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相對緩慢,服務貿易發展不平衡,結構不合理,總體發展水平偏低。尤其是現代服務貿易處于低水平發展狀況。這就迫切需要對現代服務貿易發展進行戰略選擇。
一、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轉變
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應盡快改變服務貿易發展思路,在服務貿易發展中,要建立現代服務貿易體系。目前,應實現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三大戰略轉變:
(一)把人力資源優勢轉變為服務貿易優勢
努力實現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轉變,把以普通型勞動力資源為主的傳統服務貿易輸出轉變為以技術知識型勞動力資源為主的現代服務貿易輸出。當前,中國已經具有發展技術知識型人力資源為主的現代服務貿易的基礎和條件。
近十幾年以來,中國高等教育飛速發展,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人數為338萬,已經具有較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大力發展金融、醫療、教育等現代服務貿易,實現由以普通型勞動力資源為主的傳統服務貿易向以技術知識型勞動力資源為主的現代服務貿易的戰略轉變,擴大知識型服務貿易出口,積極開發新的現代服務貿易國際市場。
(二)把對外政府援助行為轉變為對外服務貿易行為
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水平與發展中國家相比,在很多領域具有明顯優勢。因此,必須把發展與發展中國家的現代服務貿易,作為中國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重點。
長期以來,中國對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大量各種援助。在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市場化的今天,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大量的政府援助,不符合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和國際關系發展大趨勢。中國繼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大量的政府援助有三大不妥之處:一是不符合中國國情。近十幾年,盡管綜合經濟實力逐年提升,但是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和經濟水平有限,尤其是西部地區和8億農民的總體生活水平并不高,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大量政府援助,不符合中國的實際能力。二是不利于發展2cce8df7840edf67cae8da18faf7f523國家之間的正常關系。國家之間關系是以經濟合作和貿易交往為基礎的,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大量政府援助是一種政府政治行為,不屬于國家貿易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影響了國家之間的正常關系的發展,甚至制約國家之間正常的經濟合作和貿易交往。三是不利于提高政府援助效益。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大量政府援助,其中大多數是無償援助或低價幫助,由于有些受援國認為其他國家的政府援助來的容易,往往不珍惜援助國的援助行為,造成援助效率低下。
如果把對外援助行為轉變為現代服務貿易活動,一是可以擴大中國現代服務貿易規模;二是可以維持正常的國家關系;三是可以實現資源互補,互取所需;四是可以充分發揮中國現代服務貿易資源優勢;五是可以減輕中國的經濟負擔。因此,要根據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市場化大趨勢,適當減少對外政府援助行為,把發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現代服務貿易作為對外合作的戰略重點。
(三)把對外交流活動轉變為現代服務貿易活動
文化貿易是現代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必須把文化貿易作為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戰略領域。當前,中國與世界各國尤其是與發達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活動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水平。但是,中國的對外文化活動僅僅停留在文化交流的層面,絕大多數屬于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性質,不具有主體性貿易地位。也就是說,這些現代文化交流活動僅僅是中國對外政治經濟關系的附屬物,處于配角地位,而不是中國現代服務貿易的一個組成部分。
目前,中國對外文化活動與國際文化貿易的發展狀況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如何擴大中國對外文化貿易額,是中國完善現代服務貿易結構和發展現代服務貿易的戰略任務。
從完善服務貿易結構和推動服務貿易發展的角度,我們應該轉變對外文化交流觀念,確定文化服務貿易在對外文化交流合作中的主體地位,把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作為對外現代文化服務貿易活動,提高企業在文化服務貿易中的地位,實現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產業化。
二、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選擇
(一)積極利用國際資源發展現代服務貿易
中國應該把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作為今后一個時期對外開放戰略的重點,使現代服務業成為中國吸收外資的主要領域。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服務貿易部門開放覆蓋率為60%。這還不能滿足服務貿易發展的需要,應該進一步擴大現代服務業的對外開放程度。目前,外商直接對華投資的三分之二仍然集中在制造業。因此,各級政府應該采取相應的產業政策措施,大膽引導外商直接投資進入現代服務業,鼓勵外資從事現代服務貿易。
通過利用國際資源和外資力量,加快國內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高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的能力,使中國成為全球現代服務業外包的重要基地;在現代服務貿易領域,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中國現代服務業經濟的迅速發展。
(二)把信息技術服務貿易作為發展現代服務貿易的戰略重點
對外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選擇,要根據現代服務貿易領域的發展空間、技術含量、市場價值來確定。我們認為,信息產業技術服務貿易擁有這些特點,可以作為中國對外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選擇重點之一。
在現代服務貿易領域,隨著全球信息技術產業高速發展,信息技術服務貿易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已經成為世界服務貿易發展的“領頭羊”,而且其技術含量高、價值也頗高。尤其是服務應用于各個經濟部門和生活領域的“軟件業”,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競爭的服務貿易重點市場。因此,把信息技術服務貿易作為中國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重點是不可避免的。
(三)積極拓展對外醫療衛生服務貿易
醫療衛生業是重要的現代服務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只重視援外醫療工作,而忽視了醫療服務貿易的發展,使中國豐富的醫療資源在國際社會和國際醫療市場的作用受到限制。
目前,中國醫療衛生專業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約有20萬人。如何充分利用豐富的醫療資源,開拓國際醫療衛生產業市場,促進現代服務貿易的發展,是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性問題。我們認為,必須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業在對外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地位:一是轉變觀念,在重視援外醫療工作的同時,強化發展對外醫療服務貿易,把醫療服務貿易當作重要的現代服務貿易產業來對待;二是提高中醫中藥產業的國際化水平,盡快把中醫中藥服務業推向國際醫療市場,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醫療市場;三是調整援外醫療政策,在擴大發展中國家的醫療服務領域的基礎上,適當減少對外醫療援助規模;四是通過醫療服務的高質低價方式,搶占國際醫療市場,尤其是要擴大與發展中國家的醫療衛生服務貿易。
(四)把高等教育作為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新領域
在21世紀,高等教育產業化、國際化和服務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2006年5月,英國大學聯合會公布的《英國高等教育機構的經濟影響》的調查稱,高等教育每年為英國創造450億英鎊的產值,其重要性已超過航空業和制藥業,僅次于法律服務業與金融服務業。這份報告說,英國高教產業擁有28萬名全職教職人員,占全國整體勞工人數的1.2%,每年的出口收入達36億英鎊;在過去4年中,高教產業為英國經濟創造的產值增加了100億英鎊。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已經具備走向產業化、國際化和服務化的基礎和條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高等教育的實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專業結構和教育方式日益向國際現代高等教育靠攏,在很多專業領域已經具有國際競爭能力。
我們應該盡快把高等教育納入現代服務產業體系,進一步擴大高等教育的開放程度,把高等教育推向國際現代服務產業市場。目前,應該采取四項措施:一是適當簡化高等院校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審批手續,擴大高等院校招收留學生的規模;二是加大高等院校的國際宣傳力度,提高高等院校的國際知名度;三是針對國際社會的需求,增設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四是通過高等教育機構與國內外企業的合作,特別是與大企業、大公司的合作,提高高等教育對國際社會的服務能力。通過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提高中國現代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五)把體育文化貿易作為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戰略領域
推動體育、文藝、影視等現代文化產業的國際化,把文化產業作為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戰略領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顯示,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文化貿易總額持續上升,至今已經超過4000億美元。因此,通過體育、文藝、影視等現代文化產業發展的國際化,是中國完善服務業結構和發展現代服務貿易的戰略任務。
近十年來,中國與世界各國尤其是與發達國家的體育文化交流與合作活動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水平,體育、文藝、影視等文化產業貿易也有較大的發展,在體育、文藝、影視界有一批名人進入國際文化產業,并獲得了良好的貿易收益。但是,在總體上,中國體育、文化產業貿易發展并不理想。2004年,北京市就向國外派出61批演出團隊,658人次;引進團組83批,1190人次。表面上看,進出口批次相當,但中國演出團隊出國演出收入一般平均每場不到3000美元,而國外同等團隊來華演出,每場酬金多在三四萬美元。因此,如何提升中國文化貿易的價值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調整中國服務貿易結構的過程中,不能忽視體育文化服務貿易的發展,應該把體育文化貿易放在現代服務貿易戰略總體中去考慮,適當強化體育、文藝等文化貿易在現代服務貿易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我們認為應該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轉變觀念,把文化交流作為文化貿易來對待,突出國際市場經營操作行為;二是要建立體育、文藝界的明星培育體系和機制,為開拓國際文化產業市場奠定基礎;三是要加大國際明星的市場宣傳力度,提高文化產業在國際社會的貿易價值和市場效益;四是要放松體育文化貿易的政策管制,為現代文化產業國際化創造寬松的環境與條件。
(作者單位:蘭州商學院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