進的歷史;是堅持科技進步和創新為第一推動力,不斷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是一部與時俱進、引領潮流、波瀾壯闊的創新發展史。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世界新技術革命和我國改革開放的雙重推動下,以陳春先、王選、柳傳志等為領軍人物的一批科研人員走出大院大所,以“四自原則”為基礎,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率先探索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開創了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先河。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異軍突起,第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應運而生,推動了科技、經濟、市場等各方面體制和機制的深刻變革。
近年來,大批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中國海外留學人員異軍突起,以鄧中翰、李彥宏、張朝陽、韓永飛為領軍人物的一批海歸形成了一派創新創業的熱潮,使中關村作為全國人才高地的形象日益突出,同時也加快了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的歷史進程。今天,中關村在園區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教育文化體制改革等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海淀園技工貿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企業連續八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為全國53個高新技術產業區的先行者和探路人!
創造知識,傳播知識,使用知識始終是中關村創業的主流模式。海外留學人員創業群體的出現正是中關村精神的演繹!
回顧歷史,創新已經成為中關村的靈魂,成為中關村發展的精髓,成為中關村進步的不竭動力。展望未來,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歷史使命,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走自主創新之路。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創新英雄!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