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色柔亮輝煌,唱風莊重內在,唱功成熟老道,表演優雅細膩,在聲音軌跡的每一個點上都充滿鮮活的激情和對音樂的理解,使你不得不沉浸在他所營造的音樂境界中——這就是丁毅于2006年9月29日在北京音樂廳的音樂會給人留下的主要印象。在這臺音樂會上,被國外媒體譽為“威爾第式的英雄男高音”、被世界十大女高音之一的薩瑟蘭稱為“最好的歌劇演員”的丁毅,不僅演唱了諸如《花之歌》《女人善變》等西方歌劇的代表之作,充分地展示了純正的意大利的美聲藝術,而且還用美聲唱法演繹了《草原之夜》《小河淌水》等中國作品,使得這場音樂會既有西方美聲藝術的精華又有中國音樂作品的經典,給觀眾帶來頗具震撼力的審美體驗和藝術享受。此外,丁毅還與喬安娜?考爾、黃麗莉等中外歌唱家合作演出了西方歌劇《弄臣》《卡門》《茶花女》中的經典場幕,使觀眾對西方歌劇有了更為直接、更為生動、更為深入的了解與理解。作為這場音樂會的策劃及藝術總監,丁毅打破以往站在鋼琴前一首接一首往下唱的獨唱音樂會的模式,對這場音樂會做了新穎巧妙的設計——上半場,主要演員穿上歌劇戲裝,并有合唱團伴唱,將《弄臣》《茶花女》《卡門》中的經典片段用故事串起來進行演唱;下半場則以《在那遙遠的地方》《草原之夜》《訴說》《纜車》等中國民歌和中外藝術歌曲為主,其中與歌唱家張也合作的6首民歌聯唱,被編成愛情故事并附以雙人舞表演,《悲歌》則是與小提琴家薛偉的合作;返場曲目是他與在悉尼歌劇院多年的搭檔喬安娜?考爾共同演唱《我愛你中國》。如此的設計與安排,使得這場音樂會生動而不呆板,豐富而不單調,不僅給觀眾帶來聽覺享受,而且還給觀眾帶來視覺的享受,很符合中國大眾的審美興趣與審美口味。總體看來,這臺音樂會是一場高水平的藝術展現,是一次充滿探索精神的音樂創新,是東西方音樂、東西方文化的一次融合與溝通,其帶來的關于西方美聲藝術怎樣與中國聲樂藝術結合、中國聲樂藝術如何創新發展等問題的啟示意義超過了音樂會本身的價值。
丁毅為什么要開這樣的個人音樂會?其目的又是什么?筆者在對他采訪后有了清晰的答案。
一、讓美聲藝術成為中國大眾的藝術享受。丁毅在美聲藝術的王國里歷練了20多年,曾獲法國第六屆馬賽歌劇比賽的第二名,被久負盛名的悉尼歌劇院聘為首席男高音,獲得歐洲藝術委員會和意大利羅馬政府共同頒發的“藝術家成就大獎”,主演過《茶花女》《托斯卡》《鄉村騎士》《諾爾瑪》等多部經典歌劇的主角,作為這樣一個世界級的歌唱家,他對美聲藝術和歌劇藝術及其特有的音樂魅力和審美價值當然有著深刻的體驗和認識,因此,有著深深的“中國情結”的他愿意將西方的音樂精華以他的方式展現給中國觀眾,使他們學會享受美聲藝術和歌劇藝術。正如他在接受采訪時說的一樣:“作為一名歌唱家,無論在國外取得多大的成績,我也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長大的,因此我想把自己的藝術帶給國內的觀眾,讓更多的國內音樂愛好者了解歌劇藝術。當然,歌劇是西方的藝術,與中國人的文化與審美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國內能夠真正欣賞歌劇的觀眾不多,但是,這些美妙的音樂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中國人也應該享受這種藝術,因此,把自己的藝術帶給國內的觀眾是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丁毅改變了以往個人音樂會的模式,在唱西方歌劇的唱段時把三部歌劇的片段編成一個故事,主要演員還要穿上戲裝,在唱中國作品時,盡量選一些聽眾耳熟能詳的曲目,以使這場音樂會變得形式多樣和平易近人,盡量貼近中國觀眾的審美需求,以提高他們的審美興趣,引導他們更深刻地體驗和領悟美聲藝術和歌劇藝術的精美之處。面對自己這次音樂會的成功,丁毅深有感觸地說:“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受我的影響才喜歡上美聲藝術和歌劇的,因此,我想舉辦一些酒會,邀請一些企業家朋友一起欣賞音樂,慢慢培養他們的興趣。我還想在大學、中學舉辦一些普及音樂會,讓人們知道走近美聲藝術和歌劇藝術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我相信只要努力去做,所謂的高雅音樂是會成為平民百姓的審美享受的。”
二、用美聲唱法詮釋民族聲樂作品。雖然已是國際級的美聲歌唱家,但生長在大西北的丁毅對民歌和藝術歌曲始終有一種無法割舍的熱愛,那樸實自然、優美親切的旋律如天籟之音始終縈繞著他、激動著他、召喚著他,使他除了演唱歌劇之外,開始在各種音樂會上,特意安排一些演唱民歌或藝術歌曲的環節。丁毅說:“中國有許多優秀的歌曲,我對它們有著揮之不去的情結和深刻的了解,我希望用我的美聲唱法來演唱它們,使之煥發出新的藝術光芒,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它們。”正因如此,用美聲來演唱民歌和藝術歌曲便成為他的一種藝術追求和藝術實踐,在許多國內外的音樂會上他都演唱過《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牧歌》《北京頌歌》等作品,把他對中國民歌和藝術歌曲的熱愛和理解用歌聲深情地表達出來。在國內的一次大型音樂會上,他演唱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不僅成為壓軸曲目,而且還受到李嵐清等領導人的贊譽。在悉尼的一次音樂會上,他演唱的這首民歌同樣打動了聽眾而受到極高的評價。去年,盡管在悉尼歌劇院的演出繁忙,但他還是抽出時間回國,在《樂歌方志?山西篇》的音樂會上,與閻維文領銜演出山西民歌。在談到這次音樂會時,他說,“我的這次音樂會,民歌和藝術歌曲之所以占了很大的比例,原因就在于我喜歡中國的聲樂作品,并希望通過我的歌聲給聽眾帶來全新的享受。”其實,對于中國民歌和藝術歌曲的熱愛,丁毅并不局限于自己的演唱上,在他策劃的一些音樂會上他總是不斷構思新的藝術形式,使之更具藝術的生命力和沖擊力。比如,在去年的新春音樂會上,在安排《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一曲目時,他是這樣設計的:讓原生態歌手無伴奏地清唱一遍,然后由交響樂團伴奏用美聲演唱一遍,以便用不同的藝術手段充分顯示《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藝術魅力。在安排《我的祖國》這一曲目時,他是這樣設計的:由藏族、蒙古族、維族、彝族等各民族的歌手接續演唱,以產生出其不意的藝術效果,使我的《我的祖國》更具藝術的震撼力。對此,丁毅說:“中國的聲樂藝術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