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一個名叫艾哈邁德·法迪爾·卡雷勒的約旦人只身來到阿富汗。他剛剛從約旦監獄出來,鐵窗生涯更堅定了他的“圣戰”信念,他決定在異國他鄉打造另一番天地。他在阿富汗西部建立了一個與“基地”有聯系的武裝營,并給自己取了一個化名——阿布·穆薩卜·扎卡維。改頭換面后的扎卡維也許沒想到,三年后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竟成就了他的“圣戰”夢想。在伊拉克戰后亂局中,扎卡維這個名字的“恐怖人氣”迅速躥升,成為國際恐怖組織的領軍人物,坐上了“基地老三”的交椅,身價也追上了本·拉登,懸賞金額達到了2500萬美元,還登上了一些媒體的風云人物榜。

扎卡維的名字首次引起公眾注意是在2002年10月,美國外交官福萊在安曼遭到槍擊身亡,作為此次槍擊事件的幕后策劃人,扎卡維被約旦法庭缺席判處死刑。美國總統布什在一次講話中提到了他。
扎卡維是在美國推翻塔利班政權后離開阿富汗的,他曾與“基地”組織其他成員在坎大哈活動,但由于勢單力薄,他很快轉移到了伊朗,隨后來到伊拉克北部地區。伊拉克戰爭爆發后,扎卡維躲在兩伊邊境的山區,待時機成熟,便把襲擊目標鎖定在駐巴格達的聯合國機構和伊拉克什葉派領導人身上。2003年8月19日,聯合國駐巴格達總部遭到自殺性炸彈襲擊,23人死亡,聯合國伊拉克問題特別代表德梅洛遇難;十天后,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委員會領導人哈吉姆遭汽車炸彈襲擊身亡,另有多人喪生。很快,扎卡維組織旋風般崛起。
自從有了扎卡維,伊拉克上空便多了一片恐怖陰云。2004年和2005年,扎卡維在伊拉克邊境及境內中心地帶發動多起襲擊綁架事件,造成的后果大多是血腥和驚人的,尤其是他實施的“斬首”行動令人“觸目驚心”:2004年6月22日,韓國人質金善日被斬首;6月29日,兩名保加利亞司機在前往伊北部城市摩蘇爾途中被綁架,不久被斬首。2004年10月,扎卡維宣布效忠拉登,并把自己的組織更名為“伊拉克圣戰基地組織”,拉登隨即任命他為“基地”駐伊指揮官。
扎卡維不同于拉登。拉登的“理念”是要激勵廣大穆斯林對美國和西方開展長期的“圣戰”,其行動目標也主要是針對美國和西方的“異教徒”。扎卡維短期的“抱負”是加劇伊拉克的亂局,挑起什葉派同遜尼派之間的“教派沖突”,為此他常常濫殺無辜,包括普通的什葉派教徒和宗教圣地。
自從有了扎卡維,駐伊美軍與其盟軍就多了一個重點追殺的目標。曾負責追捕本·拉登和其他“基地”組織高層領導人的一位美國軍官說,美軍為抓住扎卡維動用了數百名士兵、間諜、線人和情報分析員,耗資超過5億美元。
美軍多次展開空襲或突襲抓捕扎卡維,至少有三次可以抓到他,但均未能得手。2004年末,伊拉克安全部隊曾在費盧杰要塞抓到了一個人,但不知道他就是扎卡維,所以又放了他。2005年4月,美軍得到線報,稱扎卡維藏匿于拉馬迪一家醫院內,美軍隨后對這家醫院展開了突襲,卻沒有找到他,而扎卡維的確曾在這家醫院接受過治療。不僅如此,美軍還曾兩次發動針對“扎卡維據點”費盧杰的襲擊,結果都毫無所獲。
有人認為美國需要扎卡維。一名國際安全專家認為:“美軍的確在抓捕扎卡維,但如果抓住了他,美軍的手指還能在伊拉克指向誰呢?扎卡維實在是美軍留在伊拉克的最好借口。”扎卡維在伊拉克開始制造事端的時候,也的確幫了布什的大忙,因為美國正缺少能證明薩達姆和“基地”組織有聯系的證據。
扎卡維多次表示,不會讓美軍生擒,他身上綁著一條自殺腰帶,連睡覺也不摘下。扎卡維最終沒有被美軍生擒。6月15日,美軍向扎卡維藏身的房屋投擲兩枚500磅重型精確制導炸彈,將其炸死。關于他是如何被發現的,有諸多說法,有的說他手機信號被美軍截獲而招來殺身之禍;有說他被神秘人物出賣;還有說他的錄像暴露了他的藏身之地。
美軍的撤軍計劃已提上日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扎卡維死得倒是時候,至少美國為拔出深陷泥潭的雙腿,又多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也許是巧合,就在扎卡維死亡的當天,伊拉克總理向議會提交了久懸未決的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和國家安全顧問三大人選名單。
扎卡維死后,一家伊斯蘭網站有留言稱:雖然沒有了扎卡維,但會有2億個“扎卡維”前仆后繼。“扎卡維二世”也已經亮相,并親自將兩名被俘美軍“斬首”。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扎卡維死前已招募數百人,讓他們接受恐怖訓練,然后把他們派遣回各自國家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