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最令人尷尬的恐怕就是農村中小學校長這個角色了。這種尷尬的境地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職與權不相對應的尷尬
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后,中心校校長成了全鄉鎮學校唯一的法人代表。各中小學的事務均須中心校的統一安排。各中小學校長只是不折不扣的執行者。首先表現在經費使用上。學校每學期所收取的雜費一律上繳縣財會中心,由上級給學校每學期撥款一兩次,學校成為報賬單位,這樣的財經體制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學校的所有開支一律由中心校統一審批,學校所需的辦公用品小到一張紙,一個本子,大到一張課桌凳,一件教具都得由中心校統一負責配置。這是不是有點統得過死?是否有些僵化?其次是學校人員配備一律由中心校統一安排。學校中層干部的使用,教職工的調進調出,事先各學校也一無所知。在這種環境下,各中小學校長還能談什么學校管理?一個手中毫無管理資源的管理者又怎能管理好一所學校呢?
在這種有職無權的境況下,學校許多工作難以開展,像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報賬員、學科教研組長等無人愿當。長此以往,學校工作常會處于半癱瘓狀態。
二、責與權不相對應的尷尬
一位分管教育的鎮干部,酒足飯飽之后,噴著酒氣,學著日本鬼子的腔調,指著臺下的一群校長說:“你們的權力小小的,責任是大大的……”引起一陣哄笑。其實,這位領導也算酒后吐真言,說的是大實話。農村中小學校長的權力雖微不足道,卻承擔很大的責任風險。如每年各地都要轉發上級有關安全方面的文件。文件最后轉發到學校,校長就成為學生安全的直接負責人。此時,不出事便罷,一旦出現安全事故,第一個倒霉的便是校長。如今,校園安全事故成了農村中小學校長最大的心頭隱患。學校是人群相對集中的地方,而中小學生組織紀律性、自我控制力、自覺意識都比較薄弱,校園往往成為安全事故的多發區。
去年,我校一名初中生趁老師午休之際,私自溜到水庫游泳,不幸溺水而亡。家長聚集親友、鄰居上百人來校問罪。他們砸開學校辦公室大門,將尸首強行停放在辦公桌上,不讓火化。校長硬著頭皮前來商談此事,早已失去理智的家長拿起碗口大的石塊,向校長頭部猛砸下去,若不是校長躲得快,很可能也要出命案。有所小學請施工人員來校施工。課間一名施工人員非要與學生打乒乓球。學生嫌其球技差,不愿與之對打。這名施工人員惱羞成怒,順手操起施工工具猛扔過去,正好打在學生臉部,頓時血流滿面,門牙被擊落數顆。校長要求施工人員付清受傷學生的醫療費用,其不但不接受校方調解,還拿來匕首,要先“結果”校長。還有一所小學,一名學生課間活動不慎跌倒,摔破頭皮。其叔聞訊趕到學校,破口大罵老師。校長急忙上前勸阻,不料被其猛擊一拳,左耳被擊裂多處,入院治療半月傷口才得以痊愈。
責任,特別是學生安全責任,沉重地壓在校長們的心頭。因為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且不論上級要追查事故責任,更令校長們生畏的是那些家長們。此時此刻的校長,變成了家長的出氣筒,在精神上要承受折磨,在人格上要蒙受污辱,在人身安全上要面臨威脅,正因為如此,校長們經常考慮的是這樣的一個現實問題:只要任期內不發生安全事故,就是萬幸!至于教育教學質量的優劣是難以顧及的。
三、責與利不相對應的尷尬
當前,影響農村中小學校長隊伍穩定的因素固然不少,但極不對應的責利關系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承擔一定的責任風險,理所當然地要享受與之相應的利益待遇,這應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遵循的利益分配原則。但如今農村中小學校長所享受的“利”又是怎樣的情況呢?他們除了拿教師職稱的工資外,其他物質利益幾乎毫無所得。他們既要教學,又要考慮、安排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小到師生的吃喝拉撒睡,大到師生的人身安全。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校長,由于農村教師編制長期緊缺,校長們的授課量幾乎與普通教師沒有多大的區別。沉重的教學任務,繁雜的學校行政事務,壓得他們實在難以承受。
我們的社會對農村中小學校長的關心和重視是十分不夠的。對中小學校長在整個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認識還不到位,甚至存在誤區。甚至在有的文件里,還出現了排斥農村中小學校長的內容。如有的省在評審特級教師的文件里,規定中小學校長申報特級教師“必須”是省轄市“拔尖校長”。試問,有幾個農村中小學校長能成為省轄市的“拔尖校長”?有的職稱文件還規定,中小學校長參加職評“必須辦學有特色”。這樣的規定對城市校長來說是比較適宜的,但對農村中小學校長而言標準是否定得太高?
因此,農村校長與城市、城鎮校長相比,屬于“弱勢群體”。政策的制定者們應該通盤考慮政策的公正、公平與合理。值得注意的事,不少農村中小學校長得不到上級主管部門的保護和關心,校長的切身利益往往不被重視。我曾多次參加市“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教師職稱,發現落選者很多是農村中小學校長。原因很簡單:“沒有參加校長崗位培訓”。這個本來應該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的問題,怎么能讓校長個人承擔呢?有位任職近20年的農村中學校長,至今仍是“中教二級”。原因是每逢該校長申報職稱,校內就有個別教師寫舉報信,反映該校長的問題。職稱部門也不去調查核實,竟連續幾年將這位校長的職評擱置。
面對種種尷尬的境況,校長們平日里議論最多的、感觸最深的是:當農村中小學校長真難!盡管如此,廣大農村中小學校長憑著對教育事業的一片赤誠,仍以頑強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為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