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交通運輸形勢總體好于上年。預計2005年全社會主要運輸方式可完成客運量17.23億人、旅客周轉量17563億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完成實際增長4.2%和7.6%;可完成貨運量177.23億噸、貨物周轉量75324億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完成實際增長7.1%和14.3%。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運輸生產將屬于正常情況下的較快發展,但是由于2005年運輸生產基數較高,2006年運輸生產增幅將低于上年水平。
一、對2006年運輸形勢的總體判斷
預計2006年交通運輸需求總體上將與經濟同步平穩增長,隨著部分交通建設項目的竣工投產,雖然運輸能力有所擴大,與2005年相比,運輸緊張、突出的供需矛盾將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有所緩解,但是運輸供給能力結構性短缺、煤電油運形勢總體偏緊的狀況還難以根本改變。
首先,2006年宏觀經濟形勢仍呈平穩快速增長態勢,GDP增幅仍將保持在9%上下,全國社會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促使客貨運輸需求繼續趨旺,充裕的客流、貨源成為交通運輸形勢總體良好的基礎、關鍵和標志。
其次,隨著國家堅持強化宏觀調控,促使經濟運行更趨協調平穩,因此,運輸緊張狀況也會有所緩解。
第三,交通供給能力將會有所提高。一是大秦鐵路作為煤運的主要通道,按2億噸能力擴建工程已于2005年竣工;二是侯月鐵路作為又一條億噸級煤運通道,已基本形成;三是我國最大的煤炭輸出港——秦皇島港煤五期工程將在2006年初建成投產;四是西煤東運二通道裝船港——黃驊港二期工程已于2004年10月竣工投產;五是隨著我國北方煤炭裝船港和南方煤炭卸船港碼頭泊位擴建改造的完成,港口煤炭通過能力有所提高;六是除湛江港20萬噸級礦石碼頭已于2005年末正式投產、大連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將進一步發揮作用之外,曹妃甸港區一期25萬噸級、日照港35萬噸級礦石碼頭的竣工投產;七是我國最大的集裝箱樞紐港——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基本建成。
總之,對2006年交通運輸形勢的判斷是:交通運輸保障能力有望好于上年。
二、2006年運輸生產預測
(一)貨源充足需求仍旺貨運形勢繼續看好
2006年我國經濟仍然處于新的增長周期平臺上,投資、消費、出口三大因素對拉動經濟增長作用依然較大,在此推動下,國內對交通運輸的需求將繼續擴大。主要依據分析如下:
一是投資增長的動力和基礎仍然存在,2006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仍將保持較高的水平,保守估計增幅在20%左右。二是工業生產對經濟增長仍居主導地位,工業生產的穩步增長帶動了工業性原材料消費的穩步上升,能源、原材料及制造業產品產銷數量都會有所增長,為交通運輸提供了數量大、運距長、跨區域的基礎貨源,成為鐵路、港口運輸生產重要的增長點。三是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6年世界貿易量將增長7.4%,高于2005年。2006年對外貿易進出口將突破1.6萬億美元,增幅預期在15%。
綜觀經濟發展態勢,對2006年的重點物資運輸環境初步判斷如下:1. 鐵路作為煤炭運輸主力,產地外運、銷地輸入的主要運煤干線能力仍然吃緊;2. 沿海煤炭主要裝船港能力及煤運船舶運力比上年都有增長,海上煤運總體形勢趨好;3. 原油進口增量不算太大,只要大噸位船舶不集中到港,油運局面可有一定程度緩解;4. 鐵礦石雖然外貿進口數量較大,但新增大型泊位也多,已能基本適應接卸需求,關鍵在于后方集疏運的暢通,為此對鐵路疏運要更加重視,避免壓港情況的出現;5. 集裝箱運輸仍是增長亮點,將繼續保持兩位數增幅,集裝箱運輸專用碼頭泊位建設不容放松。
預期2006年主要運輸方式全年貨運量將超過186億噸,比2005年預計完成增長5.4%;貨物周轉量將達81285億噸公里,比2005年預計完成增長7.9%。
(二)客流增長因素漸多客運增速依然趨高
1.客運需求增長的態勢依舊。由于“春運”、“暑運”、“黃金周”等客流高峰期繼續存在,仍將保持較高的增幅。2.客運增長趨高是必然之勢。歷史數據表明,在1991—2002年的12年間客運量年均增速達6.3%,在未來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這一趨勢將繼續保持相當一段時期。3.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因消費層次的提升等因素,居民更多地趨于旅游等非實物性消費
綜上所述,2006年客運形勢看好,增量有望再創新高。預期2006年主要運輸方式全年客運量可達192.65億人,旅客周轉量將達18399.5億人公里。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