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對解決群眾看病貴、藥品價格高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各有關部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實際收效并不明顯。據衛生部門公布的數字,2001—2004年,衛生部門所屬綜合醫院人均門診費用、住院費用年均上漲8.2%和8.6%。群眾對看病貴、藥價高問題的反映仍然比較強烈。
當前,在醫藥價格方面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是部分政府定價藥品價格沒有降到位。我國藥品價格管理經歷了從全部管制到基本放開,再到逐步加強管制的過程。許多藥品在放開過程中價格已經大幅上漲。重新將部分藥品納入政府定價范圍后,實際上是在歷史高價位基礎上進行降價。但受體制、機制及各方面利益沖突的制約,為保證市場平穩過渡,我們采取的是分步降價的方式,因此,目前還有一些政府定價的藥品價格偏高。
二是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價格缺乏有效約束。目前,許多藥品及絕大部分醫療器械價格是放開的。在政府不斷降低政府定價藥品價格的同時,部分實行市場調節價的藥品價格出現了較快上漲的勢頭。高值醫用耗材價格嚴重背離價值,流通、使用環節層層加價,加重了患者負擔,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府降低藥品價格的效果。
三是醫療服務領域亂收費問題時有發生。近年來,部分醫療機構違反規定,自立項目收費、分解項目重復收費的問題還時有發生,亂檢查、大處方、亂收費現象大量存在。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經濟生活中各種矛盾的集中反映。
一是藥品價格偏高,有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價格監管的手段、方法還不適應的原因。按照現行有關法律法規,納入政府定價范圍的藥品約占市場流通藥品數量的20%,占全部藥品市場銷售份額的60%左右,其他藥品價格是放開的。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藥品價格,政府還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對政府定價的藥品,由于只控制最高零售價格,對出廠、批發環節的價格沒有制約,降低藥品零售價格對壓縮中間環節不合理空間沒有產生明顯作用。此外,核定藥品價格的工作量相當繁重,從中央到地方負責藥品價格監管的力量比較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是體制和機制不合理是藥品價格居高難下的根本原因。由于醫療機構長期實行“以藥補醫”的政策,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之間在醫藥購銷中存在直接經濟利益聯系。近年來,在政府財政投入不足、醫療服務價格不能提高的情況下,醫院為了自身建設、正常運轉以及提高醫生福利待遇,對藥品差價收入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并成為其收入的重要來源。目前,醫療機構通過藥品銷售獲得的差價收入已高達四、五百億元,實際加價率40%左右,相當于藥品零售價格的30%。
三是不合理用藥以及亂檢查亂收費,也是當前群眾承擔較多不合理醫藥費用的重要原因。盡管當前許多藥品絕對價格水平仍然較高,中間環節利潤空間較大,部分市場調節價藥品價格出現上漲,但經過近幾年的治理整頓,政府定價藥品價格是不斷下降的。國家統計局統計的全國藥品零售價格總水平從2001年開始連續4年下降,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種趨勢。但同期人均醫藥費用每年都在大幅度上漲。這說明,當前群眾醫藥費用上漲的主要原因并不僅僅是藥價高,醫療機構開大處方、用高檔藥、亂檢查、亂收費等不合理的用藥和診療行為,以及醫療器械價格過高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群眾不合理的醫藥費用負擔。
四是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也是群眾感覺看病貴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我國衛生總費用約占GDP的5.6%,與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比還要高一些,但人均衛生費用是比較低的。群眾之所以仍然感到看病貴、藥品價格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醫療藥品費用是群眾自行負擔的。在目前我國衛生總費用構成中,政府投入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36%左右下降到17%,社會投入從43%左右下降到27%,群眾負擔從21%左右上升到56%。而在市場化很成熟、醫療服務主要靠市場運作的美國,政府投入也占45%左右,在醫療保險支付后,個人負擔比例很小。目前,我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只覆蓋1.3億人;截止2005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也只有1.77億人,且保障水平很低,醫療救助制度尚在試點階段。在大部分醫藥費用需要個人負擔的情況下,群眾對看病貴、藥價高反映強烈是正常的。
從醫藥品價格管理方面看,2006年我們擬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繼續堅持不斷降低藥品價格。按照“積極穩妥、分步降價”的原則,要對政府定價范圍內的2400種藥品,分期分批降低價格。2006年重點是分批降低群眾反映強烈、價格高昂的抗腫瘤類藥品、抗生素類藥品及心腦血管類藥品。與此同時,要將醫院所有藥品實際加價率水平控制在原來規定的15%以內,確保患者得到藥品降價的好處。
二是制定出臺對實行市場調節價藥品和醫療器械價格的干預措施。主要通過增加價格形成透明度、限制加價率等措施,加強對市場調節價藥品和醫療器械價格的干預,切實抑制價格上漲勢頭,緩解群眾看病費用負擔較重的矛盾。
三是完善藥品價格管理的相關政策。出臺新的藥品定價辦法,及相關實施細則和配套文件,進一步完善藥品價格管理政策,改進價格核定方法。做好宣傳、培訓工作,確保新辦法順利實施并取得成效。
四是進一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加強對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工作的指導力度,組織測算并公布大型醫用設備購置和運行成本,為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及時降低大型設備檢查價格提供參考依據。督促尚未執行《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的地區加緊工作,盡早完成項目規范和價格調整工作,為從制度上抑制醫院亂收費行為創造條件。
五是抓好相關改革建議的落實工作。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抓好近期治理措施落實的基礎上,配合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制定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藥價格管理辦法,促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供收費低廉的醫療服務。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在《刑法》修正案通過后,配合有關方面認真研究提出具體措施,依法嚴懲各種收受紅包和開單提成行為,凈化醫藥購銷環境。根據國務院批準同意的《解決群眾看病貴藥品價格高問題改革建議的請示》精神,建立部際協調會議制度,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積極組織有關方面推動醫療衛生、醫療保險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為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看病貴、藥品價格高問題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