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礦難事故不斷發生,“非典”、禽流感等致人死亡的疾病層出不窮,有關死刑犯的冤案也不時出現。這一切都與公民生命權保護的立法不足和不完善相關,我國應當加強和完善保護公民生命權方面的立法。
一、立法保護公民的生命權是人大應當履行的憲法義務
2004年憲法修正案明確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由此尊重和保障人權已經成為我們國家的憲法義務。從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世界人權公約和各國憲法的規定來看,生命權是處于首要和基礎地位的基本人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首先應當尊重和保障生命權,履行尊重和保護生命權的憲法義務。人大是我國的立法機關,它理應通過立法履行好尊重和保護生命權的憲法義務。(1)應當履行好對生命權的尊重義務,即人大自己不侵害公民的生命權,不立至少要少立剝奪生命之法。這主要表現在兩種立法事項:一是剝奪生命的死刑;二是可能致人死亡的武器和警械的使用。(2)應當履行對生命權的保護義務,即要積極立法,對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規定各種相應的生命保護措施,防止第三方包括疾病和自然災害對生命權的侵害。即使在死刑和武器、警械使用的問題上,人大也應立法規定各種措施,確保死刑的正確適用,防止錯判和誤殺;確保武器、警械的正確使用,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死亡。
二、目前我國對生命權的立法保護存在不足
筆者檢索全國最大的法律法規數據庫——中國法院網法律文庫[1]發現,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2005年3月底,只有1部地方性法規和1個司法解釋明確使用“生命權”的概念,它們分別是2002年11月29日云南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云南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和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在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中尚未出現“生命權”一詞。出現了“生命安全”一詞的國家法律法規(含法律、行政法規、部委規章、司法解釋)只有324件,其中由全國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沒有1部,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只有9部[2],少量為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其他大多為各部委發布的通知。而出現“生命安全”一詞的全國各級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各級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也只有510件,而且其中大多是各級地方政府制定的行政規章。即使檢索“生命”一詞,出現“生命”一詞的國家法律法規(含法律、行政法規、部委規章、司法解釋)也只有1312件,其中大多是國務院發布的行政法規和各部委發布的通知;出現“生命”一詞的全國各級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只有2385件,而且其中大多是各級地方政府制定的行政規章。
這些數據表明,我國立法機關(包括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內)對人的生命特別是生命安全方面的立法還不夠重視,保護生命權的立法力度還非常小。可以說,這也是目前我國生命權尚未得到很好保護、生命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重特大事故不斷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國立法機關特別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應當大力加強保護生命權方面的立法。
三、關于加強和完善我國公民生命權立法保護的具體建議
1.要加強和完善防止國家機關任意剝奪生命的立法。鑒于“殺人償命”、“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等傳統觀念,我國目前乃至今后相當時期內不可能全面廢除死刑,但我們不能漠視世界各國廢除死刑的潮流以及我國錯殺無辜不時發生的事實,至少我們應當限制死刑的適用并慎重適用死刑。在死刑問題上,立法機關首先要履行尊重生命的義務,盡可能減少規定死刑,通過修改完善刑法,減少死刑罪名,逐步取消對非故意侵害生命犯罪的死刑,限制死刑的適用范圍。同時,應履行積極保護義務,修改完善刑事訴訟法等程序法,盡可能在程序上保證死刑的正確適用,防止錯判誤殺。要改革和完善死刑案件的審判程序,并盡快取消與1997年《刑法》第四十八條以及1996年《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相抵觸的1983年《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十三條關于“殺人、強奸、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的案件的核準權,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得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級人民法院行使”的規定,將死刑復核權收回最高人民法院行使,改變死刑復核程序有名無實的狀況,真正從制度上保證死刑判決和執行的公正和慎重[3] 。此外,還應盡快制定特赦法。建立特赦制度,既是我國政府已簽署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要求[4],也是實施我國憲法的需要[5]。1959年至1975年,我國進行了7 次主要針對戰爭罪犯的特赦,取得了良好的政治影響和社會效果。但此后再也沒有進行過一次特赦,特赦制度被虛置了[6]。我國應通過立法激活并完善對死刑犯的特赦制度,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公民的生命權。
在武器、警械使用的問題上,立法機關既要減少規定使用武器、警械剝奪生命的情形,又要規定各種措施,防止武器、警械的濫用。目前我國有關武器、警械使用的規定主要有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也有一些規定,但它們都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此外公安部發布的部門規章中還有一些規定。武器、警械的使用,事關生命的剝奪,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此作為生命權的一項內容在憲法中作出規定。筆者主張,我國應在憲法上作原則性規定的同時,由法律進行專門規定。即使根據我國現有《立法法》的規定精神,也應由法律規定。為此,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應盡快對此進行立法。
2.要加強和完善公民日常生活和工作時生命安全的立法。人們通常所講的“衣”(衣物特別是進口衣服)、“食”(各種吃喝方面的食品,包括水、飲料)、“住”(住房及裝飾材料)、“行”(各種道路、交通及工具),以及“勞”(勞動、生產及各種工作)、“娛”(娛樂場所及設施)、“用”(家用電器等各種生活用具)、“醫”(醫療和藥品)等,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主要方面,它們的安全問題事關人們的生命安全。立法機關應當牢固樹立生命權意識,從保障生命安全的角度抓緊制定這些方面的法律,如果已有立法的,則應當從保障生命安全的角度加以修改完善,特別是要明確規定政府在保護生命安全方面的職責和法律責任。例如,在“食”的方面,近些年來“毒”食品事件不斷發生,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但據悉,目前我國尚無一部系統完整的食品安全相關法律,各級地方也還沒有任何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規出臺。筆者檢索中國法院網法律文庫發現,國家有關食品安全的規定只有5件部委規章,其中還包括1個通知、2個公告[7]。 值得高興的是,在2005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300多位人大代表提議制定一部體現“從農田到餐桌”全程管理的“食品安全法”;北京市已將制定食品安全管理條例提上議事日程。我們期盼我國盡快制定食品安全法,依法保護公民日常生活方面的生命安全。又如,我們有必要修改完善《礦山安全法》《煤炭法》《安全生產法》等有關工作安全的法律,進一步嚴格安全生產和工作的程序,確保人們工作方面的生命安全。
3.要加強和完善緊急狀態時生命安全的立法。
2003年的“非典”、2005年東南亞的海嘯災難和世界范圍爆發的禽流感告訴我們,在非常時期人的生命更容易受到威脅和侵害,所以需要制定應對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人為重大事故等緊急狀態的法律。目前我國已制定《防洪法》《防震減災法》《傳染病防治法》等單行法,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此外還有一些部委規章。我國應當盡快制定國家緊急狀態的基本法,完善現有緊急狀態方面的法律制度。立法時,既要保證在緊急狀態之下公民的生命權不得克減,更要明確規定政府采取各種緊急措施保護公民生命安全的職責和法律責任。
注釋:
[1][7]中國法院網法律文庫的網址為http://www.chinacourt.org/flwk/.
[2]它們是1990年軍事設施法、1992年礦山安全法、1994年母嬰保健法、1994年勞動法、1996年戒嚴法、1996年煤炭法、1997年建筑法、2001年工會法、2002年安全生產法。
[3] 2005年1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做好死刑第二審案件開庭審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級法院在繼續堅持對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死刑第二審案件開庭審理的同時,自2006年1月1日起,對案件重要事實和證據問題提出上訴的死刑第二審案件,一律開庭審理,并積極創造條件,在2006年下半年對所有死刑第二審案件實行開庭審理。”2005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2004~2008)》規定,2004年至2008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改革和完善死刑復核程序。落實有關法律的規定和中央關于司法體制改革的部署,由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死刑核準權,并制定死刑復核程序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萬鄂湘2005年9月25日在北京理工大學作有關司法改革的公開演講時曾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將增設3個刑事審判庭,以應對死刑復核權的收回,并將使死刑復核程序真正中立于行政機關及防止其他權力的介入(參見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5-09/27/content_3548779.htm)。無疑,這些做法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4] 該公約第六條第四款規定:“任何被判處死刑的人應有權要求赦免或減刑。對一切判處死刑的案件均得給予大赦、特赦或減刑。”
[5] 我國現行憲法第六十七條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決定特赦;第八十一條規定,國家主席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發布特赦令。
[6] 參見陳東升著:《赦免制度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256、262頁。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法學院。本文為作者主持的司法部項目的階段成果)