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林曉芳
本刊訊2月20日,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召開年度工作會議,會上,副省長張桃林要求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為建設文化大省、實現“兩個率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集團提出,“十一五”末凈資產規模要達到60億元,銷售收入超百億元。“十一五”期間集團將實施六大發展戰略。
一是企業化戰略。積極穩妥、主動有序地推進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三項制度改革為核心的機制改革。各事業單位完全實行企業化管理,真正建立起以崗位合同管理為基礎,以績效考核為核心的員工管理和分配機制;各企業單位實行全員勞動關系轉換,實行公司制管理和績效分配機制,并解決人員能進能出的問題。推進新華發行集團今年實現“企改股”,并努力爭取盡快上市。
二是內容創新戰略。以內容創新為手段,培育多種載體的內容提供能力和服務能力。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做強教育出版,鼓勵和支持江蘇教育出版社集團化發展的戰略構想,使之做強做大;提升大眾出版,研究制定促進大眾出版的政策性指導意見,使集團在全國零售市場的排名進入前五名;做精專業出版,建立專業出版資助機制,引導專業出版做出精品、做出特色。投入專門力量,研究并實施鳳凰品牌的打造,構建市場公認的出版物品牌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三是市場拓展戰略。以市場取向構建新的經營理念、機制和手段,在人、財、物等基礎性資源配置上,大力向市場一線傾斜,徹底扭轉重生產輕市場的傾向。構建出版主業的長效市場體系和擴張機制,使產品在省內市場、省外市場、海外市場真正能夠有增長、有長效。要爭取省內五個大市的中心書城盡快開工,實現每個省轄市至少一個規模較大的圖書中心賣場的目標。要在推進“書業為主、置業為輔、多業為補”的產業結構調整中完善各業的營銷手段,在新的產業領域能夠進得去、穩得住。
四是數字化戰略。抓緊啟動數字化服務平臺工程、數字化信息管理系統工程,逐步構建“數字集團”,努力實現業態更新。大力提高數字技術在集團生產和管理過程中的運用水平,大力提高信息鏈在產品策劃和市場營銷的服務水平,努力成為全國出版業有影響的擁有自主技術平臺的數字內容服務商。
五是外向合作戰略。積極主動地拓展對外合作的市場空間和業務領域,運用版權貿易、合作出版、圖書輸出等形式,使對外合作的業務量有較大的增長。要以集團的優勢與世界出版巨頭們構建戰略合作的平臺,構建為各出版社服務的信息平臺。
六是人才優化戰略。圍繞發展,選拔、引進、造就一大批政治堅定、業務精通的經營管理人才和業務骨干人才。要堅持以事業造就人才,以環境凝聚人才,以機制激勵人才,以制度保障人才,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韓潮)
長江出版集團:年度盤點亮點多
本刊訊2005年是長江出版集團第一個完整的工作年,是省委領導提出的“一年打基礎,兩年有轉機,三年出現明顯變化”的打基礎之年。回顧2005,長江出版集團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發展,凸現了多個亮點:
1.集團經營實現恢復性增長。2005年集團止住了經營上逐年下滑的趨勢,已走出谷底,整體以5000萬元的趨勢回升,實現恢復性增長。
2.集團圖書零售市場占有率排名上升5位。根據“北京開卷圖書調查機構”有關統計,2005年11月份集團在整個圖書零售市場的占有率為1,21%,在全國主要出版集團(局、總社)中有三個月排名第11位,長江文藝出版社與美術出版社名次較靠前。
3.省新華書店集團的改革取得階段性進展。2005年10月,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公司初步完成公司管理模式與組織機構的“雙調整”、崗位和人員的“雙精簡”、績效考核體系和薪酬制度的“雙重建”、管理人員與員工的“雙競聘”四項改革內容。
4.加強管理初顯效益。2005年集團費用為2.7億元,較2004年的3億元減少了3000萬元,減幅為10%。2005年,湖北美術出版社降低費用38%,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降低費用22%。
5.《張居正》、《狼圖騰》獲表彰。《張居正》以高票獲茅盾文學獎,《狼圖騰》成功轉讓英文版權,這兩本書被評為2005年度全省文化建設11件大事之一。
6.延伸產業鏈邁出新的步伐。12月6日,長江出版集團與湖北海豚卡通有限公司正式簽約,合資成立湖北海豚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7.盤活閑置資產.長江崇文廣場等順利開業。將湖北出版文化城賣場打造成了集圖書、購物、娛樂、餐飲于一體的大型現代購物休閑文化商城——長江崇文廣場。
8.《大家文摘報》躋身國內同類報紙前列。集團旗下的《大家文摘報》以周發量60萬份,居于國內同類報紙的前列,在文摘報中排名第1位,在全國性周報中排名第3位。
(宗荷)
湖北長江出版集團重獎金牌員工
首屆金牌員工獲得者:王開元(湖北美術出版社副社長)、安波舜(長江出版集團北京圖書中心主編)、尹志勇(長江文藝出版社第五編輯室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