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圖騰,是指把品牌所有的精神意義進行意象化濃縮,鑄造出一個抽象的、天然融合了品牌精神個性的、視覺化的象徵,它是讓品牌具有核心識別、顯著區別于其他品牌并難以模仿和復制的標志。
品牌圖騰是一個象徵,它融鑄了品牌的精神氣質和理念識別,它一般不應該是抽象的標志,其次,也不是具體的某人或某物代言人,因為具體的代言人均可能發生改變。例如,如果認為明星或其他具體的人和物可以擔綱起品牌圖騰的作用,那么這個明星也可能去給別的品牌代言,如果這樣,我們所謂的品牌圖騰的立足點將不復存在,此外,明星會衰老,而品牌的圖騰是不應該變的,這也與我們打造百年品牌的核心思想是不符合的。
從這個涵義劃分,很多擁有代言人的企業,并不擁有品牌圖騰,比如周杰倫代言的“德爾惠”,黎明代言的“采樂”,鄭秀文代言的“雨潔”,趙本山代言的“南極人”等等。這些不擁有品牌圖騰的品牌,其文化的某種脆弱性是個很大的硬傷,品牌運作本身也是很危險的,具體表現如:企業效益好,有廣告支持時,則“其興也勃焉”;一旦企業出問題,沒有廣告支撐時,則很可能“其亡也忽焉”。如當年的“旭日升”等,其品牌本身薄弱的文化韌性,使人們很快就將這個曾名噪一時的飲料品牌忘得一干二凈。
心理學認為,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力,這也是為什么霓虹燈是閃動的而不是靜止的道理。這個規律同樣適用于品牌圖騰。看看海爾活潑可愛的“海爾好兄弟”、可口可樂靈動飛舞的“紅飄帶”、麥當勞熱情可親的“麥當勞叔叔”、娃哈哈虎頭虎腦的“胖娃娃”等富有親和力與品牌張力的知名品牌,幾乎都擁有一個鮮活動感的品牌圖騰。廣告心理學理論的一個基點在于,首先認定人類的情感是靈動的而不是靜止的,而采用靜態圖騰的除了芙蓉王的“芙蓉花”,還有一品黃山的“松”、紅梅的“梅”,其品牌圖騰的感染力相對而言,則顯得不如動感特性更招人注意而深受喜愛。當然,這個觀點也許并不嚴謹。
圖騰的意境,與廣告所訴求的品牌精神不符甚至對立,是我們很多企業都犯有的打造品牌核心價值的忌諱,這將帶來品牌本身的不統一,使品牌核心價值受到削弱。
上品的圖騰價值觀,能引導目標消費群的價值觀,如萬寶路的“粗獷、野性、征服”,七匹狼的“孤絕、團隊、戰斗”,無不以倡導積極的價值主張,深得消費者共鳴而使品牌形象日顯卓越;中等的圖騰價值觀,至少能迎合目標消費群,如腦白金的“送禮送健康”(但是腦白金的卡通老人,因不具備多少圖騰精神而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品牌圖騰,);下等的品牌圖騰價值觀則難引起目標消費群的共鳴,比如湖南有種香煙“相思鳥”,其“相思、眷慕、纏綿”圖騰內涵則很難引起煙民的共鳴,仿佛“萬寶路”被李奧貝納重塑之前一樣,給人一種女士香煙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并不是目標消費群所欣賞的,因此造成其圖騰缺乏廣泛的號召力。
如果品牌擁有悠久的歷史優勢,其圖騰可以由品牌的歷史孕育而成。三個雄渾的大字“全聚德”,把老北京百年歷史文化都融化于其中,這三個字已經完全具備了品牌圖騰的全部作用。雖然如前文所言,它只是一個靜態的圖騰,但是憑仗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優勢,仔細體味,其實在檔次上并不比任何動態圖騰低。這是因為,歷史已經成就了這三個字,中國文化已經認知了這三個字,看見這三個字就已經能感受到該品牌的全部價值精神和文化厚度,任何重塑品牌圖騰的結果都將可能造成畫蛇添足。試想,如果全聚德脫離自身的歷史優勢,另外設計一只鴨子做圖騰,不論設計得如何精美,都將可能引起百年來已經形成習慣的客戶的反感,很可能是不堪想象的。
(作者單位:湖南吉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