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以來,深圳市以自主創新為特征的高新技術產業持續高速增長,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年均增長46.5%,2004年達到326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0%,實現增加值941億元,占GDP的2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全市出口總額的45%。全市專利申請和授權的數量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均列第3位,其中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已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比重達到57%。全市自主品牌已達5萬多個,有44個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稱號,數量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二。深圳的自主創新具有幾個顯著特點:
一是基本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全市90%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的研發資金來源于企業,90%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企業。全市從事自主創新的企業超過3萬家,涌現出了一批有影響的創新企業家群體,形成了大、中、小三個層次的創新企業梯隊。
二是形成了較好的自主創新發展環境。在實施自主創新的過程中,深圳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和助推器作用,從建立和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制定產業政策、加強公共服務、優化環境入手,加大投入,引導社會資源向自主創新的產業傾斜,促進利用外資與自主創新的良性互動。已經初步建立了以政府為導向,企業為主體,銀行、創業投資、產權交易、證券等為依托的自主創新投融資體系,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官產學研合作網和以“高交會”為代表的自主創新成果交易平臺。
三是培育了一支以創新創業型人才為主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全市共擁有61萬專業技術人員,人才總量96萬人,累計引進海外人才超過6500人,形成了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氛圍,創新精神成為深圳精神的重要特征。
最近,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在組織制定《關于大力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決定》,把創新從產業發展戰略提升為城市未來發展的主導戰略,針對深圳自主創新的薄弱環節,努力實現由一般性的產業扶持到重點支持創新環節轉變,由單純支持技術創新到全方位推動技術、產業、制度、管理等系統創新轉變,由企業創新為主向以企業為主體,高校、科研機構、個人全面創新轉變,由以優惠政策為主向以營造全社會創新的體制環境和創新文化為主轉變。將重點抓好六個環節:
一是繼續大力培養和吸引各類人才,充分發揮好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
二是進一步完善自主創新的投融資體系,多渠道解決好創業資本退出機制問題。
三是依托深圳的制造業基礎,大力加強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特別是加快核心技術、高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力度,在技術外溢的基礎上,實現新的突破。
四是全面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和標準戰略,加快推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以知識產權大市為支撐,盡快形成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大市的發展格局。
五是改革科技管理體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條件和自主創新要求的“大科研”管理體制,加快培育發展技術咨詢、技術評估、技術轉讓等科技服務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創新科技資源配置方式,逐步使政府部門從科技資源配置的主體轉變為資源配置方式的制定者、資源配置過程的監督者、資源配置績效的評估者和公共服務的提供者。
六是下決心、下大力氣解決源頭創新能力不強、創新基礎薄弱的問題。提升深圳現有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研究能力和支持創新的功能,積極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和國家級科研機構加強合作,進一步密切與香港的科技合作,實現科技創新資源共享,加快公共技術平臺的建設
同時,還將實施科學普及和創新培訓計劃,在政府公務員中、在全社會形成理解科學、支持科學、參與科學的氛圍;實施全民學習計劃,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全社會參與創新的能力;開展創新支持和保障計劃,為創新失敗遇到困難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免除后顧之憂;還將設立創新獎項,建造一個“創新墻”,把對城市有突出貢獻的偉大創新者銘刻墻上,為其樹碑立傳。以此大力倡導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風尚,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
(作者系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