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賄賂,當前中國社會的熱點名詞。因其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具破壞性,而被列為2006年中國反腐重點。
在海南,商業賄賂也勢頭兇猛。據海南省檢察機關提供的統計數據表明,2004年,全省共查辦賄賂案件48件56人,其中商業賄賂案38件40人,占79%。2005年以來,商業賄賂占了全省賄賂案件的九成。這樣的高比例,著實令人吃驚。
海南商業賄賂案主要發生于:金融信貸、工程承包、土地流轉、保險等領域,成為社會公害,成為公職人員腐敗的重要誘因。
四起商業賄賂案,涉案賄款高達220萬元
案例一:收200萬元“手續費”,開20單信用證
案發領域:金融信貸
作案人:李家祥,海南省工商銀行原國際業務部主任。
主要受賄事實:1992年8月,時任海南省工行國際業務部主任的李家祥,認識了海南昌隆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馬家仁,倆人成了“哥們兒”。1995年10月,該省財信公司總經理李家福想從省工行開立信用證“融資”,便請馬家仁出馬,與李家祥疏通關系。馬家仁為此向李家祥許諾:事成后給“好處”。李家祥答應開“綠燈”。1995年11—12月,該省財信公司通過偽造進出口貿易合同,以5個公司的名義,向省工商銀行國際業務部申請開出8單遠期進口信用證,金額共計3000多萬美元。李家祥違反規定,在沒有詳細調查這些開證企業的背景和資產的情況下,批準開出了這8單信用證。
1996年2—12月間,該省財信公司以同樣方法,再次申請開出12單遠期進口信用證,金額計3000多萬美元。李家祥又批準了。為感謝李家祥,馬家仁如約從該省財信公司的“手續費”中提出200萬元,分6次送給了李家祥。由于上述公司一直無力償還信用證款,該省工行陸續將未歸還的款項轉為貸款,后將所有貸款共計4.5億元人民幣認定為“損失類貸款”。2005年12月20日,李家祥終審被認定為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3年,剝奪政治權利4年。
案例二:行賄16萬元攬下4工程
案發領域:工程承包
作案人:洪一,海南省農行澄邁支行原資產經營部職員。
主要行賄事實:2001年,省農行澄邁支行資產經營部職員洪一對工程承包生意產生了“興趣”。動手前,他在該行人事處處長王文的身上下了“功夫”。在3年內,分8次將9萬元送到了王文的手上,開始了不可告人的“交易”。
經王文利用職權之便,洪一先后承攬到了4項工程。期間,洪一成功掛靠到湖南省對外建設總公司海南建設公司名下,獲得了施工資格。為此,他分3次向提供幫助的樂東縣農行行長陳春水送了3.2萬元。在獲得臨高縣農行的建筑裝修工程的承包權后,洪一又成功掛靠到海南省國營加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名下,獲得施工資格。為此,他分2次向幫助他的該行行長方國勝送了1.2萬元。
在取得五指山市農行的裝修工程后,洪一又通過該行行長黃昌德掛靠到海南省金長江實業有限公司名下。為此,他分2次送給黃昌德2萬元。承包樂東縣農行建筑、裝修工程后,為在工程中順利領取工程款,洪一分2次向該行財務部經理魏偉祥送了7000元。2005年5月13日,洪一因行賄罪終審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
案例三:挪用300萬元社保金獲6萬元“好處費”
案發領域:社會保險
作案人:司德運,原海口市農村社保辦主任;茹小妹,原海口市農村社保辦會計。
“在省農行臨高支行加來營業所存款,可獲高利息。”2003年8月底,得知這一消息,海口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局辦公室主任司德運動了邪念。局里的300萬元農村社保金便被“惦記”上了。司德運的消息來源于該局局長吳淑彪(另案處理)。為此,吳淑彪多次找省農行臨高支行行長陳建學(另案處理)“溝通”:300萬元社保金,可轉存到加來營業所。陳建學答應給吳淑彪好處費15萬元。事后,吳淑彪將好處費15萬元說成12萬元,與司德運、茹小妹三人碰頭商量:6萬元留給局里,其余6萬元分給司德運、茹小妹,每人得3萬元。2003年8月27日,海口市農村社保辦在加來營業所開立臨時賬戶。當天,司德運、茹小妹等從中國銀行海口市椰樹門支行將300萬元農保金轉到了加來營業所。此后,司、茹二人如約各得3萬元“好處費”,吳淑彪個人分得9萬元。經審判,2004年6月8日,司德運、茹小妹均因受賄罪,終審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6個月,緩刑3年。
案例四:代人征用土地,收10萬元“勞務費”
案發領域:土地流轉
作案人:林書毅,原海口市瓊山區文體局局長;周發紀,原海口市瓊山區計生局局長。
事發1993年,正值海南省房地產開發熱。瓊山縣紅旗鎮墨橋管區新宅湖村、福本村的一片土地被海南省金融實業發展公司(以下簡稱金融實業)看中。林書毅時任該鎮鎮委書記,周發紀時任該鎮鎮長。為了讓征地“順利”進行,金融實業的總經理曹定愛決定:在林、周二人身上花“心思”。在該公司的指導下,1993年4月11日,兩人分別以“林武”、“周君”為戶名,在當地一家信用社開設了活期儲蓄賬戶,等待事成之后,10萬元“勞務費”落入囊中。
于是,林、周二人在協調征地之事時格外用心。林書毅立即主持該鎮的聯席會議,商討并安排在該鎮墨橋管區蹲點的周發紀等人組成工作組,就征用土地的價格、土地面積、青苗補償費等問題,與新宅湖村、福本村的村民進行“協調”。征地的每一進程,周發紀均及時向林書毅匯報。在林、周二人的“努力”下,金融實業如愿以償,與紅旗鎮政府簽訂了《土地出讓協議》。1993年4月20日,金融實業以“勞務費”名義,向林、周二人的賬戶上轉進10萬元,兩人各得5萬元。2005年12月28日,林書毅、周發紀均因受賄罪,終審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
“權力尋租”是商業賄賂的重要原因
“權力尋租”是產生商業賄賂的主要原因。在經濟學家看來,權力尋租現象,即權力在追求經濟利益,不追求服務質量,使服務“口頭化”,而沒命地追求不正當的經濟利益,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腐敗,應該看到,在經濟活動中一些握有實權的官員,具有合法身份,他們自恃手中有權,作為收受賄賂的王牌,而且欲壑難填,胃口越來越大。請看以下幾例。
例一:年近55歲的海南省供銷合作聯社原主任謝宗林,可謂是權力尋租的高手。一天,供銷聯社的陳某來到謝宗林的辦公室,請求謝出面幫忙收購其和湖北省工商銀行置換的位于海南省文昌市的12幢別墅,以解決他個人債務。謝、陳二人一番竊竊私語之后,謝表示愿意幫忙。后來,謝通知供銷聯社所屬的外經公司吳經理近期設法收購文昌市的12幢別墅。幾天后,吳經理以1200萬元收購了這12幢別墅。陳某的個人債務問題轉眼間得到解決。陳當即表示給30萬元好處費以表寸心。工作了40余年的謝宗林離職半年后,東窗事發,2003年5月27日,因受賄、貪污罪被海口市中級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8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0萬元。
例二:海口市檢察院曾查辦過一起單位利用特權受賄的典型案件。據判決書認定,海南省工商經濟檢查總隊在查處以涉嫌銷售“三無”產品及標價不明為由,查扣了瓊海市偉華貿易有限公司約20余萬元的攝像機、手表等商品及現金25785元,執法人員聲稱須罰款10—20萬元。這可急壞了貿易公司老板王文偉。王找到經濟檢查總隊長周某某,提出“贊助”6萬元給經濟總隊,并懇求手下留情日后再行感謝。周滿心歡喜,當即同意。事后,經檢總隊對該公司的工商違法行為免予處罰,所扣的違規商品全部退還給當事人,所收取的瓊海偉華有限公司的6 萬元作為“贊助”費記入賬外賬。
例三:經檢總隊查獲了個體戶陳平昌銷售的過期大米80多噸,價值10萬多元人民幣,對過期大米全部就地封存。經檢人員聲稱要對其罰款10萬元,否則封存的大米將被拍賣。陳平昌要求經檢隊從寬處理,執法人員要求陳給經檢隊贊助6萬元,這事就算了結不再處理。陳當即答應,很快兌現。之后,經檢隊對陳平昌銷售過期大米的工商違法事件未作任何處理。
常言道: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80多噸保質期已過的大米陳平昌照售不誤,送出的6萬元,也不能白送,最終還得從80噸大米里賺回來。如此,經檢總隊名曰執法,實則是在褻瀆法律,利用特權大搞商業賄賂,撈取錢財,助長了違法商家的氣焰,難怪群眾議論,讓這樣的工商經濟檢查總隊來規范市場,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只能起到助紂為虐的作用。
最終,此案由海口市美蘭區法院做出一審判決:判處單位負責人周錦國有期徒刑7個月,判處被告單位海南省工商經濟檢查總隊罰金1萬元。
例四:海南省瓊海市石壁鎮五四農場準備更新一批橡膠樹,海南宏達公司的林某某得知消息后,便通過石壁鎮原鎮委書記黃聲存約請五四農場場長姚其法、場黨支部書記王錫光一起吃飯,席間,林某某說明來意準備購買橡膠樹,并希望姚、王二人支持。飯畢,林某某在飯店送給姚其法1萬元,同時送給王錫光5000元,很快,林某某順利地從五四農場購買了15000株橡膠樹。
2004年9月,為了整體承包五四農場,海南宏達公司的林某某開車到瓊海找到王錫光,在車上送給王錫光1萬元,并對王說,五四農場的承包要優先考慮我公司。后來,在發包過程中,王錫光等人瞞著農場職工,一直支持將農場發包給林的公司,最終宏達公司取得了對五四農場的整體承包權。
由于五四農場屬鎮、村委會、村民小組三級所有制性質,當農場職工事后得知五四農場被整體承包后,引發了失地職工的強烈不滿,上百名職工多次到石壁鎮鎮政府集體抗議討說法,并上書省、市有關部門及相關領導,致使案發。對于這樣一起損害農場職工利益的典型的商業賄賂案,瓊海市檢察院偵查終結并提起公訴后,2006年3月20日被告人王錫光以受賄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的刑罪。
例五:符某任海口市瓊山區紅旗中心衛生院院長期間,在為該院購買B超機過程中,接受貨主賄賂款2萬元;在紅明農場醫院工作期間,符某還于1993年2月收受當事人賄賂款2000元(本人得款1600元),與他人為不符合政策規定的陳某實施輸卵管吻合手術,符某在其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造成陳某超計劃生育第四胎的后果,其行為已構成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錯誤。事發后,符某于2005年7月1日將受賄款共2.2萬元上繳海口市瓊山區有關部門。之后,有關部門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僅給予符某開除黨籍處分了事。
強化權力制約機制,加大打擊力度,遏制商業賄賂犯罪勢頭
商業賄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這種現象無疑是經濟社會肌體上的一個“毒瘤”,其對“權力尋租”、特權思想、權力腐敗現象的蔓延,實際上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為此,應進一步強化商業交易中的權力制約機制,凈化交易市場環境,加大對此類案件的查處力度,打防結合。
第一,強化商業交易中的權力制約機制,凈化交易市場環境。遏制商業賄賂犯罪,應從權力制約機制入手。首先從商業企業內部著眼,將那些過度集中而又在交往中易發生賄賂腐敗現象的權力進行輪換行使,或分解成由幾個人、幾個部門或幾個層次共同掌管與行使,使權力行為的主體之間互相監督、制約,改變那種“一錘定音”的權力結構;同時要建立嚴格的權力行為責任制,規定權力運行的范圍,對于那些越權或瀆職的活動必須嚴肅追究責任。其次是要從外部著手,實行“兩公開,一監督”,充分發揮舉報中心的作用,將工程建設、土地出讓、醫藥購銷、政府采購、金融信貸等領域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各類問題的決策、執行與結果均公開于廣泛的社會監督面前,鼓勵、支持和保護群眾對商業交往中的賄賂即“權錢交易”現象的舉報,充分發揮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
第二,完善法律漏洞,實行標本兼治。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刑法》中,均有對賄賂行為的嚴厲處罰規定。但法律界專家認為,當前我國有關反商業賄賂的法律尚有漏洞。我國的刑法理論中,與受賄有關的罪名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二是妨害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和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受賄主體局限于國家工作人員,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
而實際上,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國家,各事業單位中的廣大工作人員都有可能成為受賄對象。現實中,諸如醫生之類控制采購權、主管權的,既非國家也非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已是相當龐大的一個群體,盡管腐敗行為早已在這個群體中泛濫成災,但正是由于我國刑法上對受賄主體身份的苛刻要求,使得大量受賄嚴重的非國家工作人員仍得以鉆法律的漏洞,逍遙法外。
在完善法律、嚴格執法的同時,還要加強監督和預防工作。將事前監督、過程監督和事后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監督的關口前移,強化主動監督,加強事前防范和過程監督,做到權力行使到哪里,交易活動延伸到哪里,對其監督就延伸到哪里。
當然,監督要突出重點。對重點部門、重點崗位、重點人員的行為和權力行使進行重點監督,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防范,防止權力的濫用和進行商業賄賂。
第三,采取對策,加大辦案力度,遏制商業賄賂犯罪勢頭。要遏制商業賄賂這種腐敗現象必須從兩個方面同時入手:既要嚴厲懲處那些以權索賄與受賄者,又要狠狠打擊那些施以錢物的行賄者。
(作者單位:海南省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