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由于人大代表的建議相對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狀態,失缺了選民監督這一程序,導致部分代表建議不能或不完全能代表選民的心聲。其突出表現有:官員代表的建議往往“官腔”十足,主要代表的是政府中心工作意圖;老板代表的建議往往“闊話”滔滔,主要代表的是如何為老板們創大業提供更寬松的環境;平民代表本來名額就少,有的講話又拘謹,導致“民聲”難以得到有效伸張。如果實行代表建議公示制,將會有效防止代表建議的片面性,促使建議更合民意。建立代表建議公示制,將會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積極效果:
一、服務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民意能否伸張是社會是否和諧的一個最基本的標志。所以出現群體上訪現象,其根本原因就是人民群眾的意愿、呼聲依法表達的途徑不暢,導致不和諧現象的出現。而人大代表是為民代言的使者,如果對代表建議實行公示,就能夠讓老百姓看到自己選出的代表是否代表了他們的心聲,就可以更為有效地促進人大代表主動積極地為選民講話,就可以避免群體上訪等非正常事件的發生,就可以使社會更加穩定和諧。
二、密切代表與選民之間的關系。雖然“零距離”的新聞頻頻見之報端,但現實中,人大代表與選民之間仍然存在著較大的距離。代表們大都忙于自己的本職工作,所以現實中多數代表不能與選民保持密切聯系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如果對代表建議實行公示,就能促進人大代表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注意聯系選民,主動傾聽選民的意見,努力使自己提出的建議在公示時經得起廣大選民的檢驗。
三、讓人大代表置身于監督之中。對代表建議進行公示,是將代表建議置于選民監督之中的一種有效形式。通過公示,容易使代表在提建議時有一種自律感,自覺考慮所提建議的社會效果,從而使建議質量得到有效提高。而建議權是人大代表行使得最多、最常見的一種職權,通過對代表建議采取公示方式的監督,也可以將人大代表置于選民監督之中。
四、讓選民有序參與政治。現實中人民群眾在選出代表后,很少有自己直接行使權力的機會。但是將代表建議公示后,人民群眾就直接擁有了知情權和監督權。選民就可以在了解代表建議的基礎上,再向代表提出意見,使民意切實充實到代表建議之中,進而讓人民的心聲通過合法渠道轉化為國家意志,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目標。
如何公示代表建議呢?
第一,確定公示的時間和范圍。公示時間應為10~15天(具體時間可視各地實際情況而定),公示日期應事先告知選民。公示范圍一般為代表所在選區,特殊的建議也可由人大常委會相關工作機構確定擴大公示的范圍。
第二,確定公示的形式和方法。公示的形式可采用張榜公示和媒體公示等方式。將代表建議的主要內容公示時,應將代表的聯系方式附注在公示榜上,也可以在公示欄旁邊設置意見箱,方便選民向代表提出建議與意見。
第三,根據選民意見修改代表建議。在公示日期結束后5日內(具體時間可視各地實際情況而定),代表應及時梳理收集到的選民意見,并對自己的建議做進一步的充實和修改,確保建議充分體現選民的意愿,克服建議的片面性,然后提交人大會議并通過法定渠道轉交給“一府兩院”及有關部門辦理。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