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002年《人民教育》第9~12期連載的“教案是否要來一次革命”的多家爭鳴,和2005年《小語論壇》第2期刊出的《我不寫教案》等個性十足的“奇文”之后,感悟頗多。
一、無奈寫“應付型”教案
“應付型”的虛假教案是指草率抄襲、對教學無實用價值、用來敷衍上級的虛假教案。李啟詠在2002年《人民教育》第9期《我們迫切需要教案改革》一文中說:“當前中小學教師的教案十有八九是假的,假教案是不合理的教育評價機制造成的”。兩年多過去了,抄教案之風依然盛行。2003年春,縣里舉行了一次新課程備課學習,一位教研室主任指導說:現在寫教案應把原來的“教學目的”換成“教學目標”,并在每課教案后寫上教學反思,于是這兩年多來又出現了虛假的教學流程和空洞無物的教學反思組合成的“新八股”教案。假教案,能應付學校和教育局的檢查,能領到學校的備課獎,能評職晉升。有的老師抄得心煩,大聲疾呼:我寧愿不領備課獎,也不愿意抄這假教案??伤Σ坏魝湔n制度這根繩索,不寫教案輕則通報批評,重則降一級工資。所以,與其“怒人不爭”,不如自己隨波逐流,你抄我也抄,多少也能落點實惠。
二、應該寫“書記型”教案
“書記型”實用教案就是在書眉或書頁其他空白處,用圈點、勾畫、批注等形式記下備課內容。李國金在2002年《人民教育》第11期《揚棄而不革命》一文中寫到:“教案中的形式主義要堅決擯棄,但有益于教學的教案不可不寫?!笔裁礃拥慕贪缸钣幸嬗诮虒W呢?筆者認為,“書記型”教案是最好的選擇。備課時,在標題的上方記下教學目標;在標題的下方或一側記下文章的出處和主要內容;在作者的下方記下簡介;在學生要掌握的字詞下面加紅點和紅線,并在對應的地方記下它的注音、解釋,在每個自然節前標上序號,在每段尾的空格記下段意;要掌握的語法修辭、名言警句,可圈點標明,并作上批注,記下相關的知識;在要背誦的句段下畫上波浪線;在書眉處記下要補充的相關知識,在文章的末尾記下寫作特點和總結、拓展的內容……當然,這種“書記型”的教案沒有固定的模式,每個人根據自己需要記錄清楚便于教學使用即可。這種“書記型”教案的特點是:針對性強,實用性高,節省寫文本的時間,是教師快捷備課的一種形式,是大多數教師普遍使用的備課方法,可使教師的課堂教學得心應手。“書記型”教案正是教師研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的最好的手段。由此,我設想,教科書編輯者能否設計出專做教本用的“教學書案本”即放大原教科書的規格,讓每篇課文留有三分之一的空白,足夠教師的備課用。這樣教科書和備課本一體化的設置,既可增強備課的實用價值,又可防止“八股”式的無意義的教案復制。
三、提倡寫“反思型”教案
“反思型”教案就是對教案實施過程中的得失,包括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兩方面,進行必要的記錄和理性的思考,并以書面形式寫下自己的感悟。這種教案的模式不固定。寫這種教案不僅是對預設教案的補充完善,更是以后再教書、教好書的經驗預案。廣東省茂名市實驗中學任英老師,在2002年《人民教育》第12期《教案:下課之后才完成的故事》一文中說到:“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課之前設計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下課之后才完成的”。寫教案是上課用的,但課上過了再去寫教案,不是本末倒置了嗎?但若想到“亡羊補牢”的寓義,就會覺得這樣做很有道理。預設的教案用于教學時,可能會出現達不到預設教學目標或超越預設目標的生成內容,但不管是達不到還是超越,都需要教師認真反思。對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的某一閃失,對教學方法中出現的偏頗,對課堂教育火花的玩味,對文本意蘊的更深體悟,以及對宇宙人生的更多感慨,都需要深刻的反省,認真的總結。教學的真理來自于教學實踐。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認真反思、總結,做到感受多就多寫,感受少就少寫,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即能獲得理性飛躍,這是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重要一環。
不容置疑,教書就得備課,而寫教案又是備課的主要體現。那“八股”式的虛假教案,早晚會被摒棄。而實用教案,促進反思創造的教案,現在要寫,將來仍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