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經濟形勢跟蹤分析課題組
一、當前經濟運行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產能過剩問題日益突出,成為目前需要采取措施及時解決的重要問題
出現這次產能過剩問題的直接原因,是2003年部分行業,特別是上游產業部門的過度投資,雖然自2004年就開始采取措施重點治理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部門的投資增速過快的問題,遏制了這些部門盲目擴張的勢頭,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當時過度投資的長期效應現在還是不可避免地顯露出來。
出現產能過剩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有:第一,增長方式和結構方面的問題。我國經濟增長尚未改變比較粗放的方式,單位產出的資源、能源消耗水平比較高。經濟高速增長,對資源能源的需求旺盛,刺激了那些對經濟增長形成約束的上游部門的投資。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上游產品和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尚未理順,上游產品價格還存在某種程度的壟斷性和行政性,這也是刺激對這些部門過度投資的因素。盲目和過度的投資導致了今天的產能過剩問題。第二,經濟管理體制方面的問題。在目前我國的經濟管理體制下,地方政府有通過擴大投資迅速拉動當地經濟高速增長的傾向,試圖取得高于其他地方的增長。而由于發展上游產業具有控制資源的主動性并可能得到壟斷性收益,因此地方政府會動用其掌握的資源,例如土地和信貸來支持這樣的項目,以致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產能的過剩。這也是為什么當我們控制土地和信貸這兩個閘門后,能對某些部門的盲目投資產生較為明顯作用的主因。此外,多數上游產品部門的生產和銷售還具有比一般消費品多的行政性色彩,當出現產能過剩問題時影響會更嚴重。這也是為什么上游產品,如鋼鐵、電解鋁等,出現產能過剩時會引起管理部門的重視,而一般消費品,如空調、彩電等,出現產能過剩時主要通過市場來解決。第三,收入分配政策方面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的投資增長明顯高于經濟增長和消費增長,更高于居民收入增長。投資率居高不下,國內消費需求相對不足。這一狀況從供給結構性過剩和有效需求相對不足兩個方面引發產能過剩的問題。特別是二元經濟結構的存在,更可能加劇產能過剩問題的影響程度。
產能過剩問題會造成相關產品價格下跌,庫存上升,企業利潤減少,虧損增加,加大宏觀調控的困難。企業經營狀況的惡化還會進一步造成社會問題,可能增加銀行的壞賬和潛在的金融風險,加大社會就業的壓力。需要重視的問題是,目前產能過剩僅是某些部門的問題,影響程度相對有限。但如果不能及時妥善解決,使產能過剩從某些部門擴散到更多部門乃至全社會,則會形成宏觀經濟的通貨緊縮局面,這是我們需努力避免出現的局面。
(二)既要看到連續投資高增長引致的短期問題(產能過剩)和長期問題(投資和消費比例失衡),又要認識到當前保持投資適度增長的重要作用,避免經濟運行出現大幅波動
以房地產投資為例,一方面要清楚地認識到房地產價格中存在的泡沫成分;另一方面也必須防止房地產的宏觀調控降溫過度。從2005年第一季度末期開始的宏觀政策,重點在于控制投資規模,調整供應結構,穩定房價和規范市場行為。受此影響,房地產投資增速和房屋銷售價格指數也呈現出下降的態勢。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正處于首次購房需求和改善型需求為主導的階段,這個階段的顯著特征就是住房的消費需求呈現很強的剛性,在理順機制的條件下,加強對居民住宅的投資,應當成為優先選擇領域。此外,房地產業對消化產能過剩作用不容忽視。
從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看,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仍將延續投資主導型增長模式,這是由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進程的大背景所決定的,保持投資適度增長對于避免經濟運行出現大幅波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收入預期不穩,消費傾向繼續降低,削弱了經濟內生增長的動力
居民收入增長長期落后于GDP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長期落后于城鎮居民,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呈現持續擴大趨勢,城鎮居民內部收入差距也較為嚴重。收入差距擴大勢必使占城鄉人口相當比例的低收入階層有消費欲望卻無支付能力,無法形成有效需求,消費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難以啟動,農村消費結構升級的巨大潛力無法釋放。而另一方面,較高的儲蓄率也引致了消費傾向的降低,從而抑制了消費需求的增長。從居民儲蓄的結構、性質和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