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體上看,2006年我國經濟將延續上年的發展勢頭,繼續呈現出快速的增長勢頭。作為三大需求之一的消費需求,在新的一年里也將會形成對經濟的強大推動力。但要使居民購買力完全得以釋放,消費需求充分擴張,仍有一些因素仍將起一定的梗阻作用,亟待進一步疏通。
一、 收入持續增加的后勁不足
?。ㄒ唬┏擎偩用袷杖?br/> 2006年國家將出臺一些增加城鎮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公務員工資,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進一步擴大社保、醫保范圍等,這些對促進城市居民消費將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但由于目前企業效益不理想,影響居民收入的增長。2006年企業效益難有大的起色,因此城鎮居民獲得的市場性收入增速將趨于下降。?隨著政府改革的推進,政府消費增長幅度也將減速。
事實上,從收入增長方面,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大幅度、大面積地增加收入。13億人口,近6億城鎮人口,中國的國情決定了要全面提高老百姓收入,與目前的財力相比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而提高公務員的工資,以本屆政府致力于建設“和諧社會”的追求目標,也難以在2006年全面大幅度提高工資水平。其次,收入增加,消費并不一定會相應增加。近年來,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人均收入水平都呈現出較快的增長勢頭,但消費并未同步增長。
?。ǘ┺r村居民收入
雖然2005年糧食繼續豐產,但從供求情況看仍存有一定缺口。在土地緊缺、成本不斷增高的情況下,如何穩定糧食產量、使供求達到基本平衡仍是個關鍵問題。在政策方面,經過連續兩年大幅度地減免農業稅和增加政府補貼等措施,繼續增加農民收入可操作的空間已經很小。相反,2005年,糧食價格持續下跌,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卻持續上漲。2006年受生產成本推動,農資價格仍存在一定的上漲壓力,而糧食由于連續兩年豐產價格回升的可能性很小。因此,2006年農民增收的難度將會加大,但從總體上看,支撐農民持續性增收的亮點不多。
?。ㄈ┦杖氩罹鄶U大不利于市場均衡消費
當前,結構性需求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社會成員之間消費增長極不均衡。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城鎮居民之間、農村居民之間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從發展趨勢看,今后我國收入差距仍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在較長的時期內,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趨勢難以改變,這將影響消費市場的均衡發展,中低收入的購買力難得到正常釋放。
二、約束消費增長的三大因素
教育、醫療及社保是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大問題,這方面的改革如果不能加快推進和制度不健全,不僅會影響2006年的消費需求,而且對整個“十一五”消費增長均會形成強有力的三大約束。
一是社會保障不健全,使消費心存后顧之憂。到2005年11底我國儲蓄存款余額達到13.9萬億元,同比增長17.8%,表明居民的儲蓄率仍居高不下,儲蓄意愿強于購物動機。
二是住房支出過大擠壓居民其它生活消費。隨著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住房商品化迅速推進,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居民購房支出負擔越來越重,購房支出在居民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而與此同時,工資制度改革滯后,購房支出的增加沒有在職工工資中得到相應體現,職工收入增加不多。居民為改善居住條件不得不壓縮當期消費、進行長期的購房儲蓄。
三是教育、醫療高收費影響成為居民支出的“提款機”。近年來,居民用于教育、醫療方面的支出大幅度增加,由此造成居民正常的消費支出被壓抑,并對消費預期產生了明顯不利的影響。
三、物價上漲的壓力對消費的效應
今后幾年,服務價格仍然存在潛在的上漲壓力,是導致未來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的重要因素。2006年將會推動公共服務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理順公共服務品價格與其它價格的關系,當前公共交通等服務價格存在的潛在上漲壓力將會在未來得到釋放,并會推動CPI上升。
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將推動未來價格水平上升。2006年石油、電、水、天然氣、煤炭等資源價格改革的推進,會帶動相關產品價格上漲,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推動未來價格水平的上升。
國際油價變動也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普遍認為低油價的時代已經結束,高油價的時代已然來臨。據分析,國際油價區間將從過去的10—40美元/桶上漲到40—80美元/桶,未來的長期均價會在50—60美元/桶之間。目前我國對成品油實行政府定價,國內油價大大低于國際市場,這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國際高油價向國內經濟體系傳導。根據入世承諾,2006年底我國將全面放開成品油市場,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已迫在眉睫。
四、產能過剩與供求矛盾將對消費市場產生負效應
從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看,影響2006年以及中長期我國市場供求關系的主要是總供給大于總需求,尤其是工業消費品供過于求的矛盾會非常突出。從短期看,隨著宏觀調控效應進一步顯現,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拉動國內市場旺盛的需求將會有所減弱。中長期看,擴張期過后新的生產能力形成對市場供求平衡也將造成較大的沖擊,一方面前幾年工業領域大量投資所形成的產能明年開始進入釋放的高峰期,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資金儲備充裕,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供給能力顯著增加,供過于求的矛盾將會凸顯。近期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出口增速有可能明顯下滑,有可能導致2006年市場供求矛盾變得更加尖銳,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五、消費環境仍不理想使消費能力大為減弱
由于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的供給不能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