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指揮原理最早出自法國管理學家亨利·法約爾的《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一書。書中法約爾提出了管理中應遵循的14條基本原則,對于統一指揮他認為應做到“無論對哪一件工作來說,一個下屬人員只應接受一個領導人的命令”。同時指出“如果這條準則受到破壞,那么權力將受到損害,紀律將受到危害,秩序將受到擾亂,穩定將受到威脅”;“如果兩個領導人同時對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行使他們的權力,就會出現混亂;如果事情繼續下去,混亂便會加劇,就像一個動物機體受到外界物體侵害那樣出現癥狀”。統一指揮在管理實踐中是一項普遍的、永久必要的準則。與這一原則相關的還有統一領導原則。
職能職權與直線職權相對,又稱為職能職權,是指直線人員把原來由自己行使的直線權力委托給參謀人員去行使,使參謀人員也具有命令指揮的權力。如果徹底地貫徹統一指揮原則,這些權力本應由直線主管行使,但由于種種原因(如缺少相應的專業知識等),往往由他們的上級將這一權力授予參謀部門主管。從原理上來說職能職權是一種授權,與統一指揮并無矛盾的地方,但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各種因素,特別是因職能職權不清造成多頭指揮、效率低下的現象,某種條件下已經成為職能管理所無法克服的弊端。本文就此問題加以分析,并從中找出解決的方法。
首先,我們先分析職能職權與統一指揮之間逆力易出現的空間。一般說來,這兩者之間出現逆力時多表現為以下三種現象。
一是業務部門就某事受到了上級業務部門主管與分公司負責人的雙重領導。這一前提是指分、子公司的某一職能部門雖處在公、子公司管理者的直接指揮下,但由于其業務的內容受上級公司相對應的職能部門影響,特別是某些職能部門因業務性強,其行政上級往往不能充分實現業務上的指導時,分、子公司的職能部門易被多頭指揮,并因不同指揮者對業務的不同理解,從而產生職能職權與統一指揮之間的逆力。
二是職能部門在某一期間被授權介入直線部門指導特定的事件,易出現直線部門負責人及職能部門相關人員的雙重管理。此時由于業務單元的利益受職能部門影響(如本級人力資源部門進行年度考評),或是業務單元因相關的職能理解上發生偏差等原因,就該特定事件職能職權與統一指揮之間易出現逆力。
三是其他因人為因素造成職能職權與統一指揮之間出現逆力的情況。這一條件多因個人因素發生,并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督而得以存在。如某行政部門員工為爭取獲得某一福利名額而放松對相關部門員工的考勤等。
通過分析,本文以為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造成上述現象的出現。
主觀上的因素是目標出現偏差,客觀上的因素則是權責界定不清。就此問題,解決方案是在工作(崗位)分析的基礎上實現流程再造。其中工作(崗位)分析是保證實現管理實現的節點,即管理對象通過歸納后形成基本單位。其次流程再造是將這些基本單位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實現從職能管理到面向業務流程管理的轉變。
具體的做法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步驟:
一是做好權責界定,進行工作(崗位)分析。工作(崗位)分析是指對組織內各個特定的工作(崗位)做出工作職責、任務、內容等方面的明確規定,并確定完成這一工作所需的條件和行為的過程。其成果是制定出詳盡的崗位(工作)說明書和崗位(工作)規范或任職資格。
進行崗位分析要做到權責界定清晰、具體。可以通過自主觀察與實踐,訪談在崗人員,分發調查問卷,結合在崗人員現場工作日記及崗位上發生的典型事件等方法收集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描述、修正,形成分析成果。同時,需要根據組織的調整、發展,特別是結合流程再造過程對崗位分析結果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
二是根據工作(業務)之間的傳遞或轉移的動態過程,進行流程再造。業務(管理)流程再造是一項系統工程,從組織的架構和人事方面講,因為流程是穿越各個部門的重組,必然會牽扯各個部門的工作以及利益。這一過程應遵循以下五點原則:一是以組織目標為導向調整組織結構。二是最高管理層要具備決心和戰略愿景。三是要確認核心流程,在此基礎上進行規劃和業務流程的再設計。四是組織要進行相應的配套變革,尤其是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變革。五是建立通暢的交流渠道,加強組織內溝通,保證持續改進。
同時,在業務(管理)流程再造的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協調各方面的工作和矛盾,其中有一些促進業務(管理)流程再造成功和導致業務(管理)流程再造失敗的關鍵因素,我們應特別關注。
一是高級管理層的充分支持。二是業務流程再造項目組成員應以適合新的流程需要為原則,在此特別要注意的是在現有工作環境下表現最出色的成員往往因不適應職能管理向流程管理所進行的徹底改造而出現逆反應。三是業務流程再造項目組成員外部的授權和內部的溝通應當充分。四是新的業務流程管理培訓及時有效。五是硬件的支持充足,一方面是財務有足夠的預算,另一方面是IT因素要充分發揮功效。六是業務流程再造項目要在管理和薪酬制度和激勵機制上適應新的變化。七是要重視建立適應新業務流程的企業文化。
(作者單位: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