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級價格主管部門按照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農資市場秩序工作方案》的部署,認真開展化肥價格專項檢查,重點對2005年以來化肥生產、經銷(包括進口經銷企業)和個人經營者執行化肥價格政策以及化肥優惠措施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各地在檢查工作中建立工作責任制,層層落實工作目標,切實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化肥等農資價格問題,確保專項檢查取得成效。通過開展專項檢查,發揮了價格主管部門在化肥市場監管中的職能作用,督促了化肥生產經營各項優惠措施落實到位;監督化肥的政府指導價和干預措施落到實處;規范化肥生產經營者的價格行為,建立正常的化肥市場價格秩序,有效遏制了尿素等化肥價格的上漲勢頭。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提供的監測數據,今年1—6月,全國尿素平均零售價格為1860元/噸,比上年同期下降1.07%。從今年各地農資市場反饋的信息是:肥多了,價穩了,農民群眾比較滿意,種糧積極性普遍較高。
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在開展農資市場價格秩序整治工作中突出做到“四個結合”:
一是重點檢查與市場巡查相結合。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在組織檢查中注重實效,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抓住影響化肥價格上漲的關鍵因素,提高專項檢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天津市物價局在檢查中做到“三個突出”,即:突出政策落實,把落實國家一系列穩定化肥價格政策措施的實施情況作為檢查重點;突出重點單位,在檢查中選擇重點化肥生產企業、批發企業和農民集中的鄉鎮零售網點作為重點檢查對象;突出重點品種,對農民需求量大的尿素、磷酸二胺等化肥品種進行重點檢查。通過對政策執行情況、重點單位以及重點品種進行集中檢查,有效保證了市場化肥價格的穩定。。四川成都市物價局在春耕化肥銷售旺季,組織10個巡查組,集中對已經建立化肥直銷網絡進行拉網式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流通環節帶有普遍性和苗頭性的價格問題,在對四川省農資公司等23個企業進行檢查時,發現這些單位的化肥進價和批發價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市場價格有所波動,巡查組當即對全市化肥的總經銷、總代理、配送中心,以及連鎖經營單位進行緊急協調,通過開展政策宣傳、提醒告誡等方式,促使化肥生產經營單位自覺執行價格政策,確保了全市化肥市場價格保持基本穩定。
二是檢查源頭與規范流通相結合。在檢查中,各地集中力量狠抓源頭,狠抓市場。為推動整個檢查工作的深入開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司直接組織遼寧、河南、山東、福建、四川、陜西省對部分化肥生產企業進行交叉檢查,發現部分生產企業擅自提高國家規定的最高出廠價格銷售尿素,以及價外收取“補價差款”、“裝車費”等,變相提高尿素出廠價格。為檢查化肥用天然氣價格執行情況,還組織對部分化肥用天然氣生產企業進行了檢查。同時,另外還組織地方對中化化肥公司、中農公司部分化肥經銷企業進行檢查,有力地推動了面上的工作。各地針對化肥流通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的情況,加大對化肥零售環節的檢查力度,有效地整治了化肥流通市場價格秩序。
三是重點監測與市場調研相結合。在今年的檢查中,我委要求各地在檢查中每月對重點監測的化肥生產和流通企業進行價格監測并上報情況,把監測與檢查緊密結合,密切關注、及時了解市場價格情況,針對市場動態安排檢查,有的放矢。如江蘇省物價局在調查時,了解到農民對農資價格有“三盼”:一盼化肥不斷檔,二盼化肥價格穩,三盼農資市場秩序好。因此,他們有針對性地提出把尿素和復合肥價格作為監管的著眼點;把差率控制和明碼標價作為切入點;把規范農資市場價格秩序作為專項檢查的目標。
四是標本兼治與價格服務相結合。各地在專項檢查中注重建立化肥價格監管長效機制,探索在新形勢下對化肥生產經營環節監督檢查的方式方法。如新疆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在專項檢查開展前,召開了主題為“政府服務,企業自律,穩定化肥價格,減輕農民負擔”會議,要求各地在化肥價格監管中,加強化肥生產經營者價格誠信建設,幫助指導企業切實做到知法守法,誠信經營,不哄抬價格,不搞價格欺詐。河北省部分市、縣組織開展創建“農資經營誠信單位”活動,督促農資經營戶把信譽放在首位,得到農民群眾的好評,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福建省物價局把化肥專項檢查與開展“價格服務進農戶”、“價格服務進企業”活動緊密結合,深入到田間地頭,把國家的農資價格政策送到農民手中,增強了農民群眾對農資價格進行監督的參與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把農資價格政策送到工廠,督促化肥生產企業自覺遵守國家規定的價格政策,不超過最高限價。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司石春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