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拍客網
手里有數碼相機、拍照手機、DV的年輕人,把平時拍的東西發布到網上與大家分享,于是就有了拍客網。拍客網最初就是個多媒體博客。慢慢地,拍客網變成了blog博客+SNS網上人際交往+社區,一不小心,拍客網把Web2.0的所有特征幾乎都占全了。
拍客網最初其實就是個多媒體博客,尹海龍對這個自己創造的概念很得意。
網上的美女經濟
拍客網走的是“美女經濟”路線—“我們網站上有很多美女博客,她們的照片是自己用手機拍了發到網站上來的,拍客網如今是網上美女聚集地。”尹海龍說。
男孩子有野心,喜歡足球、爭論、游戲,女孩子喜歡秀自己,愿意被關心、夸獎,需要哭、訴說、寫,網上應該有女孩子的一個空間,滿足她們娛樂、游戲、資訊的需要。
最初出于這種考慮,拍客網給女孩子們準備了一個個網上“小窩”,女孩子可以在自己的小窩里布置家具、打扮自己、設置背景音樂,把自己的照片發上來,并且可以在上面隨意書寫自己的心情日記。
慢慢地,拍客網上的美女多起來了——丑的下去了,美女才有人頂,在網上就是這樣。
慢慢地,男孩子也來了,他們喜歡看美女,喜歡給這些美女留言,更喜歡和這些美女聯系。或者留個小紙條,或者相約在拍客網的聊天室、聚樂吧。
于是,拍客網就成了blog博客+SNS網上人際交往+社區,一不小心,拍客網把Web2.0的所有特征幾乎都占全了。
在美女帥哥的帶動之下,拍客網人氣不錯。
人氣就是財氣,在其他Web2.0網站苦思盈利模式之際,拍客網理清了自己的賺錢思路。
首先是會員費。就像大學時的周末舞會,女孩子通常是不用買票入場的,在自己的網上小窩,她們可以盡情打扮、盡情起舞。男孩子們就要買票入場了,每月交幾元錢,才可以在網上安家,交幾個你喜歡來往的女孩子,可以給女孩子送禮,紳士般地陪女孩兒過生日、給她買花、送珠寶。當然,都是用F幣購買的虛擬物品。
其次是廣告與拍賣。上拍客網的甭擔心有清華的女博士,或者在其他論壇潛水的“恐龍”(網上稱相貌一般的女孩),這里都是些“哈日”、“哈韓”,對自己“下手狠一些”的愛打扮的女孩子,對化妝品、衣服、飾品廠商來說,這種營銷針對性極強。所以,拍客網拉了許多這種企業會員做廣告。除此之外,這些廠商幾乎每天都要拿產品在這里拍賣,包括手機和各種數碼產品。
再次,就是音樂與彩鈴。這不難理解,女孩子總要在自己的房間配上能體現自己心情的背景音樂,拍客網如今開始了與滾石、華納等唱片廠商的合作。
此外,無線與移動,包括短信、圖片,以及迎合美女帥哥們的個性定制業務,也吸引了大批合作廠商,給拍客網帶來可觀的利潤。

定位的一波三折
拍客網是在2005年建立起來的一個區別于普通博客網站的社區———這里不僅依靠文字來描述自己的博客,它更強調圖片、音樂、視頻和移動博客等功能來塑造個性空間。
尹海龍曾經在清華同方、SK等公司任職,做過中國最早期的CP(內容提供商)。2002年他拿了一些韓國明星的版權開始做CP,做了一年多后積攢了幾十萬塊錢。2004年第一次開辦了移動博客人際網絡,但由于第一次經驗不足,不到半年左右就資金斷裂。“那個時候困難到連工資也發不出來,真的很難”。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尹海龍與深圳至高通信進行磋商,雙方達成意向,至高同意投資給他,公司這才有了轉機,此后尹海龍開始重新規劃發展。
而在運營過程中,由于拍客網以照片為主的性質,致使很多男性用戶喜歡上傳各種各樣的內容,包括色情相關的內容也都“毫無顧忌”地上傳,此舉自然也給拍客網帶了很多麻煩。
“當時公司內部也開始發生意見分歧,一種意見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內容不過分就不用刪除,因為這些內容帶來很多流量,網站排名上升很快,而且刪除工作量很大,沒有必要,支持這個意見的占大多數。另一個意見是要刪除,因為網站要維持健康的文化,當時下決定很難。但我們最終選擇全部刪除,我認為網站要做大一定要走健康之路。這樣大概過了一個月后慢慢我們網站的文化建立起來了,上傳色情圖片的人自覺沒意思,慢慢都退出去了,如今女網民真實照片最多,女性用戶比例遠高于男性用戶,這可以說是當初下的賭注成功了。”尹海龍想起差點被監管部門盯上的那一幕,感覺仍然有些驚心動魄。
“是不是真實的,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尹說,“包括一些虛假信息,統統沒有市場,設在拍客網上的小窩,處處體現的是精致、浪漫、健康”,這是尹為拍客網定下的企業文化基調。“歡迎美女,但要真實。”真實是尹海龍的堅持。
歸類到Web2.0的拍客網,便與Web1.0時代的門戶網站狂轟濫炸投廣告吸引眼球作推廣不同,更多靠的是口碑營銷,或者說是“病毒營銷”。在網上設了小窩的這些年輕人,會拉自己的朋友來串串門。
“病毒源是健康的(信息與圖片真實),傳播節點是合理的(喜歡設計、喜歡秀自己的年輕人),傳播體系是發散的,只要我們把技術做好,一切都很順暢。”尹海龍說。
“myspace就在美國成功了,我們原先說要做中國的myspace,一看許多Web2.0都這么說,我們不說了。”有過幾年在韓國留學經歷的尹說,在韓國,4700萬人中,在“其賽我”網上有自己空間的有1500萬,連總統在網上都有自己的“小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