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川
初中物理知識點分散,涉及的內容多,復習時間短,總復習時難度較大,應該從宏觀(整體復習方案)、微觀(課堂教學模式)及學生心理等方面進行優化調控,以提高復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上幾個方面談談我在初三物理復習中的實踐和思考。以達到拋磚引玉之目的。
一、制定嚴密的計劃。采用“三輪復習”法
近年來,中考改革一直在穩步推進,無論在招生制度還是命題指導思想、考試內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有所變化。等級制雖淡化分數差異,本質上仍是應試考試;命題的指導思想中,強調應有利于高中教育的普及,換言之,試題應有利于提高及格率(降低難度);試題的內容充分體現生活和物理、實驗探究(注重能力)。雖然現在中考有所改革,從宏觀上進行“三輪”復習仍是必要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考復習前備課組應制定嚴密的計劃,做好復習進度計劃。
考試計劃:復習過程中的階段性過關考試(如力學、電學部份),由學科自主安排;校質檢、市質檢、縣質檢、模擬考試。由年段統一安排,達到以考促讀,以考促練,強化鞏固,及時反饋。
復習計劃:采用“三輪復習”法,復習中進行知識點、知識鏈、知識網的梳理和構建,融會貫通;要不漏知識點,多練考點,強調重點,突破難點;注重把社會生活和物理知識有機結合,把基本實驗和探究結合于復習中。
第一輪:抓住課本,夯實基礎
目前的中考物理試題,基礎題面廣量足,而一些綜合題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三基)的綜合應用,因此抓好基礎是關鍵。進行課本的精讀、精記、精講、精練,復習應立足課本,依據《課標》和《2006年福建省初中物理學業考試說明》。
1、以“讀、講、練”為主線
復習按課本順序,依據市編指南進行,精選一套章節配套練習進行訓練。復習每章前,應要求學生進行課前準備;講授時,對知識點要認真梳理、細致到位,注意知識結構化,菜單式板書,進行前后知識聯系,形成網絡,便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講解配置的例題,應結合學生的生活,選自課本、中考題。有針對性,便于學生理解應用:對于一般性的考點通過啟發式問答再現,對于考點中的重點、難點要以例題形式出現、并進行黑板練習。課外作業、練習反饋。
2、將基本實驗和探究結合于復習中
復習課形式單調,枯燥無味,知識容量大,眾多的知識點如果僅靠老師在課堂上“灌輸”給學生。變成新課的“濃縮”,學生必然是被動的,也是無效的,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動眼、動腦、動手,分析討論問題,融入于教師的引導中,除采用各種復習方法、復習技巧外,實驗的結合是較好的方法。可行的操作是,基本實驗儀器、基本操作、實驗探究以師生隨堂演示為主。實踐證明,學生的興趣濃厚,課堂效率較高,同時,老師又順利地進行實驗專題復習。
如“密度和浮力”復習。測小石頭的密度,可以把天平、量筒、密度測量等知識貫穿始終,比紙上談兵有更大的說服力;測浮力時,可選用器材:彈簧稱、溢水杯、盛水杯、燒杯、量筒、浮體、同體積的銅塊、鋁塊、汽油、水、密度計,進行彈簧稱測浮力,驗證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與浸沒深度無關,不同物體浮力只跟液體密度、排開體積有關,多種方法測液體密度等實驗。通過實驗能突破學生在浮力知識中的難點:理解浮力知識,減少解胚中的失誤。
習題實驗也可以進行課堂演示。如小實驗、物理量測量、電路開關操作、電路故障等:可以用光盤播放演示實驗,配合復習;還可以提供實驗器材,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自主實驗。第一輪復習中,盡量讓學生做到記憶要扎實,解題要規范。方法要講究。第二輪:把握重點,專題復習1、“板塊式”結合中考題型進行專題復習教師應充分備課,精選題目,從整體上掌握復習重點。打破教材的章節順序,內容以力(聲)學、熱學、光學、電學、信息材料能量五大板塊,對每塊的重點知識、熱點知識進行專題練習(如自選器材小實驗,測密度實驗,伏安法實驗,壓強計算,功、功率、機械效率計算,串、并聯電路計算,電功、電功率計算等),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與練習來完成,同時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增強知識廣度。注意以學生為主體,以練為主,以講為輔,采用精講巧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掌握解題方法。
2、進行整卷的訓練,提高解題的熟練程度和準確程度
讓學生通過試卷的反復練習,能充分熟悉中考試題的題型、題量、知識的重難點、考點的分布,達到熟能生巧、舉一反三。講解時要注意一題多解,要搜集補充具有代表性新穎的練習題,開闊學生的視野、思路,培養解題的靈活多變性。講、練、考在此有機結合,集中強化,要注重對每次考試進行分析、評講、反饋,不斷總結,反復提高。
評講試卷是學生發現錯誤、糾正錯誤,達到正確理解的手段之一,教師重點講規律、講方法、講思路。講評試卷應注意:一評學生帶有創造性的解答;二評學生混淆不清的錯誤;三評帶有共性的錯答。
第二輪復習中,讓學生做到解題要熟練,思維要活躍。方法要創新。
第三輪:針對考點,模擬訓練
進入六月份,各縣市的質檢卷,模擬試卷較多,應注意信息搜集分析,找出共性,突出考點,針對性訓練,從中感悟新穎的試題,能力的試題,創新的試題,哪些題型有所欠缺,訓練不夠,哪些知識有所遺漏,都應及時調整復習對策。經過前兩輪的復習,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解題能力的培養都有所提高,但由于臨考,心理越緊張。因此仍要進行必要的適應性訓練或模擬訓練。應主動與學生溝通,給學生一種信息,我們的復習準備比較到位,能輕松應對中考,以提高學生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使學生進入考場時有一種熟悉感,適應感。
二、實踐中的若干措施和策略
1、復習物理概念、規律,力求做到“五會”
第一輪中將復習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規律。而這些概念、規律,是解決各類問題的基礎,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應力求做到“五會”:
(1)會表述:能正確地敘述概念、規律的內容。
(2)會表達:明確概念、規律的表達公式及公式中每個符號的物理意義。
(3)會理解:能掌握公式的應用范圍和使用條件。
(4)會變形:會對公式進行正確變形,并理解變形后的含義。
(5)會應用:會用概念和公式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和計算。
復習中。我主要把力學、電學物理量相關知識要點進行列表比較并印發給學生,便于學生查閱比較,記憶理解。2、采用比較法進行知識點的比較,復習中使用頻率較多,比較,可使知識概念清晰、脈絡分明,使學生易于記憶理解,減少記錯記混,提高復習效率。初中物理知識點中,有很多的“近似點”(如誤差和錯誤、高度和深度、豎直和垂直、面積和受力面積、質量和重力、壓力和壓強、阻力和摩擦力、慣性和慣性定律、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等),要進行比較區別;有很多的“異同點”(如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壓力和重力、浮力問題中的V排、V物GV排GV物、漂浮和懸浮、反射和折射、凸透鏡成像、熱量和熱能、蒸發和沸騰、汽油機和柴油機、電流表和電壓表、伏安法測電阻、電功率、串聯和并聯、電動機和發動機等),要進行比較辨別;還有一些“模糊點”要轉化(如實像和虛像、密度、電阻、比熱、熱值的物理含義)。
進行比較時,要精選實例,根據知識點容量,可啟發式點撥,也可以列表式對比,如公式比較,電學實驗探究比較。
3、適當歸類,把知識條理化和系統化
在專題復習中,歸類特別重要,可以把相關知識縱橫聯系,便于進行分析、比較、綜合、舉一反三,又能突出重點、考點。
(1)數據記憶類:聲速、光速、標準氣壓值、g值、冰點、沸點、比熱、電度、電壓值等。
(2)畫圖識圖類:畫力的示意圖、力臂、繞線圖、光路圖(反射、折射、平面境、凹、凸透鏡)、時溫坐標圖(溶化、沸騰)、電路圖(串并聯、家庭電路)、磁感線圖(安培定則)等。識別儀器裝置圖、實驗圖、電路圖、坐標圖(t-v、t-s、V-m、U-I,t-Q、h-p、t-W、時溫圖)、圖表分析等。
(3)概念規律公式計算類:密度、壓強計算,速度、功、功率、機械效率計算,串并聯電路計算。電功、電功率計算等。
(4)儀器使用讀數類:刻度尺、秒表、天平、量筒、彈簧測力計、壓強計、溫度計、體溫計、電流表、電壓表、變阻器電阻箱、電能表、銘牌意義等。
(5)實驗探究類:(迷你)小實驗、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開放性實驗等。
(6)時政生活類:時政、科技、人文、生活和物理等。
(7)圖文閱讀類:閱文、閱圖、學科滲透等。
(責任編輯:陳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