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動態
國務院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最近,國務院正式公布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暫行規定》明確了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原則、方向和重點,以及《指導目錄》鼓勵、限制和淘汰類分類的原則和配套政策措施。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一是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二是加強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以振興裝備制造業為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四是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五是提高服務業比重,優化服務業結構,促進服務業全面快速發展;六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七是優化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區域產業布局;八是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升級。
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方案出臺。最近,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改革天然氣出廠價格形成機制,并提高天然氣出廠價格。一是簡化價格分類,規范價格管理。將目前各種天然氣出廠價格歸并為兩檔價格,川渝氣田、長慶油田、青海油田、新疆各油田的全部天然氣及大港、遼河、中原等油田計劃內天然氣執行一檔氣價格;除此以外的其他天然氣執行二檔價格。二是堅持市場取向,改變價格形式。將天然氣出廠價格由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并存,統一改為實行政府指導價,供需雙方可以以國家規定的出廠基準價為基礎,在規定的浮動幅度內協商確定具體價格。三是理順比價關系,建立掛鉤機制。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根據原油等可替代能源價格變化情況每年調整一次,相鄰年度的調整幅度最大不超過8%。四是逐步提高價格,實現價格并軌。將目前自銷氣出廠基準價格每千立方米980元作為二檔氣出廠基準價,在3—5年內將一檔氣出廠基準價逐步調整到二檔氣出廠基準價水平。通知規定,從2005年12月26日起,各油氣田供工業和城市燃氣用天然氣出廠價格每千立方米提高50—150元,化肥生產用天然氣提高50—100元。
2006年起煤礦企業必須存儲安全抵押金。財政部、安監總局于2005年12月下旬發出通知,規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國煤礦企業須以其法人名義將一定資金專戶存儲,專項用于本企業安全事故搶險、救災和善后處理。其中,產能3萬噸以上至9萬噸(含9萬噸)煤礦企業須存儲150萬元至200萬元;9萬噸以上至15萬噸(含15萬噸)須存儲250萬元至300萬元;15萬噸以上,以300萬元為基數,每增加10萬噸增加50萬元,累計達到600萬元時不再存儲。
經濟運行動態
2006年起各地GDP能耗將每半年公布一次。最近,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盡快健全對各地區、各行業節能降耗的統計發布制度。2006年起,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區萬元GDP能耗及降低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和萬元GDP電力消耗指標,以及工業排污量和基本農田保有量。
我國電力裝機突破5億千瓦。截至2005年12月底,我國電力裝機突破5億千瓦。自1996年以來,我國電力裝機容量及年發電量保持世界第二位。與此同時,電力工業結構升級取得顯著進展,到2005年底水電總容量居世界第一;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得到了應有重視。
部分電解鋁骨干企業減產計劃實施情況。2005年前11個月,86家獨立電解鋁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61%;其中虧損企業56家,虧損面達65.1%,虧損額超過10億元。為共渡難關,23家國內大型電解鋁企業于12月1日宣布減產10%。據協會消息,部分骨干企業已經實施減產計劃。關鋁股份自12月20日開始停產其75KA電解槽生產系列,停產時間預計為6個月,停產產能為4萬噸,影響產量2萬噸。云鋁股份自12月18日起主動減產10%,影響產量3萬噸。蘭州連城鋁業自11月8日通過降電流和部分停槽的等措施控制電解鋁產量,日產量由原729噸降低到664噸。撫順鋁廠全部停產92臺135kA預焙槽,產能3萬噸;200kA預焙槽停產8臺。豫港龍泉自12月1日起關閉300kA大型預焙槽30臺,占其產能的7.5%,另外其原計劃啟動的新建7萬噸電解鋁產能也暫緩啟動。
地方動態
2005年9月份以來經廣東口岸出口的成品油數量明顯減少。自從國家2005年9月1日起實施新成品油出口政策(即暫停汽油和石腦油的出口退稅和不再批準原油加工貿易合同,原已批準的合同,其汽、柴油產品全部留在國內銷售,不再出口)后,經廣東口岸出口的成品油明顯回落。
湖北今冬電力供應形勢大為改觀。截至2005年12月19日,湖北省火電存煤量158萬噸,比去年同期多2倍以上,增加109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